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论文_刘雪娟,蒋小剑

1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湖南永州 425100;2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与飞速发展和国际开放课程向移动化方向的华丽转型,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计划,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紧随国际发展步伐。教育部拟定在“十二五”期间,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目的在于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受众面,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学习资源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作为我国护理专业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正是《护理基本技术》课程通过共享共建促进课程发展和创新,更好的为更多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良好契机。因此,针对《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标及内容进行了研究,旨在确立建设指标,评价建设内容,推动该课程建设的“优质”与“共享”。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目的取样法选取全国从事护理教学、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其专业领域工作不少于10年的专家21名进行调查。高职告知其咨询时间及周期,并征得同意。

1.2 方法

1.2.1建设指标的确立 通过对教育部建设要求的剖析,结合护理专业特色、文献回顾、专家访问及原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标。

1.2.2 咨询问卷的设计 咨询问卷包括问卷前言、专家的一般基本情况、对应指标的评估调查问卷、专家对相应指标的熟悉程度以及各级指标判断依据,最后另附部分开放性问题。专家对《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指标框架及内容进行合适、不合适的逻辑评判,并对各级指标在建设实施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分为技术可行性和人力可行性)以及风险性进行评判,判断依据的量化指标、重要性程度依据Likert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很需要或很有可行性或风险性非常大(5分),比较需要或比较有可行性或有较大风险性(4分),需要或可行性一般或有一定风险性(3分),很少需要或很少有可行性或可能有风险性(2分),根本无可行性或根本不需要或零风险(1分)[2]。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很熟悉、较熟悉、一般、不太熟悉、不熟悉,熟悉程度系数分别是1.0、0.8、0.6、0.4、0.2。判断依据分为实践经验(大0.5、中0.4、小0.3)、理论分析(大0.3、中0.2、小0.1)、国内外资料参阅(0.1)、直观选择(0.1)4类,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分别赋予不用量化值[3]。

1.2.3 咨询的实施 采用Delphi法对21名专家进行咨询,第一轮咨询主要针对框架的逻辑适当性、完整性以及二三级指标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性这几个方面,同时根据问题的回答程度对专家进行初步筛选;第二轮主要针对二三级指标及其内容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性方面做进一步的咨询。

1.2.4 咨询结果的统计分析

1.2.4.1描述性分析 用于对专家的一般基本情况等进行分析。

1.2.4.2专家的积极系数 用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来表示。

1.2.4.3专家权威程度 用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表示,Cr为熟悉程度系数(即专家对指标和内容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断系数(即专家对咨询内容进行判断的依据,Ca)的算数均数,即Cr=(Ca+Cs)/2。一般认为Cr值>0.7为可接受程度[4]。

1.2.4.4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用肯德尔协调系数W大小和变异系数CV来表示。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1名专家平均工作年限13.8年;平均年龄(38.9±3.7)岁;护理教学专家14名、临床护理专家4名、社区护理专家2名、老年护理专家1名;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9名,主管护师5名;博士1名,硕士8名,学士12名。

2.2 专家的积极性 用咨询问卷为回收率表示,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为95.2%,第二轮为100%。

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有两个因素决定专家评价指标的权威程度,即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一般认为预测精度会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专家评价指标的权威程度见表1。

漸近顯著性.294

2.5 指标的逻辑性 第一轮调查21名专家,资料回收20份。3名专家认为一级指标由课程设计、持续更新与共享、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应用6个维度是合适的。17名专家认为一级指标中“教学环境”这个词语的界定过于狭隘,应改为“建设环境”更为妥当合理,课题组采纳专家建议;14名专家认为 “教学应用”是建设完成后的调查评价指标,不应列入前期建设中,应删除该指标,课题组采纳专家建议;2名专家建议增加一个“教学互动”一级指标,课题组认为“教学互动”的内容已经在其他三级指标中做了相应的诠释,不必要作为单独的一个指标,因此未予以采纳。二级指标中,6名专家认为“重要性”不能体现课程资源信息化利用的特色,应改为“吸引力”,课程组采纳专家意见;10名专家认为“带头人”应改为“负责人”,前者一般为学科带头人,而课程建设应为负责人;4名专家认为“政策支持”应改为“管理支持”,应该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均设计管理,故后者表述更明确;三级指标中,8名专家认为应将“技能考核标准”改为“实训考核标准”,后者表述更清楚;5名专家认为应将“企业人员参与”改为“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更符合护理专业临床和教学相结合的专业特色,课程组采纳专家建议;6名专家认为“应用工具”应改为“交流工具”,后者更能体现依托网络建设的共享课程的特点,课程组采纳专家建议;4名专家认为“共享机制”应改为“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后者更能体现共享课持续性建设的保障,课程组采纳专家建议;其余均合适。

