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黄雄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黄雄

(隆安县南圩镇杨湾中心小学,广西省 南宁市 53271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更是通往学生内心成长的开始,是开启阅读学习的重要开端。学生通过语言,把握和理解语文作品中的意境,将冷漠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语音、语调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朗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分析

引言

“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自古朗读就是一种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借以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声音,将文章的情怀进行抒发,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一种听觉的方式对书面化的语言进行再创造,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1]。即便是在教育改革的现在,朗读依旧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朗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校园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是素质教育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朗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更能以有声的形式刺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聆听自己的表达,思考文字所传达的作者思想、情感,展现的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不仅如此,朗读还可以将视觉、听觉与语言表达相结合,刺激学生大脑记忆,加深对语句、词汇的积累,提升语言的感知力,建立并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规范的语言,完成流利且有感情的表达,建立起语文的逻辑性[2],学会准确地表达自我的情感,以声调、语气以及词汇等丰富的组合形式,生动化学生的表达,丰富内心的情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通过朗读,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悟,以视觉形式输入,又作为语言进行输出,在转换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广泛积累词汇、句子、段落,能够进一步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融入作者所创的意境之中,为小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进而提升写作水平。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融入作品意境,借由想象真切地感受文字所创设的艺术美,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受到忽视[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压缩甚至省去朗读时间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给与学生朗读的时间,也常常是以简单顺畅诵读课本的形式寥寥结束,缺乏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得朗读教学变成了一种形式。或者在多媒体教学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朗读课程可能变成了一种音频的展示和叫嚣,借用多媒体音频,只是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课程兴趣,活跃了朗读课堂的教学氛围,而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未能使学生切身感受朗读的魅力,本该张开嘴的朗读课程变为了“耳朵朗读”。

朗读教学作为一项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覆盖不全的现象,朗读教学的教师习惯性让积极活跃、崭露头角的“尖子生”进行朗读,而其他大部分学始终扮演着听众的角色,无法融入到朗读课程中,更无法引起对朗读的兴趣、体会语言的魅力。朗读是需要“细酌入味”的,缺乏指导与评价的朗读教学,无法形成反馈机制,学生停留在顺畅的层级,却很少读出真正的感情,甚至误以为声音大就是感情深,将一片浓情蜜意的文章读成了嘶吼,甚至破音。可见,朗读教学是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才能见其成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时间,开放想象空间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程安排,给予朗读教学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感受、领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开放思维想象的空间,与作者的感情相缔结,透过语言文字走进生动有趣的故事,领略多彩绚烂的文苑,体会语言文学的生动魅力。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壁虎借尾巴》为例,留出充足的课堂时间,以卡通式的小壁虎图片进行呈现,通过介绍小壁虎的生活习性,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可爱的小壁虎,辅助卡通小壁虎、小燕子等毛绒衣服,让学生通过模拟小动物的行为动作,打开想象的空间,更加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从而深刻理解小壁虎找尾巴时的伤感。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一人饰一角,让学生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使老黄牛、燕子、小鱼等和小壁虎的情感相互感染、激发,实现整体情感的爆发。由于整个设计耗时较久,需要教师提前安排好课堂时间,才能真正提升朗读效果。

(二)引入意境,架设情感之桥

朗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轻音乐、钢琴曲等渲染出文章描绘的意境,培养起学生的良好预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将枯燥冷漠的文字转换为绘声绘色,富有感情的语言,使朗读实现言志传神,叩击听众的心灵,帮助学生感受韵律美,激发情感美,展现出艺术美。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由于小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小兴安岭,无法领略文章中所描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风貌,为了更好地体会描绘的意境,实现更好得朗读,可以通过利用投影议在全班范围内分享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见到过的美景,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同时给同学们分发榛子,让大家结合味蕾感受,进一步萌生并加深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

(三)加强导读,修建提升之路

以读促读,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朗读教学的指导水平,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身先示范,给学生以直观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应该怎么读,怎么读会更好的朗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反复研读作品,认真做好准备,在示范朗读时,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以便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模仿意愿。同时,在学生完成朗读时,需要教师进行评读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与情感,做好朗读的修正,提升朗读艺术水平。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次《风筝》为例,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放风筝的案例、当时放风筝的情境与感受作为分享,随后伴随着轻音乐朗读《风筝》这篇课文,并不断跟学生解说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如何掌握,轻重缓急的处理以及需要重点感受的段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完成朗读后相互点评,推选一位学生代表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朗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结合全体同学朗读情况,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个性问题进行纠正,真正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技巧的运用,让学生在得到全方位的训练的同时,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学习。

总结: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质重量地进行朗读,充分给与学生思考与感悟的空间,真正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才能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学会朗读,享受朗读,建立起教师、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多彩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抒发情感,感受语文的魅力,赋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研究[J].李才树.《东西南北:教育》,2018(2):246-246.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李君.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485(09):83-84.

[3]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乔世梅 .考试周刊,2018.

论文作者:黄雄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黄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