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中蕴含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启示论文

《虎妈战歌》中蕴含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启示论文

《虎妈战歌》中蕴含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陈巧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 要] 《虎妈战歌》不仅是一本故事记录书,更是一本蕴藏着丰富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教育作品。虽然“虎妈”蔡美儿强调教育子女没有简单的模式可以遵循,没有所谓绝对正确的做法,但“虎妈”教育中投射出的家庭教育理念,如家庭教育要具有教育一致性、教育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在实施教育中要严慈相济等,值得每一位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借鉴。在学校教育中,不少专家学者提倡因个性而教,家庭教育中也要遵循同样的道理,因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而施教,并从家庭实际出发对孩子进行教育。

[关键词] 《虎妈战歌》;家庭教育;教育理念

《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祖籍福建)于201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她自己教育两个女儿的教育叙事书。因出生于虎年,加上自身的性格特征,蔡美儿把自己比作一只充满力量的老虎,所以自称“虎妈”。在书中,蔡美儿讲述了自己以“中国式”教育方法严格管教女儿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与女儿“斗智斗勇”的故事。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关于“中西方教育方法”的大讨论,人们将以严格著称的家庭教育方式称为“虎妈教育”。“虎妈”蔡美儿成为“虎妈教育”这一现象的标志性人物。

一、《虎妈战歌》中蕴藏的教育理念

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1]在《虎妈战歌》中,蔡美儿具体地描述了她采用严酷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故事,最终她的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哈佛大学,并向媒体表示自己认可母亲的教育方法,对母亲的辛苦与教育心怀感激。据《纽约时报》报道,她的小女儿露露坦言“虎妈是一位很厉害的妈妈,她的教育是成功的”。作为耶鲁大学教授的蔡美儿对孩子的教育绝不是毫无方法的,蕴藏在其中的家庭教育理念值得关注和思考。

TFR的升高促进了吸热的CO2与C还原反应,促进了CH4重整反应和H2/CH4还原载氧体Fe2O3的反应,促进了生物质的气化,提高了生物质碳转化率。温度达到 825℃时可完全气化生物质,CO收率和含量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合成气收率和冷气效率[18]。高温不利于生成 H2和 CO2的水煤气变换反应,而 CH4在较高温度下的重整反应又有利于 H2生成,鉴于CH4含量较低,两者综合的结果使得随温度升高,H2含量的增加量低于CO的增加量,这也降低了合成气H2/CO比。

使用SPSS 2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该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使用(±s)代表计量资料,使用 t检验;使用[n(%)]代表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教育一致性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保持一致,及时互通情报,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维护彼此在孩子面前的威信。[2]家庭教育的实施应特别关注教育影响的“合力”,首先是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要达成一致;其次,其他家庭成员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即使有不同意见,在孩子面前也应当维持平和,避免争执。从《虎妈战歌》中可以看出,蔡美儿的丈夫杰德虽然和“虎妈”持相反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育上和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杰德是一位美国父亲,他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拥抱快乐,这和“虎妈”的教育理念截然相反,但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没有出现父母大相争执或互相矛盾的局面。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虎妈”的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明确的教育目的和计划

麦格利奥认为,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应该为孩子确定行为规范,放弃这一要求将不利于孩子成才。家庭教育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以此作为家庭教育实施和践行的依据。“虎妈”蔡美儿对于教育女儿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她坚信可以给女儿更好的教育。她清楚地知道要让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了解自己的孩子具有可塑性,并严格按照自己的教育计划去教育、指导女儿。在《虎妈战歌》第一章,她就列出了不允许女儿做的十件事,并严格要求女儿们遵守。为了让女儿成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蔡美儿坚持让两个女儿学习古典音乐,在大女儿索菲亚三岁的时候为其选择了钢琴,让二女儿露露学习小提琴。在两个女儿成长的过程中,蔡美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明确而清晰,为女儿选择学习的器乐,陪伴女儿学习钢琴、小提琴,帮助女儿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精神上的退缩。

(三)严慈相济

“虎妈”对两姐妹的生活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她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索菲亚一向乖巧听话,对于母亲的严厉和绝对领导并没有强烈反对,在成长与获得成就的道路上走得平稳;但随着年龄增长,露露的个性渐渐凸显,不再乐于接受“虎妈”蔡美儿的各种安排和催促,倾向于做与妈妈的期望相反的事情。同样的教育方式,在索菲亚身上奏效,在露露那却不是那么有效。两个孩子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应该以同样的模式化要求来教育她们。卢梭曾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成人应当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施教。[7]成绩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应当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谈到《虎妈战歌》这本书时也提到,“创造力”应该成为教育家和家长关注的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体系。[8]

二、《虎妈战歌》中存在的教育问题

(一)忽视孩子的正常交往需要

《虎妈战歌》中展示的“虎妈”绝对不允许女儿做的十件事,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专制”。在孩子处于较低年龄,无法辨别是非的时候,父母可以替他们决定,比如不允许在外面过夜、不允许参加玩伴聚会。但诸如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等,是中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与课程,而孩子也渴望参与这样的活动。“虎妈”不允许女儿参加,也不许她们抱怨,孩子们能做的只有练琴,这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交往。在需要同伴交往的年龄,父母严格限制孩子的同伴交往活动,忽视她们正常的交往需要,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全发展。

