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主导 主体 引导自学型 课堂 语霸 灾难
身在一线多年,经常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课堂上讲得吐沫横飞、激情四溢,可是大部分学生却根本不听,大部分时间只有那么几个一直很优秀的孩子配合你的课堂,其他人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心早就飞走了,你一提问根本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这课实在是没法上,学生也是一届不如一届。
为了教育痛心的教师的确令人同情,但是把课堂上这样的问题归罪于孩子,到底对不对呢?专家研究发现,小学生在5至6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至15分钟,7至10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至20分钟,10至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至30分钟,也就是说,整个小学阶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如果课堂40分钟全部由教师口若悬河地说教、讲授、填鸭,孩子是不可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的,教学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最终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说,课堂沉默死寂、没有活力的根本问题出在教师本身,他们把课堂当成了自我展示的舞台,自己说的话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知道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语霸”老师们多数时间都在使用讲授法,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讲堂”。如果说,学生跟随教师来到学堂里仅仅为了获取知识,那么,“语霸”教师的讲授的确是最好的课堂教学方式。然而,恰恰并非如此,教育专家何炳章老先生在《从教育原点出发》中对于这个“引导”做出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导游、引信,以指出教师教学生就像导游不能包揽游客的游览感受而只能引导他们更丰富的体验、点燃烟花的时候,引线不能代替烟花绽放而只能起到“点燃”的作用那样,“引导”应该是巧妙、智慧的。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只是课堂中教学的诸多任务之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口语交际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合作能力等等,都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而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语霸”教师的一言堂,怎么可能呢?
既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势在必行、如此重要,又如何去做?如何能够使那些习惯了“语霸”的教师克服自己的“语霸”习惯呢?笔者认为,这就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很多的心思去充分挖掘教材的可用之处,因为教材只是个例子,如何在有限的例子中,挖掘出尽可能丰富的资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使用,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即使挖掘了这些东西,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又得下一番功夫,以一首古诗的教学为例,导入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出示唯美“穿越”般画面、播放古筝竹笛乐曲,或根据诗题组织学生猜谜语,或请学生吟诵以往学过的类似题材的古诗;初读古诗环节,旨在训练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得字正腔圆,教师或出示初读要求,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检查他们的朗读情况,在出现错误字音和节奏不准确的时候,给予纠正示范,再检验学生的朗读情况,直到多数学生都掌握为止,或让他们小组互读、互相检查纠正,遇到难题,再来请教老师和同学;诵读感悟环节,教师或给学生示范古人“吟”的方法,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练习吟诵,再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效果,检验一生不够,就多多检验,全班检验,有层次地提要求,再检验、评价,或一边请人展示吟诵,一边请他们说出自己对诗中情感、画面的感悟、想象,再把感悟和想象带入诗中去吟诵,吟诵出更高的层次,最后令自己和他人都沉醉其中、身临其境;在生字书写的环节,教师或让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理,讨论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美、造字理念美,思考思考在书写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再练习描红、范写,教师继而选择典型的练习展示、批阅、点评,或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写出与生字偏旁部首结构能相似相近的字,引导他们组词、辨析字形字义……
在这堂古诗教学课上,导入环节中教师出示画面、播放乐曲是引导,初读环节的出示要求、纠正、检验是引导,诵读感悟环节,教师的示范、给予时间练习、有层次地检验纠正、切入感悟表达是引导,生字书写环节,教师让学生观察、请学生说、讨论、练习是引导……而给予他们大量时间练读、练写、谈感悟、互相讨论探究、一遍遍一个个展示成果等等,都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学生只有在这些有效而有趣的学习行为中,前文提到的那些能力、情趣、兴趣、情怀等才能得以充分地锻炼和提高。而反观“语霸”教师的课堂,很可能是从古诗的课题、作者的介绍、古诗应该怎么读好、节奏划在何处、古人如何吟诵,作者“诗言何志”,生字书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从头讲到尾,理论上的东西说得头头是道,学生的学习行为却寥寥无几,偶有学生提问教师也认为是插嘴,教师只是盲目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而不顾学情,不顾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根本不知道学生的能力在其课堂上是否提高了,又提高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不知道学生是否真的听了进去,真的掌握了、记住了,不知道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又谈何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点呢?
相信通过以上以一篇古诗教学为例的分析,何为主体、何为主导,“语霸”如何克服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么,何炳章老先生所提倡的“引导自学”论和当今大力提倡的“主导主体”论又是不是毫发不差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着共通之处,却又略有不同,何老指出:最好的主导,其实是教师的“引导”而不是“主宰”,上面的古诗课堂教师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教师创设的一个个情境,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的一个个要求,根据课堂的真实生成而进行的一次次调整,都是引导的最好体现,教师既未做“语霸”,也未做“主宰”,而是智慧的观察者、激发者、成全者。而学生的主体是不是仅仅体现在他们的讨论、练习、诵读、语言运用、思考上呢?诚然,这些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在上面的举例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绝对不可忽略一点,那就是学生的“自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充分自学、自行地探究,其他的环节都将会磕磕绊绊、半生不熟,没有自学前重点的明确,学习的行为又会毫无头绪、缺乏方向。没有充分的自学,教师一位地“引”,学生其实无异于蒙着眼睛,被人牵着走迷宫,走了四十分钟,出了迷宫,蒙眼布一揭,连迷宫长啥样也不知道,让他再去走一趟,他依然走不出来,因为他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迷宫,去探究哪条路线最合理。主导、主体都成了假象,成了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因此,明确了学习重点,教师围绕重点去设定自学的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时间去充分地学习,小组充分地讨论个人自学所得,把小组的经验再带到全班去交流分享自学的效果,最后由教师再去进行高屋建瓴地点拨、指导、总结,这样的课堂,谁能说不是真正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呢?教师还如何有机可乘地做“语霸”呢?引导自学型课堂解,真真就是救教师“语霸”灾难的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陈三林.自学型课堂是一种绿色高效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40.
[2]杨磊.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2.
论文作者: 周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