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_法律论文

行政法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_法律论文

关于行政法学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法学论文,体系论文,理论论文,行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十多年来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很大进展。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法制的迫切要求来看,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研究。本文拟对行政法学体系涉及到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作点概略的分析与探讨。

一、行政法学体系与法学体系的关系

传统法学认为,法的体系是由部门法组成的体系,是法的规范的总称,而法学体系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或称理论表现。行政法作为法学的分支学科,其发展的环境条件与兴衰不可能与法学发展的大环境与兴衰相脱离。法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既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有一般与个别或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法学的繁荣与发展要以部门法学的发展为基础,法学理论的发展又给部门法学的发展以指导与影响。行政法学与法学的关系就是部门法学与法学的关系,行政法学体系与法学体系的关系也是这种部分与整体、特别与普遍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目前,我国对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水平及其不足或差距,与我国法制建设整体形势以及对法学体系研究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行政法学体系建设与法学体系的建设一样,都涉及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要解决。例如,行政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行政法作为一个学科部门划分学科的根据或标准是什么?行政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范畴起点是什么?这些与学科体系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不解决,或者认识上不统一,就不可能在学科体系问题上形成共识。而且,行政法学体系相关的这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与法学体系相关的同类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不能说没有关系。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变动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法的规范,而法制建设中的立、改、废,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存在着的大量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都需要我们从法学体系与行政法学体系的高度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便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法的与行政法的建设与发展规律,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把我国法制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二、涉及行政法学体系的层次问题

在涉及行政法学体系的讨论中,由于没有对涉及行政法学体系层次问题的精确划分,各人站的高度或理论概括的层次不同,因此在认识论上难形成共识。从学术概念的精确性与逻辑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要求,涉及行政法学体系的至少有这样几个层次:1.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 2.行政法学科门类的科学体系;3.行政法学原理(或称行政法理学、行政法哲学)的结构体系。

以上三个与行政法学体系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从其共性来说,都可以说是行政法学体系的问题;从其特殊性来说,各自研究问题的角度、理论概括的程度以及涉及内容的侧重点都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不同层次的理论概括。

三、涉及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研究对象与科学体系的关系无疑是十分密切的,因为,研究对象认识与界定上的差别,必然会导致事物本质的认识及内在矛盾及运行机制或规律认识上的很大差距,因此也不会有科学体系上的共同认识。为了取得行政法学体系认识上的共识,首先,应对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作出明确的科学的界定。显然,对共同的研究对象在采取的分类依据或分类方法不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科学体系,但是,面对共同的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分类方法就势必会得出某些共同的认识。为此,我们不能不把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作为研究行政法学体系的重要问题,提到更为突出的地位上来。

对于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一般表述为“是以行政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行政法学》, 王连昌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18页)。也有的表述为“是研究行政法、 行政法制度、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意识的法律科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著,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页)。 这种表述上的不同至少反映出认识上的差异。

对于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不仅表现在一般表述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理论结构框架及具体内容上。从我国现行使用中的行政法学教材所揭示的体系构架与具体内容来看,比较明显地存在着对研究对象有“四重四轻”的片面倾向,这就是:较多表述已有行政法规范的、实际存在着的或称实然行政法的关系方面,而对应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范上升为实然行政法的关系而还未实现的,或者是已制定了行政法规范,但是与其所调整和反映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本质及运行机制存在着一定距离,即应然行政法的关系的分析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把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融为一体的行政法规范研究中,较多的偏重于行政程序法方面,而对行政实体法方面的内容反映得很不够;对行政法的关系的主体的分析中,把行政主体、行政权的方面突出到十分显赫的地位,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在行政法的关系的基础地位与主人翁对行政主体的制约作用,及其在实现行政目标中的能动作用与关键地位,却没有摆到应该的位置;对行政法的关系的客体的分析中,集中于行政行为的具体分析,而没有给予作为行政法的客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物”与“精神财富”应有的地位。总之,现行行政法学结构内容中表现出“四重四轻”,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成熟程度与人们对行政法学认识水平的现实反映,也是把行政法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必然产物。因为,传统的认识是把行政法作为行政法规范的总称来理解的。而行政法规范是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它必然要根源于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物质社会关系。思想社会关系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关系。把建立在人们意识基础上的行政法规范作为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显然是不科学的。

那么,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什么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行政法学应以行政法规范调整的行政关系为研究对象。或者直接说,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学学科。这里既包括应然行政法的关系,又包括实然行政法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

