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均衡化评析——以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网校”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都市论文,为例论文,网校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两个主要瓶颈是教育低效和教育不公。所有的教育改革,其核心价值追求应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包括受教机会的公平和受教结果的公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受教机会的公平已日益得到体现,但是实现受教结果的公平却道路漫漫。受教结果即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中国近几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软实力的悬殊,优质教育资源大量集中在城市名校。实现教育均衡成了现代教育的主题,如何实现教育结果的均衡又成了现代均衡教育的瓶颈,而教育质量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提升教育质量的学科就是语文。那么,在信息技术大量植入教育的当代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均衡化,值得人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索。 本文试图以成都七中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评析课堂教学效益均衡化的绩效和局限。 一、“四同时——四位一体”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内涵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至今,远程教学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课外辅导模式。以网络为媒介传播教学资源,受众主要是东部和西部的部分城市学生。远程教育主要扮演传播媒介的角色。第二,农远教育工程模式。2003年国家实施中小学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工程,即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种形式相结合的实施模式。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远程教学在这种模式中依然是传播资源(李爽等,2009)。第三,直播教学模式。以卫星网为主,以互联网为辅,通过课堂直播形式,远端和前端共享课堂教学资源和过程并实现教学互动的一种全日制常规教学模式。成都七中首创这种直播教学模式,并探索出“四同时——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简称直播教学模式),即“四个同时”的教学实现模式和“四位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亦可阐释为“同时上课、同时备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在远端学校配备远端教师,远端教师、技术教师、成都七中的把关教师、授课教师一起组成“四位一体”的教师协作团队,协同教学和提供教学服务。 二、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形态及其特点 语文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阅读分享课、语文活动课等课型。远程直播课堂教学涵盖所有课型。 语文学科远程直播教学组织流程:提前一周备课(前端和远端利用卫星技术同时备课,即远程直播备课,由成都七中学科把关教师和授课教师主讲,远端学科教师交流互动)——预告教学内容并完成课前预习——实施课堂教学(由前端成都七中网班和远端欠发达地区学校网班共同构建教学课堂,由前端成都七中师生和远端师生共同组建课堂教学主体,由成都七中教师主讲,远端教师辅导,以远端师生观看成都七中前端教室授课直播影像为主,穿插前端和远端的交流互动)——组织课外活动——单元测试——反馈教学意见。 前端课堂教学大致环节:学生课前演讲——教师组织教学——互动交流(包括前端学生和少量远端学生)——结语——交代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远端课堂教学大致环节:课前演讲——观看聆听前端授课——远端教师辅导点拨——互动交流——课后作业和辅导。 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相比,语文远程直播课堂教学的形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教学主体的多元。传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授课教师与本课堂学生二元一体;远程直播课堂教学的教学主体是前端授课教师与远端辅助教师,相关技术支持教学人员(摄像、转播、调控、插播、接受等),以及前端课堂学生和远端课堂学生等多元一体。 第二,教学时空的延展。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时空有限而单一,而远程直播教学的课堂时空具有延展性,前端和远端教室共建相对独立而又共生共享的教学时空,远端师生既要在课堂参与前端课堂的学习,还要利用课前加强预习,利用课后辅导答疑查漏补缺,前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既要主持前端交流还要切换远端学生互动。 第三,教学手段的多样。较之传统课堂教学,远程直播课堂既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又要采用传统的手写、诵读、默想、问答、学习成果展示等课堂生成手段。还可以借用未来课堂的云技术实现更广泛的课堂互动,甚至利用翻转课堂实行在线教育。 第四,教学内容的多层。远程直播课堂比传统课堂的学情更具有多层次性,终端学生和远端学生层次差异大,远端学生的校际差异大。教学内容也因此具有多层次性,前端教师既要投放与前端学生相宜的教学内容,还要投放与远端学生大致相宜的教学内容。 第五,教学节奏的限度。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进度自由调控教学节奏,而远程直播教学的前端教师,既要让前端学生充分参与以保证本堂课的节奏张力,又要考虑远端学生的有效参与,因此,在教学节奏的把控上具有一定的限度,语文教师的随意发挥空间被收缩,预设性更强,生成性减弱。 三、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均衡评析 (一)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概念的界定 首先,明确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为。语文教师的作为贯穿于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各个环节,甚至关涉教师平时的阅读素养和人格修养。新课改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为较之其他学科更显主导地位。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修养的教师执教会产生较大的教学效益差距,原因在于文本解读的切入、课文的诵读以及个性化的教学语言等课堂教学行为与语文教师的阅读素养和人格修养密切相关。换句话说,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教学直观效应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次,把握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包括学科学习需要和道德学习需要。就语文而言可分解为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人格的成长、情感态度的培养、语文素养的积淀等。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呈现两个极端,或偏重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或偏重人文性的泛阅读教学。最大化地获取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就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 再次,科学界定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内涵。