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系统构想——兼论西北经济开发区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北地区论文,经济开发区论文,经济开发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区域经济开发涉及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众多要素及其之间的复杂关系。要完成此项复杂工程,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本文在论述西北地区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系统的战略构想,并且着重阐明了西北地区经济开发区子系统设计,得出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系统结构,并结合系统论与耗散结构理论论证经济开发系统建设,促使西北地区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的大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层次性、非线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因子及其功能的综合性,表现在系统内容性质上的分化,反映于具有层次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的人地关系系统。区域经济开发系统即“资源和环境——产业——人口和城市”这一人地关系系统。而资源和环境——产业——人口和城市是涉及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它既反映了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一面,也包含着三者相矛盾的一面,因而要使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持续发展,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建立起区域经济开发系统。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以此方法论为指导,据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加快自然界与社会间区域系统间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从而达到区域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特征
(一)深居内陆、利弊兼具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很难到达,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境内大部分属于干旱荒漠,东西两侧边缘地区属于荒漠草原;我国的五大牧区三个在西北地区。发源于高山冰雪区的河流加上境内高大山地迎风坡面又可以获得较多降水,在山前平原又形成了大片绿洲沃野,打破了荒漠地区的单调景色。本地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供可开垦的土地面积广,然水分不足,气温不稳;霜冻严重,风沙危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发展。
(二)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起步较晚的经济开发
广袤富饶的土地,孕育着丰富的经济资源。能源资源是西北区最大的优势,煤炭保有贮量占全国的21%,且煤种全,质量优,易开采。还具有远景贮量占全国首位的石油资源;另外,本区西部、北部是我国太阳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上游是全国水能的“富矿区”。总之,西北地区拥有强大的能源优势,特别利于建设水、煤、油、汽四者兼具的能源基地。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有色金属、盐湖和部分非金属资源突出。此外,本区还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冰川淡水资源。它们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核和支柱,并在深化经济开发中起增长极作用。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现代经济开发较晚,故经济增长速度慢,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独特的人文景观
奇特的风光(冰川、沙漠、草原),显赫的历史(汉唐文明的基地),众多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通过民族关系加强同中亚五国及其它欧洲国家的科技、经贸交流;并加强发挥古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旅游业,既带动了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扩大了对外经济开放。
二、西北经济开发系统设计
区域经济、区域环境、区域开发是当前区域研究的重点。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而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以二元结构为主且工业偏重,农业生产落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因而据系统论与耗散结构理论,进行西北经济开发系统设计,通过系统分析、协调,系统综合、优化,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规划地进行系统开发,以期望获得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水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是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根本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水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农业、能源矿产的开发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区的水、农业、能源、矿产资源,也是西北区深化开发的必然趋势,使得西北经济并发系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一)干旱区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子系统
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农产品产量低,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前提下,提高农产量必须加速农业机械化与合理施用肥料,同时农副产品就地加工,即把农副产品加工厂与农田就近配置,才能得到更高的经济收益,从而形成干旱区农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保护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农业,使干旱区农业处于不同位势区的亚稳态(也是一种低熵状态)进行合理投入,以有效地发展农业。据耗散结构理论,熵产生是“流”和“力”的乘积(δ=αNS/αP=ΣJPKp)。随着资金和机械及劳力的投入增加,“流”和“力”都得以增加,熵值增大,影响农业生态平衡;然而,施肥、合理密植、松土、排灌水、病虫害防治、耕作制度与方式都与熵流的引入有关,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有序结构。从而获得良好经济、生态效益。总之,合理投入,科学管理,在不超越系统生态生产力前提下,因地制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系统向高级有序状态发展。
