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106例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腔穿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3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为94.33%;对照组患者治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临床治愈率为75.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穿刺术治疗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疝临床效果确切,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
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治疗,首先是检查患者有无生命危险,如果存在,应该依据危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在临床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治疗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其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106例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106例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22~51例;其中高空坠落20例,车祸18例,刀刺伤10例,挤压伤5例。观察组53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4~58例;其中高空坠落21例,车祸16例,刀刺伤10例,挤压伤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外伤原因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通常是突发性的疾病,患者无任何心理准备,加之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应该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疏导,从而促进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抢救前,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伤口出血以及体温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2]。
1.2.2术中注意事项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患者进行信息交接,并且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保证整个手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救治。
1.2.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给予腹腔穿刺治疗。腹腔穿刺治疗的具体方法:使患者向穿刺方向侧卧,然后进行局部麻醉,用比较锋利的针尖进行穿刺,在穿刺点的选择上最好选择趾骨和脐部联合线处中点部位,在刺针刺穿腹膜的时候,推针头的手指会感到落空感,此时拔出刺针的针芯,将带有多侧孔的吸管经过穿刺针插入患者腹部,然后用吸管进行抽吸,如果抽不到液体可以把针头变换方向,然后再进行抽吸,在抽到液体后应该对液体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得出患者受伤的器官种类,在十二指肠或者胃受损时穿刺得到的液体中会有大量的淀粉酶,穿刺液呈阳性可能是内脏受损[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尿量、面色、意识等体征,观察腹腔内有无出血,如果观察到有异常情况时,应该立即进行救护。患者术后在床上休息的体位必须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且减轻患者的疼痛。与此同时,注意固定好患者的腹腔内引流管,防止挤压、扭曲、折叠或者脱落,观察引流液颜色、引流量、引流液体形状的变化。
1.3疗效判定 ①痊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并且无并发症,患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②有效: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基本可以正常工作;③无效: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失败甚至死亡[4]。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全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愈3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为94.33%;对照组患者治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临床治愈率为75.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患者不良反应与伤口愈合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部开放性外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伴随内脏损伤,如果临床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使患者死亡。临床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处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并且给予有效的对症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腹腔穿刺术具有明显的优势[5]。
传统手术治疗开放性腹部外伤主要是直接开腹治疗,而直接开腹患者创伤口大,术后瘢痕大,患者术后恢复慢,整体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多数患者无法治愈。而腹腔穿刺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可以准确的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器官受损的情况,并且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所以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创伤口愈合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该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同时医护人员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并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本文以上研究显示,53例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通过传统手术和腹腔穿刺术的治疗,治愈3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为94.33%。由此提示采用腹腔穿刺术治疗普外科腹腔开放性外伤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创口的良好愈合。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应该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积极应用腹腔穿刺术,提高手术的准确率,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
参考文献:
[1]党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89-190.
[2]李时尔.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1706-1707.
[3]李琳业,任海林.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2,2(1):77-78.
[4]乔维军.腹部刀刺伤阴性探查31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2(2):99-100.
[5]徐晓波,李金戈.开放性腹部刀刺伤39例诊疗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3,11(2):290-292.
论文作者:彭祥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患者论文; 开放性论文; 外伤论文; 腹部论文; 腹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