(二)强调父母期望与家族名誉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自主、独立与个性的发展,教育应该遵循个体生长发育规律,依据个性而施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需求,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品质的培养,父母一味地严格教育只会迎来孩子的叛逆和抗争,让教育变成一场斗争。

2.语言表达应简洁且富有节奏。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上的表现并不成熟,若绘本中存在结构比较复杂句子,学生很有可能难以理解,而这一问题也会导致后续阅读过程和写话训练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在对绘本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语言具备一定重复性且结构简单的绘本。

三、“虎妈”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因个性而教

严慈相济,是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广泛存在的一项原则,既指父母之间的教育要相互配合,也指父母中的一方在教育子女时要做到严格与慈爱相结合。[3]细读《虎妈战歌》,可以看出“虎妈”蔡美儿一家成功地诠释了家庭教育中的严慈相济原则。蔡美儿的教育中最鲜明的特征便是严格:规定“十不准”,严格执行钢琴和小提琴的学习计划,严格要求孩子说流利的汉语。而与严格的教育相对应的是“虎妈”蔡美儿对女儿们的爱和关怀。首先,蔡美儿对两个女儿具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她们是优秀的可塑之才,并愿意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去培养她们。其次,她花费大量的时间陪伴女儿做许多的事情,不论是陪索菲娅练习钢琴还是陪露露上小提琴课,她都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爱教育、陪伴着两个女儿,使两个女儿更好地成长。除此之外,在“虎妈”家,母亲更多的是严格要求的提出者,父亲从很多方面来说表现得相当慈爱。杰德经常带着两个孩子玩耍、自驾游,而蔡美儿更多的是与女儿一起读书,发现孩子的优势、严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适当地妥协,正是蔡美儿给予我们的宝贵经验。[4]

“我最大的恐惧是家族的没落。”[5]父亲和母亲的高学历与成就,加之严格的家庭教育,使蔡美儿姐妹的优秀不逊于父辈。作为移民二代的“虎妈”,蔡美儿对自己的女儿索菲亚和露露也遵循了严格的教育方式,给予了高度的期望,不允许她们成为平庸之辈。蔡美儿是家中的长女,认为传承家族名誉责任义不容辞,她为两个女儿取了“蔡”姓的中文名字,致力于不让家族走向穷途末路,维护家庭的名誉,为一天天衰老的父母赢得骄傲和自尊。[6]

孩子不是为了让父母获得荣誉或守护家族声望而出生的,他们也不是为完成父母的梦想或荣誉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优质的家庭教育,应当是那些能够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乐于接受并心怀感激的教育,而不是让家里硝烟弥漫的抗争。

(二)教育孩子要从家庭实际出发

“虎妈”在两个女儿学业和学习音乐技艺上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两个孩子成绩优异,才能出众。作为耶鲁大学教授的蔡美儿,自身努力勤奋,在职业领域有一席之地,其丈夫杰德年轻有为,两个人组建的家庭不论是物质条件还是文化素养都极为优异。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所有的父母都能像蔡美儿那样,为了让孩子学一门乐器,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我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课业负担太重,导致孩子在疲惫不堪的校园学习结束后无力面对其他的培训学习。不少孩子反映,学校提出“减负”,家长却置若罔闻,反而趁着周末假期“增负”。[9]家庭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父母应当理性地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三)教育不是一场“战争”

“虎妈”蔡美儿把自己武装成凶猛的老虎,她以“虎王”的姿态下达命令,要求苛刻,是母女“战争”的导火索。对于虎妈的大刀阔斧,索菲亚和露露各自采取不同的战术迎战。[10]随着关系的恶化,蔡美儿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她开始学会放手,让露露去打网球,不再过多地干涉她,让两人关系停止恶化并得到缓和。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判断一颗牙齿有没有蛀牙或者龋坏,是要从色、形、质这三个方面来判断的。比如说颜色会发生变化,不一定是发黑,有时候可以呈棕色、褐色、黄色都有可能,甚至白褐色;质地会发软,正常的牙齿是非常坚硬的,但是质地变化以后,用尖锐的探针,就能刮下来;外形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形成一些孔洞,能发现并探进去。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11]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为其指点人生,给予教育和指导;当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决定做主和负责的时候,父母应当支持和鼓励。父母和孩子是相互依靠的,教育不该也不能成为一场“战争”。

参考文献:

[1]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3]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芦苇.“虎妈”教育成败论及其借鉴——从中国妈妈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41-43.

[5] 蔡美儿.虎妈战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 梁晓雪.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4-149.

[7] 陈建翔.他们影响了全世界家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8] 郭英剑.《虎妈战歌》:中西教育的正面冲突[J].博览群书,2011:70-76.

[9] 俞可.猛于虎,忧患抑或焦虑?——关于《虎妈战歌》的畅想[J].世界教育信息,2011:76-80.

[10] 周宁,张宜波.《虎妈战歌》多元文化性之概念隐喻解读[J].当代外语研究,2012:72-75.

[1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22-0134-03

[作者简介] 陈巧玉,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9-06-03

标签:;  ;  ;  ;  

《虎妈战歌》中蕴含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