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中心卫生院 262100
中成药是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传统剂型,以及在传统剂型基础上,开发的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微丸、软胶囊等,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深受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随着我国中药制药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融入,中成药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也日益普及,但很多人对中成药认识不够,不能正确使用中成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如何科学使用中成药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辩症、辨证、辨病、辨病辨证相结合用药
传统中医学中的“症”、“证”、“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若干症状的概括。例如,感冒病人有风寒证、风热证的不同。所谓“风寒证”是以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的概括。它表示疾病在这一阶段的病因是感受风寒之邪,病位在表,病性属寒,邪正力量的对比处于邪盛正未衰的局面等。“病”则是对疾病全过程特点与规律概括。由此可见,症是疾病的现象,证则反映疾病的本质。“病”与“证”的确定,都是以症状为依据的。一病可以出现多证,一证可见于多病之中。因此,临床上中成药的应用也有针对“症”、“证”、“病”而设的药品,但更多的是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基础的应用。
辩症用药强调对症下药。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口渴、头痛,小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等。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痛。如柴胡口服液,针对感冒发烧症状治疗;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治疗。准确使用这些中成药以解除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用药的内容之一。
辨证论治用药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制成的现成药品,作为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效。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绝大多数中成药都是针对证候的治疗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是针对肝肾阴虚证的治疗药物、补中益气丸是针对中气下陷证候的治疗药物等。因此,首先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然后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所罹患的疾病的证候对应起来。这就是辨证用药,是中成药合理使用的首要环节。
辨病论治用药病,即疾病。它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健康状态受到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表现出来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每种病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要点。在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中,随着病的变化,各个阶段可以表现为若干不同的证候。中医学重视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但治疗上,多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针对证候治疗。即采用对证用药形式。当然,中成药也有对病治疗的,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现代医学疾病,其中医发病机理比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根据中成药的适应证,对病选用也是正确用药的内容之一。
辨病辨证相结合。用药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现代医学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淤、淤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
配伍合理用药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目前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中成药配伍药引子使用以及中成药与现代医药配伍,其配伍规律也遵循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的原则,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
用法恰当
由于中成药剂型多样,药性各异,主治病证各不相同,故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亦不相同,因此正确地掌握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剂量,采取合理给药途径,对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有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因此具体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也各异。
剂量适宜,病愈即止
药物剂量是药物产生效应的重要条件。过小的剂量,难以产生预期的药效;过大的剂量,可能使药效增强,但同时会增加使用者的安全风险。因此,为了使中成药既能够充分发挥药效,又使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应当恰当地选择剂量。
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注意用药禁忌
在中成药的使用中,为了保证疗效、避免可能产生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应对某些饮食、人体的特殊生理阶段以及中成药的配伍有所避忌。医生或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治病时,都应加以注意。
饮食禁忌饮食禁忌,即在服用某些中成药时必须忌食某些食物,以免药物和食物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影响疗效或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如服用清热药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不宜吃辛辣食物;服用温里祛寒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宫丸等,不宜吃生冷食物。
妊娠禁忌妊娠禁忌是指在妊娠阶段的用药禁忌。妊娠妇女避免使用含有毒中药或药性峻烈如通经破血、行气破滞、竣下逐水、温燥补火等类中成药。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成药由于配伍应用能产生毒性或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因而不能在一起使用。近年来,中成药联合应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成药与西药合用出现疗效降低或毒副作用的情况也时有报道。如乌梅丸与碳酸氢钠同时服用,因酸碱中和而降低药物疗效;六神丸与溴化钠、硫酸亚铁同时服用,会产生溴化汞、碘化汞等有毒化合物,引起药源性肠炎。因此,对已知合用可以引起疗效降低、毒性增强的中西药,不能配伍使用。对于没有合用相关研究报道的,应慎重对待。
由此可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应是多环节的,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我们要熟练掌握中成药的组成、功效,仔细分析研究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意义,正确理解药物治病所具有的“偏”性,树立良好的辨证论治的理念,在充分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才能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成药。
论文作者:倪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中成药论文; 疾病论文; 剂量论文; 药物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禁忌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