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组织的作为空间研究
霍中财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农村各种类型社会组织充足的成长空间和作为空间。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民主化进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供给乡村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可以发挥极大价值。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空间;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彰显了党和政府谋求乡村发展的决心。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外部助力及内生型组织的动力,以期实现乡村建设的“里应外合”与协同运作。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内生型组织的一种,具备鲜明草根性、志愿性、专业性与互助性,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价值,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组织的作为空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靶向,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
1 农村社会组织的政治空间
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是农村社会组织的首要价值。传统条件下,村民之间的矛盾的协调往往有“公”“私”2种途径,即由村委会调解或私下解决。随着乡村利益的日益复杂化,个体与组织的冲突逐渐增多,此时个体的力量往往显得渺小,在现有渠道内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村民往往基于特定利益自发组织起来,最终形成了社会组织或是建构了具备组织特性的群体。农村社会组织在整合成员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能发挥起与基层政府对话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组织化的形式代表成员与利益冲突方进行协商对话,最终达成妥协、消解矛盾,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寒冷的冬天,一件温暖又时尚的毛衣绝对是精致女孩们的出行必备,但是毛衣的款式五花八门,衣柜里堆成山的毛衣,究竟哪件才最适合自己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毛衣穿搭攻略,快来看看哪些适合自己吧!
研究所用的EP装置为连续流动水平EP,水平EP最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将反应生成的氢气很快带走,而不会出现因气泡的生成而影响EP进度和质量。
推动乡村民主化进程是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拓展。在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农村社会组织能带动居民参与基层事务的热情,从而形成村民的公共精神和集体意识。受小农意识影响,村民往往更多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集体事务因“各人自扫门前雪”而面临窘境,公共精神的缺失最终使得人民当家作主浮于理念。农村社会组织基于村民需求而生,代表村民的意愿,在有效整合村民的共同需求、解决基层群众事务的同时,还能凝聚公共价值,在活动中促进个体与组织的联系,形成新的社会资本。近年来,很多乡村运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等多样形式,将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落到了实处,推进了乡村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乡村文明的引导是农村社会组织当下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乡村文明愈显缺失,乡村陋习愈演愈烈。一些乡村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闹婚陋习甚至演出人命;一些乡村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各种非法宗教组织蠢蠢欲动;一些乡村黑恶势力横行,基层政权自治难以为继;一些乡村慵懒享受之风盛行,“打工挣钱一年,一夜全部输光”的现象屡见不鲜。乡村文明的缺失反映了乡村精神的缺失。传统乡土社会,儒家思想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乡贤是乡村中文化的主要引导者,但随着乡村流动性的增强及各种文化的冲击,乡村精神与文明的传承被忽视,乡村精神走向没落。农村社会组织能整合现有乡村中的乡贤和乡村精英,制定乡村文明的村规民约,引领乡村正确的价值导向,对村民进行道德教化,推动乡村的德治建设。
2 农村社会组织运行的经济空间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村社会组织服务的重要领域。乡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农业技术的推广程度关系着乡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传统的农耕活动中,农民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劳作,耕种面积较少,品种较为单一,多年的经验即可应对。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多以及交通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需求变得旺盛和多样,科学种植成为乡村发展必然选择的路径。一些乡村盲目跟风,耕种的产品并不适宜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农村社会组织能整合农村中经验较为丰富的农民,并对接一些专业的研究机构,通过定期培训和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等方式,提升村民的耕种技术,从而促进整个乡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当前,乡村经济大多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环境较为闭塞。传统形式下,村民个体经营、自主营销,这种方式却面临诸多问题,如市场需求了解不及时、生产成本较高、销售途径不畅通等。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型社会组织,将原本的单一个体吸纳为组织成员,能摆脱“各自为营”的困境,以组织的力量进行规模化生成和销售,既能有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又能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开辟销售途径,实现农民增收。河北省青县司马庄绿豪特种蔬菜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提高乡村种植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农民增收1 800多万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也可以说,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主体。
3 农村社会组织运行的文化空间
文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农村社会组织大展拳脚的领域。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则是文化振兴的根基。随着乡村流动性的增强,村民的需求也逐渐走向多元,单一供给模式下基层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分离、文化服务重“送”轻“种”以及部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异化,都表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出现了“内卷化”[1]。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无主体”逻辑,具体表现为责任主体缺失、组织主体弱化、参与主体缺失[2]。为引导乡村公共文化供需的良性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入多方合作,通过政府购买、委托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3]。农村社会组织能丰富乡村文化振兴的供给主体,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物质基础,共建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氛围,既能在乡村治理结构转型中减轻基层政府的压力,又能在满足村民文化诉求的同时推进乡村文化振兴[4]。
多元的声音共同完成儿童文学文本的建构,各种声音之间的对话能够避免儿童认知上的局限,深化了读者对于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与体悟[8],充分体现了对接受主体的人文关照。这也是当代儿童文学关注主体间关系所释放的能量。
4 农村社会组织运行的社会空间
乡村教育是农村社会组织发挥治理价值的重要场域。教育是国之大计,事关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科技水平。乡村教育一直是我国的短板,教学条件落后,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核心,在于规范乡村教育治理主体有效参与的制度与程序,即国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类乡村教育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体,依据教育法律法规,遵循乡村教育实际,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时间策略进行协商、审议与合作、共同管理乡村教育事务,促进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5]。农村社会组织,尤其是教育类型的社会组织,能补充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乡村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此外,农村社会组织也能有效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乡村建设,从而改善乡村教育的基础条件。
养老问题是农村社会组织未来作为的重要方向。现下,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发展的严峻现实,乡村更是面临严峻考验,乡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主力军”。受乡土意识、小农意识等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乡村有其独特的发展样态,城市的养老方式并不能直接复制到乡村。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本土化养老的重要助力,借助其天然的草根性,更能了解农村老人的需求,探索出适宜当地的养老方式。四川成都高新区益多公益服务中心,在深入研究老人固执的乡土情结的基础上,通过以老年协会“开公司,做生意”的创新形式,实现了协会的有道生财,并设立专门的管理基金与居家养老服务队,以互助的方式推动了当地乡村的养老建设。
医疗问题是农村社会组织尝试探索的新领域。我国较早建立了县、乡、村疗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县级设置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乡镇设立乡镇卫生院,村级设立村卫生室。但当前我国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投入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不足、医疗队伍建设滞后、医疗监管不到位以及新农合的保障程度有限等[6]。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在医疗保障领域介入较少,但却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新领域。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医疗建设,既能缓解基层政府的压力,又能有效整合农村现有的医疗资源,推动乡村医疗队伍的建设。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客观要求农村社会组织的作为要更具有靶向性。本文从归纳推理的逻辑,尝试分析农村社会组织的作为空间,但其价值不仅于此,尤其是在社会领域的作为仍需不断尝试和探索,如乡村环境治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相信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将会对乡村振兴带来更大作为。
参考文献
[1]杨光,高子健.乡村文化“内卷化”问题何解[J].人民论坛,2018(31):128-129.
[2]韩鹏云.乡村公共文化的实践逻辑及其治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3):103-111.
[3]廖晓明,徐海晴.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问题探析[J].长白学刊,2019(1):149-155.
[4]徐顽强,于周旭,徐新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价值、困境及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9(1):51-57.
[5]李伟,李玲.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价值、困境及建议[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5-81,190.
[6]韩俊江,王胜子.试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72-76.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8-08-2
作者简介: 霍中财(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标签:农村社会组织论文; 作为空间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