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四医院(药剂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对策。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作为研究资料,统计其基本资料,不良反应原因及累及系统等。结果:青壮年阶段占比较高;引发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为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循环系统等,分别占比35.00%、26.67%、20.83%;不良反应因素包含自行用药、超剂量服药、煎煮方法不当、煎煮时间不当等,分别占比23.33%、22.50%、20.83%、20.00%。结论:引起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会对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等产生危害,需注重加强用药指导,做好处方审核,确保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药学服务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和推广,其安全性和疗效稳固性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其中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较为广泛,虽然针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器官,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反应,因此加强对不良反应的控制具有必要性[1]。而为了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需针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危害的系统器官进行研究,以确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对策[2]。为此,本次研究对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对策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作为研究资料,包含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1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2±3.42)岁。
1.2 统计方法
结合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检测报告、给药途径、制药方法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软件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知,应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其中以青壮年阶段占比较高,如21岁至30岁占比20.83%,31岁至40岁占比35.83%。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2.2 药物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分析
分析表2可知,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引发主要累及器官为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分别占比35.00%、26.67%、20.83%、18.33%、16.67%、16.67%,临床表现以腹部不适感、皮肤不适感、心悸、心慌等较为常见。其中龙胆草、鸦胆子等属于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药品。
表2 药物累及器官及代表药物品种分析(%)
2.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分析表3可知,常见引起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不良反应因素包含自行用药、超剂量服药、配伍禁忌、煎煮方法不当、煎煮时间不当、药品质量问题及个体因素,分别占比23.33%、22.50%、5.83%、20.83%、20.00%、5.83%、1.67%。
表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3 讨论
中医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近年来其在各项疾病治疗中受到推广,其中清热类中药应用较为普遍,其作为主治高热烦渴、阴虚发热等病症药物,可起到清热里热的作用,针对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均可起到较好的作用[3]。虽然清热类饮片具有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势,但若使用不佳或受到其他因素因素仍会出现不良反应[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因素包含自行用药、超剂量服药、煎煮方法不当、煎煮时间不当等,分别占比23.33%、22.50%、20.83%、20.00%,表明若患者未严格依据医嘱用药,出现剂量过高,煎煮方法和时间不当等行为,会对药物药性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药物毒性,继而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青壮年阶段占比较高,如21岁至30岁占比20.83%,31岁至40岁占比35.83%,表明虽然青壮年阶段身体状态较好,抵抗力强,但该阶段也是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最多的群体,因此该阶段不良反应率较高。引发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为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循环系统等,分别占比35.00%、26.67%、20.83%;表明清热类中药饮片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仍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危害各个系统组织,其中以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循环系统等损害较多,需做好防范措施。为了确保减少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注重做好防范措施,而本文及其他文献资料研究可知,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因素为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及药物煎煮方法时间不当等,即对药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医院首先需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护理人员可通过宣传手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必要时演示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及时间控制[5]。此外医院还需重视加强处方审核,针对不合理处方,如超剂量或超疗程等进行防范,同时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定期检查和验收,确保药品合格。
综上所述,引起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较多,需通过加强管理,健康指导等对策进行防范,确保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钟波.常用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用药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97-98.
[2]黄胜男,张冰,林志健,等.清热类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与药学监护[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701-703.
[3]秦林飞.180例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2):118-119.
[4]张泰,连佳.儿科应用清热类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医杂志,2017,58(2):119-122.
[5]巩莉.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成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214-1215.
论文作者:侯光菡,戴剑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饮片论文; 类中论文; 药物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