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论文_王琰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论文_王琰

浙江省经协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逐渐推广起来。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仅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效率、建筑的质量安全,还与管理者的利益直接挂钩。随着人们对建筑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建筑工程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了概述,对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目前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了浅析,最后分析介绍了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优化措施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让建筑工程管理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考验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管理能力。如果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需要不断优化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全过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只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把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做的效率更高,更精准。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概述

自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纵向观察,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横向比较,无论是生产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平衡发展、齐头并进。建筑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学和管理学两大领域,涉及工程财务管理、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量造价等多项内容。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基础的是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并且这种控制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并且要根据实际的项目施工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终实现效益的提升[1]。工程造价即工程建造的价格,在工程造价中一般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等。之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分析,是因为造价分析往往具有几项功能。经济效果评价功能,根据投入产出比判断此项建设工程投资是否合理,造价分析能力也是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影响因素;调节功能,工程造价是衡量建设规模、物资消耗水平的“经济杠杆”,对管理者的投资方向、方案优化有调整优化作用;预测功能,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是否具有投资的必要、可以帮助承包商判断投标竞价的合理范围。

此外,这种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全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的、全要素、全风险的管理。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了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筹备阶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结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共性、又各具特点。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每个阶段工程建设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地采取不同的手段、按步骤进行,设置阶段性的价格控制目标。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共性中发现可以一以贯之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管理制度。如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会计制度、投资制度、风险制度等。之所以说造价控制是全过程的,是由工程造价控制易变动性、全局性和实时性的突出特点决定的。

我们在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动态地阶段性控制原则。以往施工方习惯性地将目光放在造价控制的决算阶段上,仅仅将最后的利润与预期的利润进行对比得出是否亏损的结论。但其实,要想将最后利润与预期利润的差别降到最低,必须实行分阶段的动态控制,分步骤地在每个阶段都将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整体工程造价投资的利益才能水到渠成。2、横向的目标责任制原则。为规避个别单位违规和损害利益的情况出现,必须明确参与各个阶段造价控制的主体,落实责任主体到位,甚至于落实到主体负责人[2]。

二、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灵活应对国家政策的保证

国家推行的政策都是根据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的,一般具有期限性。而建筑工程往往工期较长,在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国家优惠政策的调整,只有做好全过程造价控制,在预算中充分考虑政策规定,考虑各种风险,在实施中为政策变化留出足够的资金弹性空间,才能使工程建设具有相对稳定性,随时可以保证正常经营状态。

(二)是提高竞争力的保证

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跨国合作现象。完善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案,是吸引投资商的重要资本。所以,卓越的经营管理战略,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让它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仅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的合作目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落后的造价控制模式

中国建筑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贯穿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并且在模式上也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然而目前很多企业仍旧在使用定额计价模式,虽然这种传统的计价模式还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及弊端,但是很多造价人员却已习惯应用此模式[3]。

虽然很多公司用了清单招标模式,可就单一的计价模式而已,并没有在全过程管理进行造价控制,没有跟踪审计。

(二)缺乏对合同的科学管理

建筑行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靠合同发生、维持关系。在建设成本管理中涉及的合同也是多种多样,招标文件是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合同文件之一。我国建筑企业的合同意识较差、合同各方主体缺乏权利义务观念,对于合同各方主体的责任分配不明确,并且即使在合同达成后,也容易随便更改条款,严重缺乏合同严密性和对合同的执行力。

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决策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对方案的选定和做投资估算,而造价控制方面就是投资估算。特别是涨价预备费,这是个动态投资,需要特别注意。要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能仅仅衡量建筑项目的成本因素,要考虑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建筑行业的最新政策、自己企业的技术专业水平等多个因素,在投入与收益的比照间,取得平衡,为后面环节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设计阶段

设计费占了整个工程费用的大约1%左右,但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却很大。这个阶段主要的责任双方是设计企业与开发投资商,只有双方在这个阶段做好接洽工作,就施工的工期、材料、设计方案等达成合意,并确保预算编制人员对施工图纸等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较好地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扩大造价成本支出。主要是要限额设计和价值管理。

(三)筹备阶段

管理者要加强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在内的控制。所以,建设单位就不能目光过于局限,应该关注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如材料的选取、机械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专业人员的工资、安保措施的投入等等。根据市场价格签订合理的采购合同,并在材料验收中要严格把关。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要进行详细的备案,以便查阅。

(四)施工阶段

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建筑项目的完成质量。如可以采用新工艺节约能耗、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注意合同的支付等。建筑工程有了技术的保障,可以避免不断地返工和维修,避免工期的无限延长,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耗材。

(五)结算阶段

建筑工程竣工后期要进行结算审核,严格按照国家经济政策提供建筑产品改革方案,确保建筑工程在法律规定内执行财务计划,避免潜在建筑工程资金流失[4]。

(六)投产使用

投产使用后,对工程进行经济后评价。对建设期间的资金运营是否合理,投资收益如何,对企业的技术或组织,生产能力等的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造价控制要从技术层面和组织层面等多方面考虑。其核心就是用项目全生命周期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实现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造价的最小化,最合理化。而只有有效地节约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才可以为人才的培养、专业队伍的建设、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大规模地投资,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造价控制能力、降低工程造价。循环往复,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罗春来.研究如何控制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06):234.

[2]陈胜.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J].住宅与房地产,2017,2:25.

[3]王丽芳.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建筑工程,2014,9:57+60.

[4]张宝忠.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建材装饰,2016,8:178-179.

论文作者:王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论文_王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