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的运用论文_丁新红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度贫血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常规防跌倒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评价:(1)服务满意率、防跌倒知识掌握度;(2)跌倒平均次数、知识宣教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环境布置质量。结果:(1)b组患者服务满意率、防跌倒知识掌握度显著比a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跌倒平均次数明显较少,知识宣教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环境布置质量显著比a组好,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的运用效果确切,知识宣教、安全管理、环境布置质量均得到提升,可提升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度,降低跌倒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运用

跌倒为住院患者常见不良事件,可增加患者身心负担,甚至引发医疗纠纷。血液科重度贫血患者可因贫血、药物使用和发热等原因发生跌倒风险,本研究就持续质量改进在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的运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度贫血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

其中a组共37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23例,年龄23-75岁,年龄平均值(42.73±5.21)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73kg,体重平均值(63.52±1.32)kg。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其他分别有15例、10例、6例和6例。

b组共38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25例,年龄23-74岁,年龄平均值(42.82±5.46)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72kg,体重平均值(63.52±1.32)kg。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其他分别有14例、11例、7例和6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体重、疾病类型经X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行常规防跌倒护理,口头说明防跌倒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1)规范防跌倒管理制度。加强全体护士关于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知识的培训,提升其防跌倒处理能力。统一防跌倒护理流程,用评估-分析-计划-实施-评价-再评估模式实现质量持续改进。(2)评估和筛选。对重度贫血患者进行评估,筛选高危跌倒者,从入院开始每周评估其跌倒风险,根据风险高低行差别化护理[1]。(3)危险因素分析。疾病因素。重度贫血患者病情严重,病程长,加上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可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下床体位改变容易跌倒。患者因素。重度贫血患者因病程长,医疗负担重,为了不拖累家人,夜间独自起床排便而跌倒。药物因素。重度贫血患者因长期化疗,可导致排尿次数增加,长时间站立或排尿后站立均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同时,紫杉醇等抗肿瘤药物也可导致低血压而发生跌倒风险。环境因素。重度贫血患者住院期间,若地面有水、光线暗、拖鞋无防滑底、卫生间无扶手等均可引发跌倒。陪护因素。重度贫血患者无陪护或陪护不到位,可出现跌倒。管理因素。医院管理不到位,跌倒防范流程不规范,执行不彻底,均可引发跌倒。(4)预防方法。第一,加强宣教。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宣教,告知跌倒风险和危险因素,指导其体位改变三部曲,平躺30秒后坐起、坐起30秒后站立,站立30秒后行走。传授患者医学知识和用药不良反应知识,在应用利尿剂和退热药时指导患者防跌倒方法,并加强护士巡视。指导患者穿防滑鞋和合适长度的裤子。对患者、家属和陪护者说明床尾警示标识的意义[2]。第二,为患者营造安全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地面干燥,及时清除地面水滴和果皮等,告知患者应保持地面干燥;病区光线充足;危险区域配备警示标识;床尾摇手使用后及时归位;卫生间设置防滑垫和扶手。第三,规范管理流程。完善医院防跌倒管理流程,确保责任到位,强化风险管理,将患者跌倒发生情况跟医护人员个人绩效挂钩,以提高其责任心和积极性。第四,强化高危人群和时段护理。加强夜间巡视,对高风险患者应保持警觉,及时给予帮助和处理。在应用泻药、利尿剂和降压药等药物后,应加强护理,避免因乏力头晕而跌倒[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服务满意率、防跌倒知识掌握度;(2)跌倒平均次数、知识宣教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环境布置质量。

知识宣教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环境布置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满意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发放给患者,测评其对护士服务态度、宣教到位情况、环境布置等情况的满意度,分三个级别,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服务满意率、防跌倒知识掌握度采取χ2检验(%表示),跌倒平均次数、知识宣教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环境布置质量采取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 结果

2.1 服务满意率、防跌倒知识掌握度比较

b组患者服务满意率、防跌倒知识掌握度显著比a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度贫血患者可因药物使用、疾病因素、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等而出现跌倒,影响其身心健康,带来医疗纠纷隐患[5-6]。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可从源头上明确跌倒发生原因,并开展跌倒风险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跌倒的发生;另外,通过因素分析,加强特殊时段和特殊人群的看护,可最大限度降低跌倒风险的发生。持续质量改进最后还通过总结、再评估等程序,制定新的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以确保质量持续改进[7-8]。

本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在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的运用效果确切,知识宣教、安全管理、环境布置质量均得到提升,可提升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度,降低跌倒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婉花,林文春,王晓杰等.基于JCI标准的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患儿跌倒的实践体会[J].护理学报,2014,23(3):11-14.

[2] 阙建兰,郎美恒,何雅英等.预防住院老年人跌倒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66-266.

[3] 林姗姗.产科患者跌倒护理质量指标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15-16.

[4] 丁冬云.持续质量改进在肺癌化疗期间跌倒防范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31(12):257-258.

[5] 萧翠萍,曾丽群,叶琼瑄等.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6):62-64.

[6] 侯云霞.降低癌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学报,2015,14(24):23-25,26.

[7] 鲍红霞,张仪仙,李玉玲等.血液科患者的跌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12-2313.

[8] 于梅杰,邢园园.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6):373-374.

论文作者:丁新红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持续质量改进在重度贫血患者跌倒预防的运用论文_丁新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