语文课堂效益可分为效果、效应和效率。所谓效果,可理解为知识的学得、能力的习得、方法的悟得;所谓效应,可理解为学生获得的学习快乐和成长快乐,这些快乐源于疑解、情动、意新、智辩、言活、理趣等语文学习活动;所谓效率,可以表述为课堂单位时间里学生完成的阅读量、练习量、记忆量和理解量。 (二)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均衡化的绩优评价 语文课堂主要涉及课堂主体、课堂目标、课堂节奏、课堂氛围、课堂生成、课堂资源、课堂文化诸方面。 第一,课堂主体效益均衡。主体包括学生、老师、教辅人员和学校。成都七中选派了语文学科素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信息技术水平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前端授课教师;由语文教研组组长作为学科专家把关,全程跟踪听课,指导备课,组织两端教师研讨;教辅人员除了课堂技术保障之外,还要一对一地为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服务;前端教师和远端教师除了在课堂通过远程视频交流外,还要定期组织面对面的教学研讨活动;远端和前端学生除了在远程直播课堂进行人机对话外,还要定期组织部分远端学生到成都七中游学,甚至选派少量远端优秀学生长期参加前端课堂学习。远端师生普遍对前端成都七中师生充满崇拜之心,课堂学习专注,课下交流深入,成都七中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文化被远端师生深度认可和吸纳。所以远端教师普遍反映个人专业成长显著,不仅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增长,而且从成都七中教师身上感受到了敬业态度、治学精神、教育情怀和人格修养。远端学生也以成都七中的学生为榜样,在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习惯养成和道德修养方面受益很大。远端“网班”的学风和成绩成为所在学校的典范,其师生群体形象形成一种榜样力量,改造和引领所在学校的教学风气。绝大部分与成都七中合作举办远程直播教学的学校由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于是又在当地形成示范力量,有的甚至成为新的区域名校,如康定中学、芒市第一中学等。可见,在课堂主体方面,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一定的效益均衡。 第二,课堂目标效益均衡。语文课堂目标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教什么的问题和如何呈现教什么的问题。 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其实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根本。根据不同文本和课型以及不同班级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对于课堂教学效益而言至关重要。成都七中语文课在教学内容确定方面,强调文本语言和文化知识等知识性教学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勾画和整理词语,帮助学生定期命制重点字词、语法、修辞、名篇名句默写和古诗文阅读小练习。同时主张文本的思路梳理、题目破解、文意概括、句群分析、技巧鉴赏、主旨探究等人文性教学内容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文本深层次思想感情和文化价值的探究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总之,前端成都七中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而欠发达地区往往偏重语言知识性教学和忽视文本人文价值的解读,知识教学又常常局限于教辅资料而缺乏对教材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利用。通过远程直播教学,有效地帮助远端教师调整了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呈现教什么的问题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也很重要。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先行展示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教学目标应该在课前先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一课一得,避免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散漫性;有人则认为不应在课前先展示教学目标,如果先告知目标,便失去了思维的神秘感,也让学生失去了深入思考的乐趣。成都七中语文课堂在教学目标呈现次序问题上,主张目标后显。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教学目标必须隐含在教学进程中。而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呈现两种情况:一是无目标,或者目标定位不准,或者目标畸重;二是目标先行,为了目标的达成机械地推进教学进程,重演绎而乏归纳。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产生的均衡效益集中体现为:强化了远端教学的目标意识,特别是三维目标的分解意识;目标的实现应遵循文本解读的形象思维规律,拨云见日,逐层显现。 可见,在教学目标方面,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效益均衡。 第三,课堂节奏效益均衡。上好一堂语文课好比写一篇好文章,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一堂好的语文课也注重峰回路转前后照应。比如导语引入、情景蓄势、问题推进、高潮激发、结语收束,都体现一堂好语文课的节奏美。对课堂节奏的设计和把握考验一个语文老师的机智和素养。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堂随意性强,往往松散无序,松弛的教学节奏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迟缓,紧凑的教学节奏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张。成都七中语文课堂注重教学过程细节的打磨,课堂节奏呈现起伏跌宕疏密相间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对远端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改造影响较大。就语文课堂节奏美这一点看,快速地改变了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堂松散的生态结构,一定程度地实现了语文课堂节奏效益的均衡。 第四,课堂氛围效益均衡。语文课堂氛围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范畴。外在氛围由民主的机制、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本素材的优化以及具有渲染力的教学语言等要素构成;内在的氛围由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启迪、思想的升华等要素构成。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堂氛围要么因“满堂灌”而死气沉沉,要么因“满堂问”而虚假活跃,小组的伪讨论代替了同学间的思维交锋,音像的直觉快感代替了文字的生命对话,被启发的应景掌声打破了涵泳的意境和思考的静默。而成都七中语文课堂坚守文本、注重诵读、开启思维、寄情文字,其语文课堂氛围呈现出“民主、和谐、激情、创新、思想、咀嚼、对话、轻松”几个主要特点。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对学生掌握知识增长能力大有裨益。远程直播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师生诵读、文本细读、课堂辩论、课前演讲、读书报告会(阅读分享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带动了欠发达地区营造品味、读书、思考和表达的内在和外在共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了过去只讲字词、只练题不读书不思考不交流而沉闷或浮躁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效益的均衡化。 