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玲
江门市公盈建设工程计价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由于处于投资决策阶段,所以对于造价控制而言属于事前控制环节,这就为造价控制策略的制订构建起了具体的时间维度。造价控制的策略可围绕着:强化投资决策阶段的目标管理、为造价概算提供人员制度保障、互联网思维下开展造价概算、治理机制中引入声誉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造价控制;策略
造价概算构成了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以政府类建筑工程项目为例,有效完成造价编制工作,将有助于统筹财政资金的使用与规划。笔者提出,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应在建筑工程决策阶段强化造价控制意识。以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增强经济主体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视,并在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在内的基建建设中,提升“产出/投入”的关系比。由于处于投资决策阶段,所以对于造价控制而言属于事前控制环节,这就为本文的造价控制策略的制订构建起了具体的时间维度。在问题驱动下,造价控制策略的构建需要着手解决建筑工程投资中的信息问题、内部治理问题、激励机制问题等。由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分析框架
结合上文所述,这里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起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解决信息问题的分析框架
建立在事前控制环节的造价控制工作,其应对建筑工程投资中所可能遭遇到的信息问题做出全面的预估。这里的信息问题主要为,信息不充分。本文所提出的信息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认知不够全面,而且在“有限理性”的主观干扰下,可能会因认知的不够全面而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偏差。这样一来,建立在纠错机制上的投资,便会无形中增大造价控制的难度。解决信息不充分问题,则主要依赖于丰富投资决策时的信息源,并最大化的降低“有限理性”对投资决策的干扰。
(二)解决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
本文以政府类建筑工程项目为考察对象,这类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具有强的正外部性效应,也正因如此,该类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若在投资决策时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那么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下,则会降低投资决策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由此所导致的便是,依据并不严谨的施工图纸所做的造价概算,其本身就违背了造价控制的原则。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建立合理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
二、造价控制的着眼点分析
在以上分析框架下,造价控制的着眼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着眼于夯实前期的调研
目前,政府类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一般采取PPP模式,这就意味着,参与合作的企业需要是对该建筑项目的经济价值的实现能力负责。为此,这里应着眼于夯实前期的调研工作。为了丰富投资决策中的信息源,其调研的内容应涵盖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交通规划、社会人文环境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全面考察,来提升投资决策时的参数选择集合。从而,帮助投资主体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造价预估。
(二)着眼于历史数据的分析
增强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概算精度,能够降低造价控制的难度和压力。为了增强造价概算的精度,则需要着眼于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这里的历史数据应主要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费用信息,而受到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的造价控制,则可以在造价概算中赋予一定的弹性系数。为此,这里费用信息可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费用、物力资源投入费用,以及财力资源投入时的借贷成本。笔者建议,对于财力资源所指代的预算资金来说,还需要将预算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银行存款利率)纳入在内。
(三)着眼于治理机制的完善
这里强调应着眼于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即参与投资决策的主体构成,以及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制度保障。主体结构的完善能够发挥知识互补功能,进而有助于降低“有限理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而也规制了在造价控制中所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制度保障的功能在于,防止决策主体之间因市场地位不同,以及所拥有的公权力资源存在差异,而导致的“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可见,这也为造价控制规避了决策风险。
三、造价控制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造价控制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强化投资决策阶段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主要由:目标分解、目标协同、目标考核等三个环节构成。在投资决策阶段中的调研环节,应着重开展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工作。本文以某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组织机构构成为参照,提出了以下的目标分解和协同图表。
(二)为造价概算提供人员制度保障
无论是建筑项目还是商品房建筑项目,对其进行造价概算都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了确保总包方能够对造价概算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则需要组建能够完全代表总包方利益的专家团队。总包方总工程师和有关的专业部门应为建筑项目的造价咨询工作提供人员、技术等资源的全方位支持的协助,对重点阶段加大人员投入以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这里需要注意是,这里的专家团队应与分包方之间存在着利益隔绝,因此,通常情况下可具有体制内背景的高校、建筑设计院所(目前已经改制)中通过聘请来组建专家团队,全程参与到建筑项目招投标、造价概算审核中来。
(三)互联网思维下开展造价概算
当前需要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建立知识共享、平等和协作的工作关系。代表政府利益的造价咨询团队应与企业方形成协商机制,并在技术视角下来对项目总造价进行合理调整,并将该调整事宜以报告的形式呈报给政府相关部门,在报告中应给出造价调整的详细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在确认这一报告之后,则是调整后的项目造价合规化,这也为项目融资提供了政府保障。
(四)治理机制中引入声誉约束机制
由于市政建筑项目的社会公益性特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建筑规模较大的现实,都使得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监管成为造价管理的工作重心。或者说,审计监管的强化应成为多方监督机制建立的结果。可见,这里的多方便包括:本级政府纪检检查部门、上级审计检查部门、建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另外,将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纳入到监督体系中来,项目所在地的社会主管部门仍应加入监管之中。但在多方监督机制的设计中,应重视审计监管的职能作用。
四、小结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应在建筑工程决策阶段强化造价控制意识。以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增强经济主体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视,并在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在内的基建建设中,提升“产出/投入”的关系比。为此,在政府类建筑项目投资决策中需要建立起造价控制的思想,其具体的实施策略可围绕着:强化投资决策阶段的目标管理、为造价概算提供人员制度保障、互联网思维下开展造价概算、治理机制中引入声誉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下转第88页)
于及时发现工程管理中的缺陷,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同时,还必须遵循合理科学经济的原则,根据工程的规模和要求以及成本控制要求等,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和人才。
4.2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在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建设起一套完善的责任机制,不仅能够解决权责失衡的问题,还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更应该不断完善管理中的责任制度,打破吃大锅饭的习惯。
4.3 强化建筑项目质量管理
现代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控制,完善施工计划。通过借助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对建筑工程从实施前到竣工等全阶段进行干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目标以及施工全过程的协调,有利于降低施工总成本,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优化建筑质量等等,促使工程高效率完成。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目标在于全面监控,系统把关,而这也正是现代化建筑市场的需求。
5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作为企业生产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质量管理水平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本文首先强调了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后提出了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缺失,如材料控制、人才流失、招投标问题、市场腐败问题以及管理模式、制度等问题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质量管理的途径,最后对其质量管理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总之,施工单位以科学发展、建设标准以及市场经济为准则,协调管理建筑工程现场,通过岗位责任制与现场管理及其质量管理有效结合、健全现场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按照施工现场管理内容确定质量管理目标,然后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防止材料资源的浪费、资金占用、能耗以及物耗现象,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施工组织,将成本降到最低,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真正意义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宋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李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分析及研究[D].内蒙古大学,
[3]袁伟彬.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江西建材,2015(03):89.
[4]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240.
[5]王帅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15(18):249 -250.
[6]王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14,11∶ 62+65.
论文作者:苏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项目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