此外,本区具有我国的三大牧区,草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于本区,乃至全国农业、轻工业及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草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具备适度的总载畜量。任何一草原系统都具有一最大载畜量,超过此值即为过度放牧,破坏了生态环境,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系统的总载畜量可按下两式计算:
(1)式用于放牧时间离散,(2)式用于放牧时间过程连续。D (t)是家畜需草量,A为系统草地面积,ti为放牧亚期。
(二)能源——矿产资源生产子系统
西北地区有充足的能源供应,水力资源、石油、煤等动力资源丰富;其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尤以有色金属突出。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区发展,能源生产在经济开发中起着“火车头”作用,而能源——矿产资源生产与经济开发相得益彰,相互推进。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没有大型企业及相应综合工业生产体系所带动,要想经济“起飞”是难以达到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如关中地区经济发展,黄河上游段经济起步等。西北地区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输血型经济发展阶段后,建立较完善的能源——矿产资源生产子系统是其经济起飞的基石。
(三)水资源综合开发系统
水资源综合开发,对于干旱区经济开发,无论是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型工业发展,还是能源——矿产开发利用,都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实践已证明这点,如“引大入秦”动工建设及取得经济、生态效益说明,水是干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西北地区虽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然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丰富,冰川水源、黄河上游干支流水源、地下水资源等等。仅河西地区就大约有120亿水资源。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 应兼顾农业利用、工业利用、风景观光,防风固沙,取得良好经济——生态效益,保持干旱区环境生态平衡,起到固沙育林的作用。西北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子系统的建立是其它经济开发子系统的建立前提,只有水资源开发系统保持良性循环,才能保证其它系统持续、协调发展。
(四)对外开放的、吸引技术与外资的贸易出超子系统
落后同封闭紧紧相联,现代化同开放化密切相关。实行对外开放,对西北地区而言,不仅是适用的,在某种意义上更为迫切。开发内陆口岸,建设航空港是本区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凡事“开”则“通”,“通”则“活”,“活”则“兴”。一个地区要真正起飞,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外开放的适度和贸易出口程度。相反地区只靠“输血型经济”,区域经济就缺乏发展活力;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造血型经济,发展持续保持贸易出超的对外开放型经济。
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铁路,航空距离近;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有共同之处,具有一定吸引力;甘新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动脉,有交往传统;地带有许多特产,如宁夏枸杞、滩羊毛、提花地毯、“太西煤”;新疆棉花、呢绒、地毯、玉石、葡萄干等;在上述国家销路好,因而初期可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大宗“简单出口”外贸子系统,中后期发展纺织品、机械、化工产品的外贸出口子系统。同时,加强边境出口贸易口岸建设,加强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为我所用,强化商品生产所必备的综合性因素的进展,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改变本区长期落后的自然经济格局。
(五)经济开发区子系统
这里所指经济开发区子系统应包括以城市为中心的综合交通子系统,出口导向型工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子系统,是具有先进技术,高效益的经济开发区建设。通过经济开发区建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对外开放,开发落后地区,扩大生产空间,更广泛地把各种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吸引到国民经济的周转中来。以获得综合发展,建立合理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开发区的必要性、可行性。综观国内外经济开发区建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经济开发区建立是由经济开发顺序、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规律制约,而不是由现今各地区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二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得到首先开发的机会增加,直接引进国际上先进技术,经消化和吸收后向发达地区推移,因而形成区域内经济技术反向推移的规律。另外,我们还可以总结出经济开发区四个基本选置趋向,一是向贸易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如广东,福建厦漳泉等沿海地区);二是向智力资源较发达且丰富的地区转移,(如我国的北京、天津等地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三是向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转移;四是向易于贸易的沿边,沿海地带。今后西北地区,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从国内外引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使某些增长极经济技术产生超越性发展,势在必行。
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工业上的后起者,不论是在南部或是在发展中国家,最终总是获得技术优势而超过较高的竞争对手,这才是阳光地带兴旺的关键因素。”这说明了经济开发过程中获取技术上优势是关键。国内外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美国“阳光地带”的勃兴就是有力的明证;我国内盟古伊盟羊绒衫厂引进日本先进设备;洗毛、分梳、染色、梳纺编织、后整理、空调等整套设备。 年产510吨天然毛绒,羊毛衫30万件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最大生产厂家,当年收回成本,两年利润6971万元。
