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二病房 邮编:40001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管理组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管理组患儿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血液病输血护理过程中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并能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病患儿;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419-01
血液病患儿因血液成分缺乏或发生异常病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贫血、感染症状,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通常给予患儿反复多次甚至长期性维持输血进行抢救,但临床过程中,小儿生命体征不稳定,且血液病变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探求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对风险管理干预在血液病患者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4±0.6)岁,具体病症包括11例白血病、1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管理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3.2±0.8)岁,具体病症包括13例白血病、1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组患者在组间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给予用药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给予患儿心理干预等。
给予管理组风险管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加强护理人员风险事件识别意识。由于小儿血液病病程长、且病变复杂,再加上患儿年龄小,机体抵抗力差,主诉能力不足等,在多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小儿生命体征不稳,从而引发护理风险,因此,在输血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血液病病情、疗法等因素,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缓解和风险隐患,并建立预警机制与应对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全面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率。②加强对患儿的输血风险管理。护理人员首先要保证对症输血,为溶血患儿输入过滤或洗涤的红细胞,针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儿需输入配型血小板;其次,在输血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面色等,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师,并停止输血,待患者体征恢复正常后再采取治疗;最后需在减少患儿心脏负荷的前提下,对输血速度进行合理调节,并给予抗过敏药物防止患儿过敏;③加强输血并发症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治疗过程中,静脉炎、输血感染是主要并发症,由于小儿在治疗耐受力和依从性欠佳,容易出现多动、哭闹等现象,从而导致静脉留置针松动,加大对患儿皮肤刺激,导致静脉炎和侵入性感染。因此在临床输血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需要提高穿刺技巧,选择合理的血管部位,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静脉留针时间尽量减少。此外,需保持紫外线消毒和病房通风,并及时处理患儿排泄物和呕吐物,嘱咐患儿家属不要带患儿出入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最后还需对使用过的输血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处理[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护理效果、护理态度、患儿感受、家属感受、诊室或病房环境5项内容,每项内容均以5分制进行评定,满意度总分为25分,分值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管理组患儿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家属满意度比较
管理组家属满意度评分(22.4±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6)分,t=15.328,P<0.05。
3 讨论
儿童血液中留存的血细胞值具备特殊性,因此其血液病特征与成年人相比差异较大,临床研究表明[3],诱发小儿血液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感染等,由于患儿年龄小,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低,在临床中生命体征缺乏稳定性,加大了输血护理的难度,导致风险事件频发,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点。
本次研究对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理组患儿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原因分析为:①风险管理强调提前识别护理风险隐患的重要性,并可对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预估,通过加强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可做到未雨绸缪,对可预见的风险事件准备应急预案,大幅度减少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②针对小儿血液病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从预防静脉炎、置管感染等方面出发,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物品消毒以及感染防控宣教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能降低静脉炎和感染风险。
综上,在小儿血液病输血护理过程中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并能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彩英.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82-183.
[2]乔秀英.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759-760.
[3]林玲.小儿血液病患者门诊输血的护理风险和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83-84.
[4]刘渝霞.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C].//第5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暨国际检验与临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233-233.
论文作者:张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患儿论文; 血液病论文; 风险论文; 小儿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满意度论文; 家属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