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璇[1]2003年在《中国粮食价格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粮食价格预警的目的是为了把握粮食价格的运行态势,以便对其不正常状况及时调控,保证粮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论文依照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四个步骤逐步展开研究,确定粮食价格的波动率作为粮食价格的警情指标,并用系统化方法研究了粮食价格的警限,系统分析了粮食价格的警源,把之归纳为八类因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3个警兆指标: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增长率、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率、粮食单产增长率、粮食受灾面积增长率、粮食净进口量变化率、粮食储备变动率、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食品工业产值增长率、猪年末头数增长率、医药纺织工业产值增长率、粮食市场化程度、以上年为基年的通货膨胀率、国家粮食定购价格增长率、农业科技投入增长率、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农、林、科技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增长率、财政支农资金比重及农业信贷增长率、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增长率、上期粮食价格增长率、经济作物价格增长率。同时论文在预警方法上作了新的尝试,把粮食价格预警问题转换成一个机器学习问题,引进当前国际上机器学习领域中比较热门的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用顺序回归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建立了粮食价格预警模型。
葛慧玲[2]2007年在《中国大豆市场的预测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逐渐开始融入国际市场。而大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承受着国际市场的压力。因此,建立大豆市场的预测及预警体系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经过对我国大豆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及改进Logistic模型的方法,对大豆的产量、需求量、进口量进行了预测。对我国大豆市场的两个主要警情指标——大豆进口依存度和大豆价格增长率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模型。最后结合预警的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我国的大豆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大豆的单产、种植面积及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对我国的大豆主产区的大豆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豆总产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在神经网络隐层节点的数目选择上采用了灰关联度优化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隐层各节点与输出之间的灰关联度对隐层节点的数量作出判断,最终建立了4-13-1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了精度检验。利用此模型对我国大豆2006-2008年的大豆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的叁年,我国的大豆生产情况基本保持平稳,没有太大的增长。2.对我国大豆的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外大豆的生产情况,对近几年我国的大豆供给量、进口量以及需求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原因。在进口量的预测上,建立了改进Logistic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了增长率影响因子,最终建立了大豆市场进口量预测模型并通过检验,效果良好。通过此模型,对我国2006-2008年的大豆进口量进行了预测,并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大豆需求量的改进Logistic模型。预测的结果显示,在未来的叁年中,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增加,大豆需求量则保持平稳的增长。3.结合大豆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大豆进口依存度和大豆价格增长率作为预警的警情指标,并分别选择了相应的警兆指标,利用时差相关系数方法确定了警兆指标的先行、同步和滞后性,并对指标进行了相应的简化与筛选。4.在进口依存度预警中,分别建立了基于综合模拟法的中国大豆市场预警信号灯系统模型、基于合成指数的大豆市场预警系统模型和大豆市场预警趋势外推模型,在趋势外推模型中建立了基于先行警兆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比较了叁种方法的特点与不足,并求得了最终的警度。结合以上的叁种方法,可以预警出2006-2008年我国的大豆进口依存度分别处于重警、重警、重警的警区。5.在大豆价格增长率预警中,尝试了对状态空间法的改进,将状态空间法与景气循环法结合,使得该方法更为合理。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对2006-2008年我国大豆价格增长率的预警。通过改进状态空间法,可以计算出未来叁年我国大豆价格增长率分别处于轻警、中警、中警的警区。6.结合预测及预警的结果,对我国未来的大豆市场构建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作为我国大豆市场健康发展的依据。
钟剑[3]2012年在《基于GIS的粮食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国民生活保障息息相关,因此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建立一个粮食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对于保障粮食供给意义重大。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对各个地区的粮食供给情况进行监测,并建立预警体系,当发生粮食供给问题时,提醒决策人员调动粮食前往需求点。同时,系统提供了应急指挥功能,使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使用车辆运输粮食,并实现车辆与指挥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方便中心对车辆的监视。本系统是一个整合系统,综合了预警功能和应急指挥功能,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为:1、绘制电子地图,并以此建立实体数据库,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设定一个粮食预警系数,根据不同的警级采取不同的警告方式并在电子地图上标示原因。2、设计应急指挥系统,规划车辆行驶路线,结合GPS技术动态监视粮食运输车辆的位置,并实现与车辆之间的通信,保证应急响应的及时有效性。3、整合系统功能的扩展,增设了历史数据查看,消息管理和信息共享叁个功能,加强系统的实用性,丰富了系统的功能。基于GIS技术的粮食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可以保障地区的粮食供给平衡,同时为粮农提供种植参考,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仍然可以保障地区粮食安全。
张利军[4]2007年在《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粮食安全预警研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对于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防范、化解粮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预警理论和相关方法的基础上,从粮食的属性入手,阐述了粮食的一般商品性和特质性,并引伸出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正是基于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才要求政府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其基本职责。粮食安全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叁个环节,生产和流通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流通环节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生产、满足需求。现阶段我国粮食流通环节效率低下则是粮食供求波动扩大的根源。之后,重点从生产、消费、进出口及储备四个方面对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影响粮食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因素有:耕地资源、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投入、生产资料价格和粮食零售价格等;影响粮食安全消费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城镇化及市场发育程度等。指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导致的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与供给能力提高的有限性,决定了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中,供给相对不足将是粮食供求平衡关系的基本特征。