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王珏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采取开腹修补术治疗)与观察组(n=39,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0.51%)(P<0.05)。结论 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较小,术后疼痛感轻微,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前言

急性胃穿孔是胃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由暴饮暴食、外伤等因素引起,疼痛、恶心、呕吐是其最主要的症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急性胃穿孔可通过手术治疗,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开腹修补术,该手术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但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身体恢复慢。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手术不会对患者腹腔组织造成太大的影响,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2]。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咋急性胃穿孔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同意参与;排除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对照组有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2.53±5.58)岁。观察组有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2.18±5.64)岁。分析比较两组以上相对应临床基本资料,其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腹修补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作1个长13cm的横切口于上腹部正中位置;确定穿孔位置,随后将穿孔位置的脓血以及残渣进行清理;用生理盐水清洗穿孔口,选择合适的切线,然后将穿孔口缝合;术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作1个气腹穿刺小切口于脐部下方位置,建立腹部压力为10~15mmHg的人工气腹;腹腔镜主操作孔位于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5cm处,两个副操作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锁骨中线肋缘下2cm处;在腹腔镜引导下降吸引器置入胃腔内,随后将脓液以及残渣吸除;确定穿孔位置,选择合适的丝线,然后将穿孔口缝合;缝合穿孔口后确定腹腔内无出血现象,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评分0~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2)统计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幽门梗阻)的患者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进行比较,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n=39)

2.2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比较

观察组出现肠梗阻、幽门梗阻各1例,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2例幽门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由此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3,P<0.05)。

3.讨论

本研究将7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采取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及术后各项指标,可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开腹修补术可以为手术提供开阔、清晰的视野,但需要在患者腹部作一个较长的手术切口,这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疼痛感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患者身体恢复慢[3]。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用腹壁穿孔代替了腹壁切口,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以超声刀操作,不会引发大出血,患者疼痛感较轻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早期即可下床活动,利于患者早期康复[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0.51%)(P<0.05)。分析原因,开腹修补术术中需要对患者腹腔进行大面积的冲洗,对腹腔内脏器扰乱大,术后活动受限,极易导致肠梗阻、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患者腹部会有一条较长的伤口,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也会引发感染。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不会对患者胃肠功能造成太大的影响,避免了空气与空气中的细菌对腹腔的刺激或污染,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综上所述,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较小,术后疼痛感轻微,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涛.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128-130.

[2]刘云峰.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55-57.

[3]冯淞.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1):30-32.

[4]李虎臣.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5):132-133.

[5]米亚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280-281.

论文作者:王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王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