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构建与有效运行研究_科技论文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和有效运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平台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和生命,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为此,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科技能否真正创新,能否领先于世界水平。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重要衡量标准,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财政部等于2004年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发展战略。上海等地首先启动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2006年以来,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迅速在全国范围开展,发达地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了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23个省,投入平台建设经费达116亿元之多,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因为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经验总体还很缺乏,各种平台的运行都处在摸索阶段,成功的典型案例不多,众多的平台建好后,由于建设目标不明确,服务目标不科学,造成建成后运行效率低下问题,有的处于多种失灵状态[1,2],最为典型的失灵是三类平台[3](区域平台、基础条件平台和行业平台)建设各自所属、布局分散,平台与子平台间、各子平台间不能协调运转[4],严重存在互动的失灵。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政府各级科技部门十分关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效率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提高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绩效。

文献研究表明,国外对创新理论的研究比我国要早,理论研究也更为深入,归纳起来有两大研究阶段,一是技术创新研究阶段,从技术创新的模式演化、技术创新行为、区域化兴起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众多学者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界定、类型的划分、构成要素等[5-6]。这些理论对我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或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运行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不强。实证研究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如美国政府设立专项财政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英国政府把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等[7]。美国政府的数据中心建设,对我国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以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居多,胡志坚和苏靖[8]的研究,对我国目前科技创新联盟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他学者针对具体的平台建设,从某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经验。综观国内外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研究,能够运用“系统失灵”理论,进行系统整合区域资源开展平台建设和有效运行的研究并不多见,能够切实指导平台运行,提高平台运行效率的更为鲜见,本文运用“系统失灵”理论,从防止失灵的角度全面研究了平台建设模式和互动运行方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提高我国平台运行效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 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界定

国外的研究很少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一词,较为普遍的是“区域创新系统”或“区域创新环境”,国内学者张利华等人提出了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定义,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定义为:“在区域科技创新过程中,为克服区域创新的系统失灵,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或其他中介机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科技数据与文献、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网络资源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以及共性技术研发、行业检测、创业孵化等公共技术服务的提供,构筑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性支撑体系[2]。”包括区域内的科技基础公共平台、行业平台、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等。本文所述的区域既可以是具有一定地域界限的行政区域,也可以是具有“空间接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似,具有一定内具力的地理单元”[9]。

3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通过分析全国各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发现科技平台建设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是离散模式,二是集成模式。各省的平台建设中,有4个省份(直辖市)采用了集成建设模式,有17个省份采用了离散建设模式。

3.1 集成模式

就是将原来区域内的各种研发资源在一个总平台管理下,进行资源的统一调配和运行管理的模式。典型代表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资源条件保障、试验基地协作、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十个子系统[10,11]。

3.2 离散模式

平台建设分块进行,大致分为三类,即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3]。建设方法主要是集成区域内优质部分资源,把其建设为某一基础平台或行业平台。典型代表是浙江省的平台建设模式,建设和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共享服务平台、生物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等8个基础条件平台,同时还建设了22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5个区域科技创新平台[3]。

3.3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两种模式在运行中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集成模式与离散模式相比有如下四方面的优势:一是集成模式有利于区域内各类资源的集中调配和管理;二是集成模式的服务面比离散模式要大得多;三是服务效率会更高些,虽然中间环节多了点,但集成模式的服务是一个系统,保障机制会更完善些;四是服务成本会更低些,因为服务窗口比离散模式要少些。这种模式十分适合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丰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大城市科技平台建设和运行。缺点是运转环节增多,时效性可能会差些。离散模式的优点是资源整合相对容易,是点对点的服务,服务的时效性会好些。其缺点是服务面窄,因一般是单一资源整合而成的平台,如一个行业平台,只能为这个行业内的企业(机构)服务;服务的宣传费用会更高些,因每个平台要依靠自己去宣传,宣传总费用会更高些;关键是不利于资源的全方位调配,容易造成服务失灵。离散模式适合某方面科技资源相对较好、区域总体科技资源不是太好的城市或区域,如一般适宜地级市和县的科技平台建设。

3.4 通用平台集成建设模式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验[10,11],吸收Cooke[12]提出的区域创新系统框架和国内李啸、汪秀婷等研究[13-17],运用基础设施失灵理论,为防止失灵我们提出了通用平台集成建设模式框图如下:

集成模式平台建设通用框图

The Block Diagram of an All-purpose Mode of Integration Platform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平台建设规划的完整性与功能选择性模块相结合。一个服务平台运行效率的高低与建设初期的规划密切相关,规划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导致运行效率的高低。不论国家、省级层面的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还是一个县(市、区)的小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都要考虑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都要充分考虑所辖区域内的可整合公共科技资源和服务对象,这些要素都直接关系到平台的运行效率。

上图中,各类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均包含在公共技术服务子平台下的专业技术服务系统中,用户的研发需求通过呼叫中心、平台管理中心后到达相应的专业技术服务子系统,由相应的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完成研发服务工作。

