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广东广州 510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佛山 528200;
3.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203
【摘 要】目的 探讨按揉足三里穴对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胃肠激素,尤其是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浆胃动素(motilin,MOT)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胎龄均为32~36周)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诊疗,胃食管反流治疗期间,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吸吮无孔消毒橡皮奶头)10分钟;喂奶后采用仰卧位抬高头肩部30°体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在喂养后2个小时开始,5分钟/次,60次/分,一日2次,7天为一疗程。在胃食管反流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批量检测两组病例的血清GAS、血浆MOT水平,进行自身前后对照与组间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AS及血浆MOT水平的高低可以反应胃肠功能成熟的程度;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可提高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血中GAS、MOT水平。
【关键词】足三里;早产儿;胃食管反流;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
胃食管反流[1](GER)是指因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动力紊乱、排空延迟而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的一种疾病,新生儿为该病高发人群,其中早产儿尤甚,且其发病率与胎龄和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因GER是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该病已经越来越受到新生儿界的关注。传统医学角度,胃食管反流属于“呃逆”、“呕吐”等范畴,辨证属小儿脾常不足所致的脾胃气虚证。现代医学角度,早产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与正常足月儿相比,其与胃肠功能关系密切的两种重要激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及血浆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均明显偏低,是引起早产儿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原因。
国内外有关研究均表明[2,3]新生儿消化系统的完善与成熟与胃肠激素的参与密切相关。早产儿在出生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胃肠肽对其消化功能的成熟发挥巨大作用[4]。故本研究通过对受试者治疗前后血中GAS、MOT水平的测定,以探究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公布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5]
1.3 一般资料
60例早产儿均为生后一周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适于胎龄儿,能进行鼻饲或口饲喂养,无合并严重疾病、严重传染病的传染期及按揉部位的皮肤破损。根据是否采用按揉双侧足三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顺产25例,剖宫产5例,胎龄为32~36周,平均为(33.53±1.25)周,出生体重1430~2700g,平均为(2101.23±386.13)g。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顺产27例,剖宫产3例,胎龄为32~36周,平均为(33.93±1.31)周,出生体重1440~2800g,平均为(2041.87±410.86)g。分组均在征求患儿直系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治疗组及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发生日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标本采集及处理
两组均于空腹时采手背静脉血4 ml,其中2ml加入含有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和301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与另外2ml未经处理的血标本于4℃下3500 r/min离心20min,分别取血浆、血清;所有标本预处理后,立即置-2O℃冰箱保存,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批量检测。测定时血浆复溶后再次离心,弃其冷不凝蛋白。
2.2 GAS、MOT测定
GAS,MOT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分别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定过程严格执行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仪器为瑞士生产的1470WIZARD10伽玛免疫计数仪。
2.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2]规范诊疗的同时,胃食管反流治疗期间,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吸吮无孔消毒橡皮奶头)10分钟;喂奶后采用仰卧位抬高头肩部30°体位。
②治疗组: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加用按揉双侧足三里穴治疗,在喂养后2个小时开始,具体操作为双手大拇指同时顺时针按揉双侧足三里,5分钟/次,频率为60 次/分钟,一日2次,7天为一疗程。
2.4 统计分析
本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c±s)表示,用t检验,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3 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根据早产儿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并且服药不便等特点,本试验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法,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临床疗效明显,且无痛苦感,无副作用,易于接受及推广,试验中30例试验组新生儿均未出现皮肤损伤、晕推等不良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均无异常,表明按揉足三里穴安全可靠。
4 结果
两组病例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比较(见表1、表2)。
注:组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比较,**P<0.01;组间疗程结束后比较,*P<0.05。
5 讨论
早产儿属于初生儿,是先天不足的胎怯儿,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以升为主,胃主受纳,以降为主,二者以经络相络属,生理相关,病理相连,《诸病源候论?呕吐侯》中指出呕吐是因脾胃受邪致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所致,故胃食管反流辨证属小儿脾常不足所致的脾胃气虚证。
足三里穴为“土中治土之穴”,乃人体第一大保健穴,《灵书?五邪》中指出凡病邪在脾胃者,皆可“调于三里”,《灵书?五乱》指出凡气机逆乱于胃肠者,可针刺脾经与胃经的腧穴,如若不能奏效,则可“取之三里”。现代研究[6-8]亦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对血清GAS及血浆MOT影响明显,由此可以推导,按揉双侧足三里可以有效地纠正紊乱的胃肠激素,考虑是其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血清GAS能够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使胃窦及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还可改善胃粘膜的营养与血供[2],促进胃及上部肠道粘膜细胞的分裂增殖[3],且能刺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细胞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胃肠激素。血浆MOT分布于小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消化间期刺激胃与小肠运动[4,9],为最早主导对胃排空有效应的激素,目前已证实,MOT通过内分泌和神经途径激发胃肠的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Ⅲ期时,为其分泌高峰,可引起胃和小肠的强烈收缩,以加速胃的排空以及小肠的传输。早产儿在出生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消化功能的成熟过程与胃肠肽之间的关系密切[10]。早产儿存在GAS和MOT分泌异常,有研究提示早产儿血及胃液中GAS,MOT水平低于足月儿[11],考虑为引起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两种胃肠激素对于早产儿,尤其是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胃肠结构和功能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水平的高低可以反应胃肠功能成熟的程度。
从表1、表2可见,本研究两组病例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GAS水平及血浆MO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随着早产儿胃肠功能逐渐成熟,GAS、MOT水平也明显升高。可见胃肠激素水平与胃肠道的成熟程度关系密切。本研究两组病例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可提高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血中GAS、MOT水平,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成熟。此结果与之前国内所报道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应用中医脾胃论,采用按揉双侧足三里穴来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实验结果可靠,疗效显著,克服了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用药方面的各种不便,临床操作可行性及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3-466.
[2]吴圣楣,贲晓明.新生儿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4.
[3]NaKajima T,Konda Y,Lzumi Y,et a1.Gastrin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gastric pit cell precursors by inducing its own receptors[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2,282(2):G359-G366.
[4]NishikuboT,YamakawaA,KamitsujiH,etal.Identification of themotilin cells in duodenal epithelium ofpremature infants[J].PediatrInt,2005,47(3):248-251.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96
[6]任婷婷.针刺足三里、中脘穴对胃粘膜损伤家兔模型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7,24(1):48-49.
[7]金敬善,王广才,张绳祖.等.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与脾虚证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25.
[8]何慕伦,杨文辉,庄兴礼.等.不同针刺手法对脾虚模型家兔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学院院报,1991,8(1):36-38.
[9]Savino F,Grassino EC,FissoreMF,et al.Ghrelin,motilin,insulin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infants in the firstmonths of life:Relation to fasting time and anthropometry[J].Clin Endocrinol(Oxf),2006,65(2):158-162.
[10]王鉴,陈晓霞,王莉.等.早产儿胃肠功能与胃动素、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23(4):378-381.
[11]王鉴,陈晓霞,王莉.等.早产儿血与胃液中促胃液素、胃动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6,2(5):271-27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杨润娜(1989-),女,汉族,山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方向。
基金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308158)
论文作者:杨润娜1**,张水堂2,刘巧玉2,陈奕江1,高立凡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早产儿论文; 食管论文; 血清论文; 血浆论文; 三里论文; 胃肠论文; 水平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