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燕 山东省阳信县职业中专 251800
摘 要: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首先给出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利用分层次教学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方法,最后探讨分层次教学的利与弊。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分层次教学
我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基础》按专业班级组织教学的方式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要打破按专业班级组织教学的模式,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实行分层次教学:为基础差的同学开设“加强提高课”,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为基础一般的同学按专业开设专业特色课,突出专业特色;为基础好的同学开设“考证考级课”,瞄准考证考级大纲组织教学。
近年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特别是联想集团教育培训事业部落户我校以后,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学生所在地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太一样,有些地方计算机的文化氛围比较落后,甚至有些乡镇学校基本没有计算机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从而使我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尴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叫苦不迭是可以想象的。如果我们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传授操作步骤,孤立地、机械地讲授理论知识,是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传统的按专业班级组织教学的方式明显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
一、分层次教学概述
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这些理论的设想和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在保证学校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不足,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采用的一种“分层教学,分段达标”的教学模式,它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根据我校的实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采用三种教学计划:可以为基础差的同学开设“加强提高课”,水平一般的同学按专业开设“专业特色课”,为基础好的同学开设“考证考级课”,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1.加强提高课。把基础差的同学从各个专业班里集中起来进行单独开课,按照微机室的实际容量可以形成10个走班,开设“加强提高课”。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要的理论知识采用“够用即行”的原则,加大实训课时的比例,实行精讲多练。要特别重视中英文输入、文字处理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同时要照顾到他们后续的CAD等课程在模具、服装、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可以专门为他们选配操作性强的教材,选配经验丰富、有耐心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可以按6∶4的比例。同时我校的电子阅览室可以多照顾一些“机时”,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提高操作技能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2.专业特色课。每种特色课至少要有一个体现自己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专业特色,兼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功能。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进行应用基础教育,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后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要瞄准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专业特色,有机地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法等,着重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深度和广度上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度,以适应职业岗位够用为度。
参考文献
[1]李晓莉 张苗 王莉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M].河南郑州工程学院计算中心。
[2]教育部人事司 编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3]杜作润 廖文武 编 高等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
[4]刘树仁 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论文作者:王俊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基础论文; 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专业论文; 发展区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水平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