国内外实践经验说明:第一,经济开发与获得技术优势分不开;第二,不发达地区在某些领域、行业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跳跃性发展是经济起飞的关键;第三,技术中心类型应当与资源优势。工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这些正是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开发区的契机,西北地区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可夸大其普遍性和实用程度,否则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和惩罚。
2.西北地区建立开发区优势。西北地区有建设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所谓区位优势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展某种生产或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所具有的优势条件。首先是资源区位优势,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可结合对外开放及经济发展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开发区如能源、矿产开发区,畜牧产品纺织、药品开发区等。例如按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公式:
来计算得甘肃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82, 在全国仅次于云南,加之黄河上游水电,宁、陕的煤炭资源优势,甘肃省建成有色金属工业区是有绝对优势的。其次是地理位置与交通区位优势,西北地区西、北两面与中亚五国接壤,北面还与蒙古相邻,欧亚大陆桥横贯东西,既与我国东部开发区相联,又直接与中亚五国相接,便于物质、信息、人才的流通。新疆的霍尔果斯、吐尔戈特、喀什等内陆口岸为据点,建设新疆经济开发区,直接发展边境贸易,还可通过欧亚大陆桥同内陆的经济开发区相联系,并与我国东部沿海开发区相呼应,相互推动发展。再次,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对外开放型经济。本区同一些国家人民的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有共同之处,具有一定吸引力,再加上历史上“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动脉,便于国际间人民之间的物质文化科技交流。
此外,作者认为政策、法规亦具有区位优势。政策、法规受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在任何区域都具有相同的效果;同时,必要时要对某一区域制订特殊政策。比如“工业初创理论”认为为了鼓励工业化,一个发展中地区应当放弃加在开办一个关键发展工业成本上的所有法规,直到这个地区经济达到“起飞”为止。可见,西北经济开发必须充分恰当运用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与开放政策;同时,国家为促进西北区经济发展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总之,西北地区经济开发区建立利于协调各经济开发子系统的关系,便于调整西北区产业结构,促进西北区人文生态平衡。西北经济开发系统是一大系统,为衡量其合理性,可用北京大学杨吾杨先生有关量度地理系统的合理性的有关理论从理论上加以解释。熵的基本公式是:通过规划布局熵的总减少量。可见为使整个西北经济开发系统保持人文生态有序、协调发展、生产力合理布局,必须兼顾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协同,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不能只为经济利益单独强调某一子系统的绝对优化,如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能源——矿产子系统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开发系统的影响,否则既破坏生态环境,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农业、工业发展,造成混乱局面。可见为使全局生产力布局合理,必须有全局观点、动态观点,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经济规律进行系统开发,优化全局结构,使区域经济大系统从低级的有序状态向高级的有序状态发展。
三、经济开发的瓶颈——资金
资源要开发,优势要发挥,开发区要建立,都需要资金。然而单靠国家投资,搞“输血型经济”,区域经济缺乏真正的活力。原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只要控制人口增长,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适度提高储蓄利率,多方筹资就会改变这一恶性循环。建立经济开发过程中的资本良性循环,是经济开发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的保障。资金是经济开发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欠发达地区其瓶颈作用尤为突出。资本良性循环实现涉及经济、社会诸多因素,因而政策是实现资本良性循环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具备特殊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特征;建立于这一特征基础上的经济开发系统主要包括:1)干旱区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子系统;2)能源——矿产生产子系统;3)水资源综合开发子系统;4)对外开放的,吸引技术与外资的贸易出超子系统;5)经济开发区子系统。任何经济系统的运转主要包括两方面即生产与消费。生产需要投入,主要投入要素是资本、技术、劳动;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即消费。对一经济系统而言,其投入要素数量、质量与市场都是有限的,所以区域经济这一大系统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并逐步提高开放的程度;同时优化系统结构,充分发挥区域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使投入与产出在系统内外产生双向流动,在获得扩大的投入要素来源和扩大市场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使区域经济系统在高级有序结构状态中持续、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是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区域开发的模式有多类,如有与区域等级序列有关的,有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的,有与区域空间组织有关的;本文结合系统论与耗散结构有关理论,吸收系统工程的观点与方法,参考有关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提出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开发系统,其中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系统必先行开发,之后是农业、矿产——能源、外贸、开发区系统的建设,这五个子系统既包含相互协调一面,又包含循序渐进的一面,其优化组合、不断完善发展形成西北区经济开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