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论文_雷成佳,李建国

提升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论文_雷成佳,李建国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 南宁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独立院校的发展给高校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不可避免的是其缴费制度给家庭贫困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这些极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背负着家人更多的期待,在跨进大学开始,心里就存在了很大压力。幸福感并不单纯的作为人民生活满意度的水平体现,也是对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衡量。对贫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途径的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与文献对比探索出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途径

注:此文章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提升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立项编号2013ZZ033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然而现实中各种因素,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就业压力等变大,主观幸福感下降,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对生活失去信心等,这一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而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承受更多压力与困难的一个群体,其主观幸福感问题应更受关注,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提升这一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 影响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主观幸福感即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

1.1家庭环境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提倡教育情感化、民主化的过程,即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相互理解能促进子女在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幸福感,学会热爱生活;反之,家庭不稳定、成员间没有相互关怀、存在不可化解的家庭矛盾,会成为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测因素。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高度正相关,与父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母亲的拒绝等因子均显著负相关。如果家庭气氛民主、愉快,并且成员间相互关心,关系密切,那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强。父母亲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体验到的正性情感就较多,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感就强,总体幸福感就高。相反,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体验到的幸福感则较少。

1.2经济因素

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经济情况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依旧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富裕国家的人民比贫穷国家的人民更感到幸福,在同一国家,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感到幸福。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经济方面的影响就很小了。这部分研究内容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贫困学生,其个人财富的增长能明显导致快乐的增加,强烈渴望金钱和财富的人比不那么渴望的人更感到不幸。家庭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家庭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有显著差异性。

1.3社会支持因素

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这是由于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安定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健康的行为模式,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防止降低主观幸福感。对于大学生来说,异性的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老师支持和母亲支持,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能缓解个体不同交往过程中的压力和不满对主观幸福感造成的伤害,从而间接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1.4人格因素

从上到下的人格理论认为,人们具有以积极的方式体验生活的性格倾向,有快乐的素质。对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人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可作为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的内外倾纬度上,外倾性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相关。外向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关,与负性情感无关,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有稳定的相关;外倾、责任感和低神经过敏症与幸福的自我接受、控制性和生活目标相联系,开放性与个人成长相联系,宜人性、外倾与积极的人际关系相关联,低神经过敏症与自主也有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自我效能感因素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对某一成就行为进行主观判断。目标理论认为目标的确立与维持、靠近目标以及目标实现使人感到生活有意义,并产生自我效能感、增强正性情感;缺少目标、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到干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回避目标的追求、较少的目标发展与低幸福观都有关系。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

1.6应对方式因素

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动性努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呈中等程度的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其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的学生幸福感较高,因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建立一个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支持的获得,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帮助和体验更多的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联,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高,反之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低,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见成熟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性相关关系,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负性相关关系,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有助于幸福感的提高。

2 提升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2.1自我提升

(1)认知自我

认知自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客观的定位,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能更客观、更理性、更准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的剖析自我,正确的面对自我,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达到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目的。

(2)人格的自我完善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故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应注重培养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促进自己人格的健康发展。

(3)树立理想目标

大学生要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没有目标的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也就少,如何树立理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理想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高不成低不就,只有这样才能在达到目标的时候增加成就感,设立科学、合理的理想目标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2各方面的支持

(1)家庭的支持

构建大学生的家庭情感支持体系。父母要多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在孩子受挫时或遇到困难时要多倾听,多鼓励,及时宽慰孩子,让他们的负性情感得到及时排解,并进行积极引导,使孩子归属感与被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提升孩子的主观幸福感。

(2)学校的支持

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学校的支持不容忽视。学校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开设更多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心理、就业等课程,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同时,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让有负性情绪的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排解和宣泄,从而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3)社会的支持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来自就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使大学生很难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要注重大学生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的提升,注重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为此,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接触社会,逐步融入社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自我,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学校和社会要为贫困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贫困大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支持。目前,学校和社会给予贫困生物质上的帮助主要有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助学金、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等形式,为贫困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要从努力解决贫困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感着手,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的情感支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使贫困大学生及时宣泄和排解内心的痛苦,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增强信心,进而有效地促进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因此,家庭和学校要为贫困生提供一个积极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在家人、朋友、老师和班集体那里获得更多情感上的支持。贫困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就越多,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就越高。

2.3心理辅导

(1)开设相关讲座、培训课程或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学指出,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人更能够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更容易自我实现,拥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提升幸福感,而消极的人格特质会削弱幸福感。积极的人格特质更多地依靠后天的发现和培养。因此,通过开设专门的培训和团体辅导,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如宽容、感恩、爱与被爱、希望、乐观等,从而有效地提升幸福感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抓典型、树榜样”方式,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贫困学生深刻认识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重视自我内部价值的实现,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幸福的感觉。

(3)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让贫困学生意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学生,鼓励他们挖掘优秀品质,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幸福感水平。训练贫困大学生掌握压力调试的方法,帮助其排解紧张焦虑情绪。首先贫困大学生对压力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够正确认识和勇敢面对压力,认识到压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次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学校、朋友等;最后要学会一些放松技巧,例如呼吸调节法、运动调节法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从而在紧张中使自己得到放松。

(4)通过自尊训练,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组织贫困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在一个由相似个体组成的团体中,能使其减轻自卑感,他们可以更为开放、安全地进行自我探索,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验被人理解、被人关心的温暖,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获得他人支持,提升自尊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幸福感的目的。

3总结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在幸福心理学的研究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积极制定出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测量体系。对于独立院校中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考虑其心理存在较大压力,对贫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途径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的几个提高途径仍需要根据教育背景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总而言之,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更准确、更全面的进行探索,让贫困的大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心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凯,张维微.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与途径[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54-55.

[2]马晓清. 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74-76.

[3]李倩. 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及提升途径探索——基于武汉市某高校样本的实证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6,(04):184-187.

[4]刘茜. 社会心态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5]王红英. 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4.

作者简介:雷成佳(1987—),男,河北唐山人,文学硕士,讲师;李建国1970——,男,广西全州人,法学硕士,副教授。

论文作者:雷成佳,李建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提升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论文_雷成佳,李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