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论文_郑国,余金花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论文_郑国,余金花

建德市新陈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建德 3116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类开发的增多,给我国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如何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保证人民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本文针对岩土工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危害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前言:

我国地大物博,越大多数地区为山区,其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广泛发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在这些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施工方法,也诱发了许多地质灾害。因此对地质灾害工程主要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对有害地质现象的产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十分重要。

1 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 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1]。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提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技术策略

2.1滑坡治理

对于滑坡的治理措施往往采用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措施。其中首先以地表排水为主,然后再在地表上进行清方减载和填土反压的措施。在外部的支持过程则以目前较为常用的抗滑挡强为主。此种方法在目前的滑坡方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在施工是存在很多的优点,像布置灵活、施工简单、施工面小、施工速度快等。在早些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采用抗滑桩技术时并未获得成功。在以后的滑坡治理中,改变了治理措施,将地表排水和减方减载等措施来作为主要措施。最后逐渐形成以目前采用比较多的防治措施。具体就是以支挡结构、消方工程、排水过程相结合进行滑坡的综合治理。在目前的滑坡治理中比较成功的工程为成昆铁路和南昆铁路建设工程中对巨型滑坡的治理[2]。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措施均是使用的地面、地下、立体排水、锚索和锚索桩支挡的综合治理措。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作为是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目前在三峡工程的地质灾害治理中开始广泛的应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主要是利用格构梁进行坡面的相关防护,利用预应力锚索或者锚杆(管)进行固定的防治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崩塌防治

简单的理解,崩塌是不同的裂隙面与结构面切割和组合导致的危岩体的脱落而发生的;崩塌防治根据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滑落,阻止并减缓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和卸荷裂隙的扩张,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因此对崩塌的防治工程主要就是对危岩体进行加固,相比滑坡来说,防治加固显得较为简单。对于那些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的陡峻边坡崩塌,其活跃程度是由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与卸荷裂隙的扩张共同决定的。裂隙较为密集的危岩地区、卸荷裂隙区,清除部分危岩体后,危岩体部分用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可有效的达到减缓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和卸荷裂隙的产生,以此达到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的目的。这是崩塌防治普遍采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加固工程时,应当充分的考虑边坡岩体的结构、和卸荷裂隙的扩展特征、裂隙面特征等影响因素,布置锚固工程时,应该把卸荷裂隙扩展的牵引带作为重点加固区域,有效的牵引区加固后也可以减缓甚至阻止卸荷裂隙区的扩展、扩展区卸荷裂隙的扩张。

2.3泥石流防治

我国属于多山国家,山脉纵横,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复杂多变,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多样,频繁活动。我国泥石流分布大体上以大兴安岭一燕山山脉一太行山山脉一巫山山脉一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我们国家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技术由最开始的被动灾后治理,发展为如今的主动灾前预防与灾后治理结合方式。发展成为当前的局部的单一工程措施到生物防御、工程防御、环境保护、预测与报警相互支撑的综合防治体系。泥石流的防治主要从预防、预警、治理三个方面入手。在泥石流发生前就作出及时的警报,通知泥石流潜在发生的危险区域内的的所有居民及时疏散,是直接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措施。而在以往的泥石流防治实践中,泥石流防治技术逐步形发展为岩土工程防治措施结合生态工程、沟、坡都兼治的综合治理方式,对整个流域进行全面整治,逐步达到控制泥石流的发生的目的。目前说来,泥石流治理措施主要按照山坡整治、堆积区的整治以及沟谷区域的整治。在泥石流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采用山坡技术,上游清水区应该营建水源涵养林,裸露坡面生态修复,侵蚀沟道种植防护林,最终达到调节汇流、保护坡面、稳定山坡、控制沟道的深部侵蚀的防治效果。

3提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管理策略

3.1完善施工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施工中只有完善施工技术标准才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所以在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岩土工程可以参考我国一些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规范,例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中相关标准,完全可以适用于工业、民用以及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中的基坑工程、高切坡工程、地基工程以及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对降低岩土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3]。水利水电工程中关于石方、地基以及基础等有关岩土工程的技术规范,各类交通设施建设中有关边坡、滑坡、危岩、塌陷以及沉降等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的技术标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技术标准,例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等。

3.2 强化岩土工程生物防治研发

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其应用原理为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以及合理耕牧等方式促进生态平衡,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同时生物防治措施在应用中具有持续时间长、投资少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对改善岩土工程施工场地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地面塌陷、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可以采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影响范围。

总结:

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形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在无法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前提下,要通过科学的避让措施及控制措施将其产生的危害性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这对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韬.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江西建材,2016(03):250+253.

[2]李梓萌.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D].郑州大学,2016.

[3]路海滨.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科技信息,2016(03):748+465.

论文作者:郑国,余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论文_郑国,余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