2.6 指标筛选结果 课题相关人员在综合专家意见以及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指标筛选原则:必要性、技术可行性或人力可行性均分<3分,风险性均分>3分,即符合其中2条或者2条以上的指标均予以删除。第一轮调查后一级指标中“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均分为2.45,可行性均分为2.95,两个指标均小于3分,因此予以删除,其他指标都达到条件;根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第二轮调查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入选条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立了《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标体系及建设内容。

3 讨论

v3.1 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类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教学的观念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现代观念不断更新的学习型社会。因此所涉及的行业、专业极为广泛,更要求课程资源力求系统、完整。《护理基本技术》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护理学科与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每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仅在临床各科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对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居家护理等领域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指导意义。基于以上具体情况,《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一定要在符合国家标准建设体系的基础上体现行业和专业特色,同时保证在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之后,能真正服务于教师、学生及社会。

3.2 Delphi法的优点

Delphi法突破了传统的数量分析界限,避免了集中面对面主观讨论带来的无序性,通过对所选专家多轮问卷调查,各专家对指标和内容进行剖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权重值,不仅可以获得明确的结果,而且在判断过程中还可以吸纳更多的信息。在专家咨询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进行咨询,可缩短咨询时间。

3.3 本次研究达到预期结果

选择专家是利用Delphi法调查研究成败的关键[6]。本研究选择的专家是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多个领域的,他们的观点不仅能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体现课程研究的教师、学生主体性,还能从社会服务者和受益者的角度,体现课程建设研究的社会服务性。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调查,第一轮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2%,第二轮为100%,表明所选专家对本项研究的关心和支持度。调查数据显示,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为0.785~0.829,主要判断依据0.777~0.835,表明专家的预测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调查后,各级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为0.102~0.353,表明专家对各级指标重要性的波动程度小;各级指标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人力可行性、风险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20~0.310,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好,指标评价意见中未出现较大分歧,预测结果可信任。

3.4 本次研究成果

本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标框架,评价了各级指标建设的合理性,确定了二、三级指标的建设内容。针对原精品课程的服务对象只局限于部分教师及学生,本研究依托网络技术将受众对象扩展到了所有师生和社会学习者;针对原精品课程资源落后,基本技术脱离临床、缺乏创新性,本研究在建设团队中邀请临床一线的行业专家参与,进行充分的临床一线调研,力求建设内容具备教学、临床以及社会的适用性;针对原精品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研究在建设中创新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增强了知识点的集中度;针对原精品课程资源格式单一,学习体验度差的问题,本研究在建设中借助动画演示、互动交流等信息化教学功能,促进课程资源的感受度,提高利用率。

3.5本次研究的不足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建设的过程,每一期建设都要求一定的更新率应如何确定;更新的指标应如何确立;随着信息技术和翻转课堂、微课的出现,课程资源的建设技术要求如何提高等。因此仍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3.7 下一步研究计划

根据该指标框架有序的组织建设,并制订相应的评价量表;进一步分解知识点,制作微课,丰富课程资源形式,提高更新率;开展资源利用率调研,以论证该课程建设资源的“优质”与“共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12)2号)

[2]肖焕波,单广良.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34-35

[3]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1

[4]刘瑛,张雅丽,袁长蓉,等.上海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姑息招呼服务内容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71-373

[39]Voropajev V I,Gelrud J 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SUPPLIER[J].PM World Journal Volume,2013,2(7):1-26

[40]Pare G,Cameron A F,Poba-Nzaou P,et al.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rigor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anking-type Delphi studi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3,50(5):207-217。

作者简介:

刘雪娟:女,硕士在读,讲师,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论文作者:刘雪娟,蒋小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护理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论文_刘雪娟,蒋小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