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解决能力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关注对学生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并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其能力发展。在新时期,如何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1、重视问题信息提取
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但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无法充分符合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学生信息提取过程的困难。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一过程可以由已知转向未知,直接探寻所需信息,也可以由未知转向已知,逐步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靠拢。为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进行激发,在提出问题之后要针对具体问题加以评估。比如,可以将“为什么”、“你是如何思考的”等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具有条理性的叙述思考过程,表述自身观点,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来自于学生的直接反馈,继而对教学流程和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此外,数学教师应该经常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导向,不再简单地拘泥于程序化教学流程。要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一些学生更容易接受、具有浓厚兴趣的素材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结合具有挑战性与合理性特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地某大型商场为了庆祝开业三周年,反馈新老客户而推出“满200送20,连环送”活动,也就是购物满200元,获赠20元、满400元,获赠40元……其中消费最高的顾客共花费8300元。如果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返利,该名顾客最多能获得多少优惠?这相当于打了几折?这一类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假设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找出最优数量关系,随后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说明。对于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对相应数据进行自主收集与分析,有时还要通过对计算机等工具的利用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通过问题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解决,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2、关注问题的变式与延伸
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教师会更加关注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推理过程,但却很少关注学生结果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分析结束之后,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通常只将结果告诉学生,而未细致讲解其计算过程。然而,若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要从各个细节入手,对其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变式训练方法,将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式练习属于问题解决更高层次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适当的变式练习能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提供必要知识与技能基础;反之,问题解决教学也给变式练习提供了思维空间,并完善了知识结构,对于教学质量提升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应该采取例题迁移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当学生完成植树问题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某条街电线杆的数量,目测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随后计算从第一根电线杆到最后一根电线杆之间的总距离。另一方面则要强化专题训练,比如在完成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一同进行房屋装修设计,量一量各个房间的长与宽,随后计算房间面积。如需购置地板,要去了解市场上各类地板的尺寸与价格,计算一共需要购买多少块地板、需要花费多少钱等。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的引导学生对各类知识内容之间进行比较、梳理以及融合,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构建起良好的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3、提升反思和评价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某些已解决问题进行适当反思,从既有结果引出一些新的数学问题,以获得更为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通过亲身经历所获得的体验要更加真实。可以要求学生由不同角度入手,针对自身思维成果进行检验与反思,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就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反思与评价属于对学习者学习内涵的充实,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效果,使学生在点滴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由学习习惯养成角度来说,自我反思与评价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建立起“学习档案”,师生共同完善“学习档案”,使学生及时检查自身学习情况,比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达成了哪些目标、实现哪些进步、今后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等。在充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
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宜的问题解决活动,在其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深入剖析其中的实质与规律。此外,教师还应关注相同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不同问题中的呈现,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过程不同,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在探讨中获得全新的思路。教师则要深入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挖掘学生身上的特点与长处,使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最为便捷的问题解决策略,为其知识结构的深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学科素养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助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成森,咸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8.
[2]韩华方.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J].华夏教师,2018(36):45.
[3]张泽方.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
论文作者:卢香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过程论文; 方法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