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该部分从我国粮食供求特征出发,综合供给、需求、流通叁方面的因素,建立了粮食安全综合预警体系,将第叁部分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分析,通过定量指标来评价和预测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沈笑莉[5]2007年在《浙江省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的我国已不再是耸人听闻,尤其是浙江这样一个粮食消费大省。浙江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而且其产需缺口越来越大,未来几年每年产需缺口约为100—110亿公斤左右,需要通过外省购入和进口来平衡,粮食供求平衡对外依存度比较大。在进人新阶段后,粮食安全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而建立浙江粮食安全体系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本文从粮食产需以及供求平衡、粮食价格波动和粮食储备等方面来论述了浙江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在供求平衡上产需缺口相当大,为本文模型的研究和建立提出了实际要求。国内对粮食安全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从国家这个宏观范畴来考虑的,且研究的重点在于生产领域的安全性。浙江省作为国内粮食主销区,不再过于追求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其粮食主要来源为国内调度和自我生产,因而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粮食生产和流通方面,尤其是流通方面。粮食生产安全的问题比较直接和明显,容易受人们的重视,而流通安全比较间接和隐秘,常被忽视。本文二个模型——粮食生产流通安全预警模型和市场监测模型的建立就是基于粮食生产和流通安全来考虑,对流通领域的安全,不仅考虑了其中长期安全,更注重其短期的市场流通安全,两个起到互补的作用。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引进了专家评估体系这样一支经济分析和预测分析的专家群体,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与预警分析方案的拟定和预测结果的评估,保证粮食安全早期预警的分析质量。最后,本文构建了一个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平台,包括它的系统总体框架、网络结构,功能模块等等。本系统采用Struts框架有效地实现了MVC模式的思想,并采用Hibernate来实现持久层的操作,具有更好的移植性和扩展性。本文构建的浙江省粮食安全预警系统能够满足浙江粮食安全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实际年份的检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李晶钰[6]2017年在《吉林省粮食产能预警系统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商品粮供应基地及全国十叁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粮食产能也随之逐渐增长。然而,在全国粮食政策的指导下及供需平衡的作用下,粮食产能并非越多越好。粮食产能过少,可能会引起由温饱问题而造成的恐慌;粮食产能过高,可能会由粮食降价而引起的谷贱伤民的情况发生。因此,建立合理的粮食产能预警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对于保障粮食的供求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对于粮食的宏观调控及政策安排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是对粮食产能预警系统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阐述文章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对粮食产能及粮食产能预警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主要对蛛网理论、梯度理论和供需均衡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和说明,为全文设定研究对象和做出了研究范围;第叁部分对吉林省粮食产能预警系统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是对粮食产能市场预警、粮食产能制度预警、粮食产能物流预警及关联产业预警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吉林省粮食产能预警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后面行文做基础铺垫;第五部分则是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粮食产能预警系统和机制对当前吉林省粮食产能预警系统行实证研究,主要构建粮食产能市场预警系统、粮食产能制度预警系统、粮食产能物流预警系统及关联产业预警系统,同时构建使四个预警系统合理运作的运行机制。第六部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确保粮食产能预警系统高效、有序地运行。第七部分为结论,对文章进行总结。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市场要素是粮食产能预警系统的基础;政策和制度是建立预警系统的风向标;物流要素预警系统的重要保障;关联产业是预警系统的关键因素。第二、吉林省粮食产能预警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即粮食交易市场预警信息发展滞后;地方政策的预警能量传输效率低;低效率粮食存储抑制了粮食产能预警;粮食产业低关联阻碍了粮食产能预警;种子研发的预警功能发挥不足等。第叁、要想充分发挥四个要素的预警功能,要大力发展粮食期货,提升粮食产能预警功能;其次,要完善订单模式粮食生产,加速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同时,政府要健全法律制度,扩大预警影响;并且要完善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发展物流新业态;最后,要提高粮食科技研发功能,加速粮食关联产业发展。
周丽[7]2008年在《基于AHP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1月那几场大雪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冰冻雪灾的同时,人们渐渐也意识到如果事先有所防备该有多好啊!居安思危,这短短四个字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由此引申到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我们更要引以为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在全球敲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全球粮价上涨已经在37个国家引起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和次贷危机并列成为当今世界热点话题。从中国粮食供需总体态势看,我国有13亿人口,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消费大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因此,中国目前急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论文正文共五章,具体内容安排:第一章介绍了预警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粮食预警的研究现状和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第叁章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应用:第四章提出了粮食预警系统并对我国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对本文进行总结,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关于粮食安全预警相关研究的文章浩如烟海,一方面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但同时又使得研究较难突破。本文试图从经济统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突破这一范式。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综合粮食预警模型,结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权重。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系统研究以剖析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现状和水平,澄清在粮食问题上的一些片面认识,并力图找到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些对策和措施,旨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确保粮食的基本自给,供求平衡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以用作预警监测。