第五,课堂生成效益均衡。如何适度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难点。充分的预设利于最大化地发掘教材和师生有用的教学资源,减少废话和重复劳动。而新课改主张减少课堂预设,多创课堂生成。成都七中语文课堂主张适宜地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要求超周备课,特别是网班的前端教师,要求课课做课件,做电子书,对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学生活动都要作充分的预设;另一方面,重视课堂生成,由学生的疑问引出课堂探讨的重点,如文言文的字词教学主要采用自读和答疑的方式,重点阐释疑难字词和段落,一般不逐字逐句串讲。由学生疑问引发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在引导中启迪,在启迪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而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往往预设有余,生成不足。一是老师不敢打破教学预设环节,从而导致教学程式化的弊端;二是不知道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与方法。可见,在课堂生成方面,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效益均衡。 第六,课堂资源效益均衡。课堂资源包括教材的选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师个性化文本解读、教辅资料的开发与使用、学习成果的检测(试题)等等,当然还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班级和学校管理制度等等。成都七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在西部地区处于一种供小于求的稀缺状态,很多学校和个人千方百计索求成都七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设计和学习检测(试题)。而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远端师生全面开放,所有的教学资源均可分享。因此,课堂教学资源方面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效益均衡。 第七,课堂文化效益均衡。课堂文化指师生共同营造并得到普遍认同的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文化。百年名校成都七中,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展“大语文”教学,在标准化解析主义盛行的年代,其课堂人文色彩就十分浓厚;新世纪初,将西方现代理论引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诸如建构主义、罗森塔尔效应、格式塔、新批评等,语文课堂教学在凸显学科基础性和人文性的同时,加强了文本解读的科学性;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切实开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和名著导读,探索出的高中语文选修课“三四式”教学新范式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操作性,以学案引导学生开展必修课的梳理探究,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名著导读,从而加强了语文课的探究性、审美性以及文化性。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观的指引下,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观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每周的阅读分享课,每逢大假的读书报告会(读整本书),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高一的“青涩的邂逅”原创诗歌大赛,“野草之旅”原创电视散文大赛,高二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高三的诗歌默写比赛等等;同时,以社团为依托,组织了学生社团,诸如朝华文学社、墨池国学社、吟诵社、“EYE”社、话剧社等8个社团,其中《朝华》已编辑百多期,国学社建有网站编有《墨池微澜》杂志,每期都刊载远端学生的稿件和动态。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总之,成都七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开放、民主、人文、玩味、探究、创生、基础的课堂文化特色。而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堂由于缺少校本历史积淀或文化梳理与传承,因而课堂文化缺失。因此,就课堂文化而言,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均衡。 (三)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均衡的局限分析 1.语文课堂结构的张力受限。教师在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时要受到两方面限制,既要顾及预设的教学环节,又要照顾远端观课的教师,前端教师必须在规定学时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前端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张扬个性。而语文课贵在激情洋溢,贵在与文字进行生命对话,贵在师生思想的交锋。所以,教学高潮往往发生在预设之外的思维碰撞。没有品读文本的激情挥洒,没有即兴发挥的敏锐思想,没有意料之外的灵光闪现,那样的语文课难以散发语文的原初之味,难以展现文字的生命之光。 2.语文课堂互动的机会有限。语文课首先是语言的课,语言的学习贵在表达与沟通,而前端教师为了保证录像的定位,在讲台的站位相对固定,即使到学生间游走也不能次数太多。而远端学生虽然可以望见前端授课教师的身影,但毕竟没有近距离身体接触,中间始终有机器障碍,所以授课教师与远端学生身体语言的交流受阻。虽然课堂可以进行人机现场对话,并随时切换不同课堂场景,但是,直播下的语文课堂对话的机会相当有限。 3.语文课堂差异的关怀不足。首先是前端学生差异的关怀难以到位。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进程,以保证前端学生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完整性。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生接受差异很难予以及时而充分的关怀。其次,对于参差不齐的远端学生,老师的教学设计就难以关注其差异,更不用说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照顾远端学生的差异。所以,远端学生要想充分发挥远程直播语文课的观课效益,必须抓好预习和课后辅导环节,自习课就成了不同层次的远端学生落实知识与能力点的关键。或者说远端教师可能还要对本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二次授课。 成都七中“网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远程直播教学模式,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效益均衡化。虽然存在局限,但前端和远端师生共同拥有的博大的教育情怀、开放的教育理念、共享的教育追求,为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均衡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网络学校”教学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均衡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网络学校”教学为例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