法学是以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行政法学以行政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这是社会科学以社会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的法学与行政法学这个特殊领域与不同层次上的具体表现。作为社会关系中法的关系或行政法的关系,它要通过法的或行政法的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内容表现出来,它是现实的客观的社会物质关系。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结合的具体形式中通过物、行为与精神财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或行政机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体现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现实的客观的社会物质关系,与规定在法的或行政法的规范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规定在法或行政法的规范中的权利义务是一种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要把这种抽象的权利义务规定变成现实的权利义务行为,必须要由符合规范规定条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并按法的规范规定的程序履行法定手续才可能变成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检验规定在法或行政法的规范中权利义务关系,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物质生产与生活对其权利义务关系的客观要求以及符合到什么程度。

所谓应然行政法的关系就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物质生产与生活实际需要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是指能反映社会客观运行规律的法的规范调整的行政关系。所谓实然行政法的关系,就是指现实行政法的规范调整着的行政关系,这里包括能够较好地反映行政运行规律要求的行政法的关系的部分,还可能包括没有能很好反映行政运行客观规律要求的行政的法关系的部分。这就必然造成实然行政法的规范与应然行政法的关系要求的差距,形成矛盾与对立。作为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就是以探讨行政法的关系运行的客观规律为宗旨,分析与研究现行的行政法的规范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关系运行的客观规律,揭露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找出实现二者对立统一的对策与办法。在当前我们要特别重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中行政法的关系的研究,深入分析与研究行政法的关系的主体、客体变化着的复杂情况,处理好反映在物、行为、精神财富中权利义务关系,为推进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包括行政立法、执法与司法等诸方面,更好地发挥行政法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四、行政法学体系分类的根据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分类思想,社会科学分类是以社会运动(即社会关系)的特殊本质为根据的,法学分类是以法的关系的特殊内容为根据的,行政法学分类是以行政法的关系的特殊性为根据的。

为什么我们要以行政法的关系作为行政法学体系分类的根据呢?这绝不是从观念出发,按形式逻辑的推理就能得出的结论。我们作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法的关系是社会行政管理关系法制化的具体表现,是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我们不能脱离其研究对象,从其它方面找一个分类根据。

第二,行政法的关系是社会运动在行政法制运动的载体(或称物质主体)。行政法的关系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行政关系为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具体关系的总称。各种各样的具体行政法的关系是随社会物质生产与生活的客观需要逐渐分化、演化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多变的行政法的规范及其表现的行政法的关系就是本身之依据其内部固有的秩序的分类和排列的表现。人们对行政法学体系的认识就是以行政法的关系各种具体关系相互联系的整体为根据的。

第三,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就是行政法的关系分化、演化的逻辑再现。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与法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一样,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一方面与行政法的关系在特殊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实际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认识史即认识的能力与水平相关。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国家的行政法学体系势必有很大差别,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但是,以行政法的关系的特殊性作为行政法学体系各分支学科分类的根据,有利于从逻辑体系包括在时间顺序上再现社会法制运行的客观规律。

总之,以行政法的关系作为行政法学分类根据,比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分类的客观原则与发展原则的统一,有利于人们从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中把握行政法学体系。当然,它不否定别的分类根据或标准,因为,用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但是,以行政法的关系作为行政法学的分类根据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分类原则的,这种分类的优势是任何别的根据所无法取代的。

五、关于行政法学体系的逻辑起点问题

研究的逻辑不能任意选择出发点概念,凡是历史开始的地方,也是逻辑考察应该开始的地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之所以从商品范畴出发开始自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就是因为商品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出发点因素,是现实的前提条件。就是由于采用了逻辑和历史一致的原则,马克思才解决了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出发点概念的问题。我们研究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也不能任意选择出发点的概念。作为行政法制开始的地方,应该是行政法学研究开始的地方。作为行政法学体系的出发点概念或称逻辑起点的概念,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法的关系,而是带有特殊性的行政法的关系。

为什么要以行政法的关系作为行政法学研究的出发点概念呢?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一是行政法的关系是作为行政法制这类社会行政关系中最简单的概括,作为辩证逻辑形式的概念(或判断、推理等)也是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形成,而作为一般社会关系、行政关系、法的关系都不是行政法制开始的地方,所以,不能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出发点的概念。二是行政法的关系包含着行政法制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矛盾,正是这种客观的、富有内容的、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在矛盾,决定着行政法制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结构。三是按照行政法的关系这个研究对象自我发展的逻辑,有助于我们塑造一个符合对象或称关于对象知识的“自我发展”的逻辑体系。

标签:;  ;  ;  ;  ;  

行政法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_法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