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课,我从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力求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课堂设计着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重新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1.本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先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当遇到问题时再观看老师上传的微课,解决自己的疑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要求,然后小组讨论疑难,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在学生自学时,个别指导,体现分层教学。
2.老师在整堂课中扮演的是组织者的角色。
老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地图、图表、文字等相关资料,抛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完成课程的层层深入学习。老师注重在课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作为中学生,大家应该做些什么保护我们的土地?”学生说得五花八门,思路开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课堂组织主线明晰,学习的展开围绕着目标和难点
老师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课堂各问题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教学设计思路明确,让学生先“知土地”,再“用土地”,最后是“忧土地”和“爱土地”,落脚点是让学生通过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来明确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并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时,我采用知识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一些生活实例来分析这个问题,学生都踊跃地发言:“有的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大家就开始盖房子,把原来的耕地都占用了……”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三、注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在讲授本节课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所学知识,如:气候、地形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地理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回归到自身,学习本节课有什么用,学生平常应该如何做,这都体现了地理学习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另外,我还在课堂中设置了情境教学,让学生扮演规划师,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土地,并且联系土地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从而落实到实际的运用。
教学反思:(1)要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如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有待提高,要更有激情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学生讨论后的小组展示阶段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感觉有些学生意犹未尽,前两个探究题目可以多几个小组发言,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没有及时发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感受到: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师生之间交流、合作、互动的大平台;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场所。所以课堂是一个教师彰显职业生命价值的舞台。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实践促理论,不断完善专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充实自己!
论文作者:焦翠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土地论文; 地理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