吴剑[8]2006年在《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指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价格为核心的商品指数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近50年的时间里,商品指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指数主要有叁大功能:一是标尺性功能,商品指数是商品期货市场整体运动轨迹的客观记录;二是交易性功能,商品指数以金融创新产品像指数期货、指数期权等风险规避类金融工具的标的指数而出现;叁是投资性功能,商品指数成为指数化投资者的追踪标的。我国期货市场尚没有推出任何商品指数,更无从说发挥商品指数的功能。本文在编制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指数的基础上,对其标尺性功能在粮食价格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首先系统地对价格指数理论进行了整理,包括指数编制方法的优劣,指数修正理论与指数检验理论,并介绍了国外着名商品指数的开发应用;其次,在上一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编制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指数的设想,粮食期货价格指数作为未来粮食整体供求关系的指导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监测粮食现货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农民收入、完善我国粮食价格体系。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已经有了除稻米之外的叁大粮食期货品种,本文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大豆以及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叁个品种,采取持仓量和过去5年的平均产量为权重编制了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再次,作为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发挥标尺性功能的前提,本文对粮食期货价格指数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和粮食现货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通过因果关系检验、G-S模型检验、脉冲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证明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和粮食现货价格指数相互作用,但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在价格发现中占主导地位,可以通过粮食期货价格指数预测未来的粮食现货价格指数。最后,在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编制的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建立了一种新的粮食价格预警模型,这也是粮食期货价格指数标尺性功能在粮食安全预警方面应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文作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给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郑素芳, 郑业鲁, 林伟君, 马巍, 李泽[9]2012年在《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现象频发,不仅给农民生产经营带来极大损害,也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冲击。在新形势下,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监测和预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农产品价格和市场监测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省份和单个农产品,粮食和生猪的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相对完善,其他农产品的预测预警较为薄弱;从计算机技术方面来看,硬件条件相对充裕,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整合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创新软件工具和预警方法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吕新业[10]2006年在《我国食物安全及预警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主要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安全状况,利用VAR模型对我国及各省份的食物安全相关指标进行预测,之后,再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合成食物安全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食物安全预警,输出预警结果,并从四方面展开具体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生产与供给状况、中国食物消费状况及对我国粮食库存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物安全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相比,粮食生产的阶段性波动幅度较大,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波动幅度与粮食产量波动基本一致;肉类、水产品、禽蛋类、蔬菜和水果类产量波动幅度小,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消费方面看,随着人们生活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向小康进而到富裕水平的过渡,食物消费由严重短缺向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相对稳定方向转变。人均口粮、蔬菜的消费量逐步下降,而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在逐步上升。农民今后对口粮和蔬菜的需求将以缓慢的速度下降,对动物性食物的需求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城镇居民对口粮的需求将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对蔬菜的需求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肉类的需求减缓,对水产品的需求将以稳定的速度增长。 第二部分是食物安全预警机理及指标体系。在总结国内外经济预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绘制了食物安全预警流程图和确定警限,并绘制了食物安全相关指标的历史波动图。研究结果证明,在粮食产量方面,经济发达省份波动幅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大城市城市化步伐推进比较快造成的。相反,经济落后地区波动幅度较小。总体而言,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比较稳定。与粮食产量波动相仿,各省份粮食播种面积呈现类似的波动趋势。 第叁部分是食物安全预警实证研究。在确立食物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全国及各省份食物安全进行预测与预警,并输出了预警图。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食物安全状况一致保持在无警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一直对粮食生产抓得比较紧,同时由于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保持了较高的食物安全水平。但是2000年我国粮食出现了近10%的减产,导致我国食物安全等级急剧下降,由无警变为中警。近年来,由于我国耕地锐减、粮食减产、消费水平提高,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我国食物安全等级下降,但仍然保持在紧平衡状态。 第四部分是农业政策对食物安全影响研究。在总结了历史上制度变迁与食物安全政策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政策对食物安全影响的机理,分析了农业政策效果测定的模型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各农业政策变量对食物安全影响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政策变量对食物安全的影响呈正反两个方向,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农产品生产价格对食物安全的影响为正效应,城市化水平为负效应。由此可知,提高农业总产值和种植业产值,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支持农产品生产价格等有利于国家食物安全;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耕地等农业资源被占用,非农人口急骤增加,使得食物安全隐患凸现,所以应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消
参考文献:
[1]. 中国粮食价格预警系统研究[D]. 吴璇.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2]. 中国大豆市场的预测预警研究[D]. 葛慧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07
[3]. 基于GIS的粮食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D]. 钟剑. 广西大学. 2012
[4]. 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 张利军. 太原理工大学. 2007
[5]. 浙江省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与设计[D]. 沈笑莉. 浙江工商大学. 2007
[6]. 吉林省粮食产能预警系统建设问题研究[D]. 李晶钰. 吉林大学. 2017
[7]. 基于AHP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 周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8]. 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指数研究[D]. 吴剑. 中南大学. 2006
[9]. 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研究综述[J]. 郑素芳, 郑业鲁, 林伟君, 马巍, 李泽.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10]. 我国食物安全及预警研究[D]. 吕新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标签:贸易经济论文; 粮食安全论文; 商品期货论文; 风险预警系统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