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降钙素原(PC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 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病因将其归类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过积极治疗,感染组、非感染者组新生儿PCT水平均明显下降,非感染PCT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PCT可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鉴别,同时可协助改善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CT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常见病症,具有病情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尽早明确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并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已经明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感染、溶血、围生期窒息、先天性胆道畸形、母乳性黄疸等有关[1],由于早期患儿无明显症状,因此准确的生化指标成为临床早期鉴别的主要依据。PCT为近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一项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炎性指标,为进一步明确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感染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胎龄37-42周,平均(38.78±1.29)周;入院日龄1-15d,平均(11.59±2.01)d;败血症4例,肺炎12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非感染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胎龄37-42周,平均(38.50±1.01)周,入院日龄1-18d,平均(12.30±1.99)d,围生期窒息10例,ABO溶血5例,母乳性黄疸21例,G-6PD缺乏症4例。新生儿在入院日龄、性别、胎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需符合以下其中至少1项:出生后24h内黄疸;其中早产儿血清胆红素(TSB)水平﹥257μmol/L,足月儿TSB水平﹥221μmol/L,或者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退后又重新出现;黄疸持续时间长,其中早产儿在4周以上,足月儿在2周以上;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1.3方法
抽取两组新生儿桡动脉血1ml,常规离心后取血清待测,采用胶体金法对PCT进行检测,试剂盒及试剂由泰安京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出生24h内PCT水平≥5ng/ml为阳性,24-48h内PCT水平≥2.0ng/ml为阳性,出生48h后PCT水平≥0.5ng/ml为阳性。
患儿入院后采血后接受光照疗法、根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治疗5d后再次对其PCT水平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水平比较
感染组患儿24h内、24-48h、48h后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水平比较(x±s,ng/ml)
2.2治疗后新生儿PCT水平变化
经过积极治疗,其中感染组PCT水平为(0.31±0.08)ng/ml,非感染组PCT水平为(0.19±0.09)ng/ml,两组PCT下降幅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呈现出升高趋势,在新生儿疾病中占30%-50%[3],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病情严重者可死亡,即使幸存亦可能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症、牙釉质发育不全、听觉障碍以及智力低下等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发育,因此早期诊断并进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败血症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儿多以黄疸为主要、唯一症状,因此临床早期鉴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尽快明确是否合并感染因素,及时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以往临床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鉴别诊断中主要依赖于血培养结果,然而血培养需较长时间且其阳性率较低,因此近年来大量学者对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IL-6、IL-8、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补体C3以及TGF等指标入手,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血清PCT在细菌感染中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因此尝试将其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诊断中。PCT为降钙素的前肽,为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由116个氨基酸构成,半衰期为25--30h,在机体出现细菌感染后,PCT可在2h内检测,并在6h内急剧上升至高峰期一直持续至感染后24h,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体PCT水平在0.1ng/ml以下,然而当出现细菌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时,肝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肠道组织以及肺部组织的内分泌细胞及淋巴细胞均会大量合成分泌PCT,并随着感染进展而出现持续升高,若感染得到控制则水平逐渐下降。以往临床多认为0.5ng/ml,然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新生儿PCT水平变化存在独特的变化,张有侃[4]在研究中提出,在新生儿出生2d内,PCT水平可出现一项生理性高峰期,因此在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其年龄依赖参考值,而在第3d后,PCT水平与成人相同,因此为了避免假阳性,本次研究中,我们同时对24-48h、48h-72h以及72h后的PCT进行测量,以避免假阳性的出现。本次研究中,感染组、非感染组新生儿PCT水平在24-48h时水平最高,在48h-72h以及72h后出现递减特征,与新生儿PCT水平变化规律相符合,同时可能与积极的治疗、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有关。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而PCT的出现能够为临床早期识别感染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中,感染组新生儿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由此可见,PCT与细菌感染之间关系密切,能够作为区分新生儿早期是否出现感染的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中,新生儿均接受积极治疗,且治疗后PCT水平明显下降,非感染组水平一直低于感染组(P﹤0.05),由此可见,PCT在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预后中亦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鉴别中,降钙素原在感染、非感染的鉴别中有显著价值,可作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蔡燕鸿,郭伟中,曾振华.35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发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3):114-116+11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3]钱力,程锐,王崇伟,等.血清胱抑素C在诊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2):165-168.
[4]张有侃.降钙素原在出生2 d内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78-79.
论文作者:章飞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水平论文; 血症论文; 黄疸论文; 血清论文; 患儿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