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验中学 401320
摘 要:语文活动是实现学生大量语文实践机会的必要途径,是教师实现教学意图、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语文课前活动、课中活动和课后活动相互照应和关联,形成一个活动系列。
关键词:语文教学 活动意义 活动设计
一、语文活动的意义
语文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内外进行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的语言学习、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等语文实践性活动。其意义在于:第一,丰富语言积累,增强文化积淀,提高表达能力,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能。第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状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第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乃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语文活动的设计
1.课前活动。课前活动是一种辅助性的语文活动,就是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的一些简单的语文活动。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每一类课前活动集中进行,人人参与。一类活动完成后,再进行另一类活动。(1)诗词背诵。诗词背诵是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的重要活动,背诵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背诵规定的诗词,二是背诵学生自己喜欢的诗词。(2)美文朗诵。学生按编定的顺序,课前由一名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精段、妙文,既锻炼诵读能力,又让全体学生感受美文的魅力。(3)每日读报。读报活动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新闻时事,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代发展的社会责任感。(4)名句欣赏。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提前写在相应的专栏里,上课前进行赏析,其余的同学将名句记在摘抄本里。(5)成语故事。成语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语言精粹,讲成语故事、解释成语意思、用成语造句,形成一个语源、语义、语用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6)话题演讲。设置一些话题,如诚信、惜时、勤学、恒心、爱心、公益、责任等供学生选择。
2.课中活动。课中活动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语文课堂中设计一两种活动,能够显示教学的思想性,突出教学的实践性,表现语文训练的力度。(1)朗读活动。朗读是学习语文基本的方法,是认知文字、理解文本、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培养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朗读的内容选取来看:朗读活动适合在诗歌单元和散文单元教学时开展,因为诗歌和散文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适合在品析文章的重点段落和优美句段时开展,因为朗读与品析相得益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朗读的方式选择来看:有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角色朗读、竞赛朗读等。其中竞赛朗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朗读气氛。竞赛形式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师生竞赛等。有趣的是课堂中的师生朗读竞赛,教师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变成一个学习者、参与者,激活语文课堂的学习活力。(2)品析活动。这个活动主要用于语言的学习。语言品析包括词、句、段、篇的品析。品析时要含英咀华,要选择重点。品析的方式可以采用比较揣摩法,就是“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采用这些办法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进行改变,设置一个参照物,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进而培养语感。(3)写作活动。课堂中的写作往往与阅读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以致用,以微写作为最佳。①情节补缺。有情节省略的文章,可以采用微写作的办法将情节补充完整。②句段仿写。仿写是一种语言的学用实践活动。③人物赞语。人物赞语能带动对文章的细读、精读,深化对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理解。④心理描摹。心理描摹是训练心理描写的好方法。(4)竞赛活动。能激发热情,让平静课堂波澜起伏,充满生机与活力,通常用于检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古诗文。(5)设计活动。当今的学生思维活跃,设计活动能够激活他们的创造性。让学生来设计课堂问题、学案、作业、试题、板书等都会产生让人惊叹的效果。
3.课后活动。课后活动是延伸性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1)收集活动。收集各种语言素材,是一项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积累活动。在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分享,拓展语文学习的宽度。①收集店名。学生收集具有艺术性的店名,既感受语言的艺术美,又学习语言的运用。②收集标语。标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具有形式美、凝练美、修辞美和韵律美等特点。在活动中,先收集美的标语,然后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再写出赏析文字,把收集活动引向深入,培养语言鉴赏能力。③收集广告。广播电视、车站码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广告的身影。让学生收集广告语,对广告语进行品析比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阅读活动。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和欣赏水平,让思想逐渐变得深刻。①扩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相关作品。扩展阅读可以拓展阅读的范围,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②类文阅读。就是由课文为起点,阅读内容、写法、体裁、主题等相似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有新的感受与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阅读量。③经典阅读。首先阅读课标要求的必读和选读作品,然后学生自由阅读适合年龄特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参考文献
[1]余映潮 致语文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黄厚江 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易家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言论文; 课前论文; 是一种论文; 形式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