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1 田建英2 陆玉静2
(1涿州市妇幼医院 河北涿州 072750)
(2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保定 073000)
【摘要】目的:探讨温经散寒化瘀方对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侯积分及临床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及临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散寒化瘀方能明显改善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有效率和愈显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经散寒化瘀方;寒湿瘀阻型;盆腔炎;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141-02
中医学认为,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由于患者体质虚弱,又复感湿邪,进尔蕴久化热,积于下焦所致,治疗当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原则。本研究应用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18~49岁,平均(30.47±4.19)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7.38±2.63)年;对照组年龄19~48岁,平均(30.52±4.36)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7.55±2.71)年;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与每位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协议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入组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妇产科学》[1]及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及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④年龄18~50周岁,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月经规律。
1.1.2排除标准 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急性发作患者;②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或各种阴道炎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④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⑤合并精神或神经疾病患者;⑥近期接受过相似治疗患者;⑦其他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3256)4g/次,2次/d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给予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药方组成:肉桂、干姜、香附、小茴香、当归、川芎、三七、川楝、茯苓各10g,蒲黄、延胡、白芍、甘草、党参各15g,水蛭3g,常法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温服,30d为一个疗程(月经期停用),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痊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积分为0;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积分比治疗前降低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积分比治疗前降低1/3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积分和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愈显率=痊愈+显效/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定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结合率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侯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由于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彻底遗留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以盆腔内生殖器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瘢痕为病理表现,多高发于育龄妇女,是引起慢性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影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疾病的重要因素。西医认为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张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对于急性发作期盆腔炎比较有效,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由于组织粘连和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以进入局部发挥作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机重在“寒、瘀、滞”,本研究应用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明显较好,这可能是因为,温经散寒化瘀方组方中,肉桂辛甘、干姜大热,以为君药,温中散寒、暖肾壮阳;香附、小茴香理气调中,当归、川芎、蒲黄、三七活血止痛,与川楝、延胡、白芍共为臣药,行活血化瘀、缓急止痛的作用;辅以水蛭逐瘀通经,党参、茯苓补虚扶正,共为佐药,以起益气祛湿,攻积消滞之效;甘草为使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多合用,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温经散寒化瘀方能够明显提高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利于盆腔炎疾病的治疗,可供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51-252.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2012,117-119.
论文作者:杨静1,田建英2,陆玉静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盆腔炎论文; 后遗症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性疾病论文; 体征论文; 积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