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教师作为一种历史上传统的职业之一,简单地讲,其内涵正如唐代韩愈概括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行课程标准中则这样提到,“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科活动经验,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师的内涵逐渐得到了补充和丰富。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育方法;教育目的
当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新的时期,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去授课呢?
一、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新时期下,传授运动锻炼技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应当是广大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首要责任。在教学中,“教是为了不教”,这样一句话带来了很多争议,也有部分人片面的理解了其意思,认为教师的责任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练方法,然后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而这似乎与当前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之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从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来看,其结果并不理想。相反,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甚至学习兴趣也下降了。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没有能够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出发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并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是为了不教”,除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以外,还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传授给学生几项常用的运动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二、赏识教学法。
1、赏识学生,使被赏识学生明确自己长处和优点,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在教学中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在愉悦的心境中探索知识,掌握技能。例如:某某同学的这个动作有力,优美,到位,哪个同学比他做的还好?这样既能让全班同学动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国有句俗语,“气可鼓,不可泄。”对成人如此,对学生更是如此。从教育观点来看,鼓励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取得点滴进步,需要老师鼓励他再接再厉;做错了事,遇到了失败,更需要老师的热情帮助,让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克服缺点,继续前进,鼓励能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的勇气。
三、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和科学锻炼习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求知欲和自身技艺的提高,乃至在与他人的竞争时可以获得优势地位。体育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在组织、指导学生练习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并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各个学生的不同技术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结束时,使学生了解自身练习时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练习的重点,并可以适当的布置数字化的练习任务;利用巧设问题及合理创设技术难度要求等方式保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和练习动机。此外,体育教师还应适时的向学生讲授一些身体锻炼方面的科学知识,让大家明白如何简易的评测自己的体质状况,了解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如,锻炼的次数、时间、强度的选择,锻炼后的放松方式和恢复标志等,让大家切身体会到科学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并最终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因此从世界观、价值观、到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社会都给予教师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而且,由于知识的传授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会涉及个人的相关经验、观点。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层面,还是做人的标准方面,教师都将影响学生(向教师学习知识的人),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体育课堂不同于一般的室内课堂,师生互动较多,学生在个性展现等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体育教师较其他学科教师更能及时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给予那些自信心不足、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以特别的关爱,帮助他们找回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那些难以融入群体的学生则需要安排一些小团体学习、小组任务分配等活动,并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氛围,帮助他们尽快的融入到群体中。当然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理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洒脱的举止、阳光的外表、稳重的处事风格都应对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此外,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的诉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名引导者。现行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面对学生加以培养,部分体育教师在设定和实现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时感觉无从做起,其实,仅靠一周两节左右的体育课去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确实有一定困难,因此,对于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其更应该内化为体育教师的一种意识,体育教师应利用体育课堂独特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论文作者:戴慧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意识论文; 技能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