4 提高平台运行效率的有效对策

4.1 基于互动失灵的运行对策

(1)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应建立以退休科技人员为主的专家库。由于受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和相关制度的制约,不论是高校、研发机构或企业的在职科技工作人员,要及时为公共平台科技咨询提供服务都是有困难的。我们知道现在高校的科技人员大都有科研考核,再加上本身的教学任务也不轻,要做一些公益性的工作,由于精力所限,困难较大。企业科技人员同样面临工作任务压力和企业技术保密的相关制度约束,要为其它企业解决产品创新问题困难也很大。而不论高校或企业的退休技术人员,恰好没有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且可以利用相对空闲的时间,为社会再发点余热,再为社会做点贡献,让晚年的生活更加充实。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专家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了退休科技人员的这一特点,以退休科技人员为主,在职科技人员参与,建成了拥有700多名专家参与的咨询服务专家库,在平台运行中起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2)集成模式科技服务平台实行“呼叫中心”外包,以节省管理支出。呼叫中心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依靠平台的硬软件技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专家资源,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咨询,以及业务受理和疑难解答等服务,使研发平台的服务从网络询问扩展到语言、传真、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为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114”[10]。为进一步节约平台的运行成本,不增加平台人员经费开支,把呼叫中心这一功能外包给专业公司,一方面节约了人员经费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平台呼叫服务的效率,是实现互动失灵的有效措施之一。

(3)平台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是平台防止运行失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一个区域而言,其科技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科技资源要服务于各类企业的创新需求势必影响服务的范围和质量。为了能更好地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效率,满足企业创新的技术需求,小平台应当与省平台相连,还应该与国家相关平台相连,只有这样,区域小平台才能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才有可能解决企业所提出的创新咨询问题,产生有效的互动,从而提高平台在企业中的服务形象。对省级大平台而言,为使政府财政的投入发挥更好的效益,需要扩大服务面,这就使已经建成的服务平台,一方面直接与区域内的企业进行互动,另一方面更需要与区域外的中小科技服务平台进行连接,扩大服务面和影响力。这种双方的需求使得小平台与大平台的融合与交流成为可能。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服务上海,而且规划时就把服务范围定为长三角和为整个国家,许多浙江的企业、个人和平台都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联系,这种做法极大地扩大了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影响率,提高了平台的运行效率。

4.2 基于基础设施失灵的对策

建立高校为主的联盟模式,是防止基础设施失灵的重要措施。由于高校拥有众多的仪器设施、软件资源和知识资源,同时又是承担社会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使得高校理所当然地成为联盟体建设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国家正在推行创新联盟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区域创新服务,应当把联盟体直接依托高校的重点学科或重点研究基地建于高校内。

4.3 基于制度失灵的对策

(1)科技创新要坚持政府引导为主的事前与事后创新激励与创新服务联动的扶持政策。一些省或市(县)为提高科技平台的运行效率,扩大平台的服务范围,在制订科技激励政策时,有意把通过平台牵线搭桥或通过平台提供检测、咨询等方式服务过的创新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资助项目,以促进企业来运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的资源,使之逐步形成运用平台资源的习惯,提高平台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

(2)建立政府适度持续支持的平台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制度。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理应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成后运行的初期,政府更应作必要的投入和管理的引导,许多部门间的协调工作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否则很难形成协调运转的局面。目前平台运行让人最担心的是政府只管建设,而不管协调和运行,这是当前平台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造成许多区域平台运行效果不理想的首要原因。所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从长远利益考虑平台运行的效率问题,不能把建成后的平台因前期运行效果不理想而让其成为一种摆设,应当千方百计的统筹平台运行所需经费,要舍得投入,在平台未正常运行之前,持续支持平台所需的运行经费,强化政府的协调管理职能,直到平台运行具有“造血”功能为止。

(3)健全和完善各子平台制度是平台有效服务的保障。每个进入平台系统的机构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服务制度,以便于平台管理中心的调度,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要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运行效益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进入平台的各部门在制度保障下发挥自身的良好运行,才能保证整个平台系统的运行效率。从防止平台运行失灵角度出发,当前各平台迫切需要完善的五大举措为:一是建立完善的平台宣传制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媒体等媒介对平台的作用进行大力宣传;二是完善高效的创新平台工作程序制度,定期进行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工作,并对难题进行分类和破解工作的落实,对企业所提出的疑难问题要有一定的答复比例,包含通过平台桥梁作用所提供的一些联系方式;三是对委托研发的企业研发产品实施严格保密制度,对企业的创新思想和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让企业放心;四是强化创新区域平台的桥梁纽带服务制度,公共服务平台要与高校或咨询机构对接好企业的研发项目,项目对接过程中,能及时与上级平台进行沟通,尽早尽快地对接好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制度应当是分阶段、分年度的,评价重点是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考核目标的重点和增量要设置得合理,体现科学发展原则。

总之,平台的运行是个复杂的系统,更为科学的运行机制有待不断研究和实践,限于本课题组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上述观点供各类平台建设和运行时参考。

标签:;  ;  ;  ;  ;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构建与有效运行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