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腐败与天保繁荣探析_安禄山论文

“开元、天宝盛世”腐败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宝论文,开元论文,盛世论文,腐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经济的繁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史载:“是时,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十里不持尺兵。”[(1)]范文澜说:“天宝末年,中国强盛,自西京安远门(西门)直到西域,沿路村落相望,田野开辟,陇右富饶,天下闻名。全国各州县,仓库里都堆满粟帛。”[(2)]但由于唐玄宗是一个半明半昏的骄奢皇帝,在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并存着严重的、普遍的腐败,出现了经济和腐败并行发展的奇怪局面,最终由腐败导致了唐王朝的剧变,葬送了“开元天宝盛世”,使唐朝从一个繁荣富强的封建国家很快衰败。

一、重用奸臣,误国殃民

玄宗前期,重用姚崇、宋璟等清正廉洁的名相,使唐朝在开元八九 年进入了全盛时期。可是到了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把持朝政,政治日渐腐朽,为唐的衰落伏下了祸源。《通鉴》总结李林甫的奸恶,一是“媚事左右(宦官),迎合上意,以固其宠”;二是“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三是“妒贤嫉能,排抑胜已,以保其位”;四是“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四条奸恶中,“迎合上意”是最重要的一条。这等品德奸恶的人,玄宗却“委政事于林甫”[(2)],表明玄宗已由明君向昏帝转化。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相位,向玄宗推荐安禄山,“李林甫与禄山交通,复屡言于玄宗,由是特加宠遇。”[(3)]为巩固相位,李林甫“欲杜边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唆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帝悦其言,始用安禄山,至是诸道节度尽用胡人。”[(4)]从此兵权落入蕃将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人之手,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继李林甫为相的杨国忠,依仗杨贵妃之势,骄横跋扈,杨氏兄妹,势倾天下,……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5)]。杨国忠好大喜功,大量征发兵役,两次发兵进攻南昭,大败而归,造成民怨鼎沸,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如果说唐玄宗任用的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都是以迎合主意为主要手段,以争夺和确保相权为目的,以乱政害民结恶果的话,那么,重用安禄山则是玄宗为自己找掘墓人,因为安禄山不仅以“勇决”迷惑君臣,以“奇忠”作为诱饵,骗取信任,步步青云,而且野心远远超出李、杨两位权奸,深藏不露,突然举兵,意在改朝换代。安禄山本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其父是胡人,母为突厥人。本来,禄山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任张守圭门下左骁将军时,奉命讨奚、契丹叛者,“禄山持勇轻进,为敌所败”,守圭乃欲杀,惜其骁勇,乃更执送京师,张九龄批曰:“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6)]然而,“上惜其才,敕令免官,以白衣将领。”[(7)]张九龄固争道,“安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8)]玄宗却说,“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于是安禄山未被诛杀,如果这时玄宗听取了张九龄的劝告,杀了安禄山,就不会留下这条祸根,可能也不会出现象“安史之乱”那样大规模的叛唐战争了。张九龄所说“臣观其貌有反相”,说明九龄对禄山很了解,即安禄山对朝廷不忠,有反叛野心。但玄宗却说不要“枉害忠良”,不能不说唐玄宗到开元中后期,就开始有错识奸忠之昏。在开元盛世最繁盛时期,唐政府官员已贿赂成风,安禄山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贿赂大臣,终于打通了通天的道路,骗得玄宗的信任。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御史中丞张利贞采访河北,“禄山百计谀媚,多出金谐结左右,为私恩。利贞入朝,盛言禄山能,乃受营州都督、平卢使、顺化州刺史。使者往来,阴以赂中其嗜,一口更誉,玄宗始才之。”[(9)]安禄山和李林甫这一对权奸,虽各怀目的不同,但相互拉拢,结党营私这一手段二人是一致的,由于李林甫竭力向玄宗推荐而获宠幸,出入宫禁,尽知朝廷腐败内幕,认为有机可乘,使尽政治手腕,取悦皇上。天宝六年(747年),“上戏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对曰:‘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10)]玄宗听了很高兴。“又尝命见太子,禄山不拜,……上曰:‘此储君也,朕千秋万岁后,代朕君汝者也。’禄山曰:‘臣愚,昔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有储君。’不得已,然后拜。”[(11)]玄宗以为信然,益爱之。兼之,满朝文武“皆称其美”,玄宗“对禄山之宠益固不摇矣。”[(12)]天宝十一载(752年)安禄山已自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样,唐王朝内有杨国忠,外有安禄山这样的权奸把持军政大权,误国殃民,朝政愈衰,边区人民起义,社会矛盾加剧,就象一个腐烂的大西瓜一样,从里到外都在腐烂、发霉。

二、皇帝和权臣豪奢极欲,是官僚阶层高度腐败的集中表现

很多人都把“安史之乱”的原因归结于杨玉环,这是不公平的。导致唐王朝几乎倾覆的原因,除玄宗任用非人等外,重要的一条,的确是豪奢极欲。豪奢是主要的,极欲是次要的。极欲是指玄宗专注淫尔,不去上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种沉于色而怠于政的作风,就是与别的君王不同之处了。皇上不问政事,百官不得监控,就会造成国家政治松驰,社会混乱,一小撮迎奉之臣得利,秉直良臣靠边。在豪奢方面,玄宗显得比别的君王更为严重,他的大臣们,也争相仿照。玄宗除了沉缅酒色外,生活上大肆挥霍,每进食,则“水陆珍羞数千盘,一盘费中人十家之产”。就连他朝会时仪仗队里的马匹,也吃的是“三品食料”,且叫一声便斥去不再用。杨国忠生活的奢侈,恐怕仅次于李隆基,杨家“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宫掖,车马仆御,照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见制度宏壮于己者,即撤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13)]宰相李林甫也不落后,“田园水硙,利尽上腴”。[(14)]官僚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帝称为“多田翁”。官僚李憕和李彭年皆有“地癖”。他们聚田为的就是集聚财产,过上豪奢的生活。

唐朝封建统治上层集团这样的穷奢极欲,下面必会仿效,因此,它集中表现了官僚阶层高度的腐败,官僚阶层的腐败,必然又加重人民的苦难。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当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深刻写照。

三、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是朝政长期腐败的必然结果

均田制的施行至少要有两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政府手中控制着大量国有荒地;二是农业劳动者大量是自耕农民。当时的形势(主要是土地兼并)决定了均田制在实施中必然走向对自身的否定。首无,永业田只授不还,人口的增加必然使可资分配的官荒地渐渐减少;第二,法令规定受田可在一定条件下合法出卖,在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唐代,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兼并受田农民的土地,而地主的永业田、勋田当然更是名正言顺的私田;第三,权贵们的土地贪欲是遏止不住的,他们依仗势力恣意兼并,除前面所述李林甫、卢从愿、李硙和李彭年依仗权势广占良田外,天宝年间,“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唯指山谷,不限多少,爰及口分永业,违法卖买,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15)]均田制这样大受破坏,兼并这样残酷,如杜佑指出:“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驰坏,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16)]可见当时土地兼并的情况到何等地步,它最终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使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了压倒的优势,自耕农大批转化为佃农。

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随着均田制的破坏,许多府兵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陷于绝境,无法自备兵甲衣粮,无力承担征战和戍边。为弥补兵员不足,开元十一年(723年)唐朝正式废止府兵制。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兵农分离,兵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特别是边镇设长征兵,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京师及其附近地区武备空虚,这样就严重削弱了中央力量,增强了节度使实力,“府兵法坏,而方镇盛”。[(17)]

以上证明,玄宗时期,主要由于王公百官依仗权势残酷兼并土地,致使均田制遭到破坏,均田制破坏,又致使府兵制破坏,府兵制破坏后,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在招募兵时,设长征军,使精兵集中在边镇,加强了节度使实力,而京师空虚,为以后边镇叛乱丢失京城留下了祸根。这一切,都是源于唐玄宗时期腐败官员长期大量兼并土地产生的。

四、“开元天宝盛世”中腐败的原因及后果

头大尾小,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通弊,也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必然规律。唐朝立国是通过夺取农民胜利果实得来的,深知政权来之不易,经太宗励精图治建立了强大的唐王朝,到玄宗朝,唐玄宗虽不是开国皇帝,但他是在尖锐复杂的政治大搏斗中登上皇位的,武则天死后的八年半中,出现了七次宫廷政变,玄宗目睹或亲身经历了这些政变,于712年即位年,又同太平公主展开了血与火的斗争,赢得了胜利,因此,登台之初,玄宗十分珍惜政权,注意管理国家,严励打击不法之徒,从皇亲国戚做起,抑制了权贵们不可一世的气焰,任用贤才、接受劝谏,造成一个吏治较为清新,卿相们和衷共济,官员们励精求治,经济达到空前繁荣的局面。就在唐朝全面繁盛的时候,由于封建的集权体制,使玄宗滋生了骄奢思想,没有居安思危的防范心理。唐玄宗曾对高力士说:“当今天下太平,我要居安无为,政事全委李林甫去办,你看如何!”[(18)]高力士说:“权柄不可借给别人,如果他造成威势,谁还敢说他个不是。”[(19)]唐玄宗听了不喜欢,高力士叩头谢罪,说自己发狂病,乱说话,该死。由于玄宗居功自傲,居安无为的思想作怪,导致重用“媚事左右,迎合上意,掩蔽聪明,排抑胜己,诛逐贵臣”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一类乱臣贼子,遂使腐败势力战胜了朝中的进步势力。

“开元天宝盛世”中腐败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王公百官依势兼并土地,使唐朝的均田制遭到破坏,一方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牵扯到府兵制的破坏,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后,强化了边镇力量,增加了节度使实力,造成京师地区兵力空虚。其二是玄宗和臣下们的穷奢极欲,导致皇帝不理朝政,百官不受监督,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民怨沸腾。其三,皇帝骄侈,居安无为,重用非人,内乱朝纲,外聚雄兵,暴发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秽污神京,逼迁圣驾,使唐王朝国力一落千丈,由强盛转为衰落。其四,由于腐败引起朝野矛盾尖刻,导致的安史之乱,在玄宗率众西逃的途中,马嵬坡“六军不发”,诛杀了奸臣杨国忠,杨贵妃也成了替罪羊,这样,对唐玄宗及以后的统治者,不得不引起反思,至德元年(756年)肃宗李亨上台后,腐败有所收敛,但为时已晚,唐朝一直向下坡路滑行。

注释:

(1)《新唐书》卷51。

(2)(8)(9)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155页,154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3)《安禄山事迹》卷上,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4)(5)《资治通鉴》216。

(6)(7)(8)《资治通鉴》卷214。

(9)《新唐书》卷225。

(10)(11)(12)《资治通鉴》卷215。

(13)《旧唐书·杨贵妃传》。

(14)《旧唐书·李林甫传》。

(15)《册府无龟·田制》卷495。

(16)《通典·田制》卷2。

(17)《新唐书·兵制》卷50。

标签:;  ;  ;  ;  ;  ;  ;  ;  ;  ;  

开元腐败与天保繁荣探析_安禄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