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幼儿成长中的里程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程碑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允许有限度的分享
魏女士(公务员,儿子6岁):
有的时候宝宝不愿与人分享,是出于合理的想法,家长不能一律认为宝宝自私和吝啬。有一次,儿子辛辛和邻居家的冬冬为了一架玩具飞机吵起来,辛辛就是不让冬冬玩。我批评了他,辛辛委屈地哭起来。等到辛辛的情绪稳定下来,我问他原因时,辛辛说:“因为玩具飞机的机翼已经松动了,如果再让冬冬玩,机翼就会掉下来的,所以,我才不让冬冬玩。”对此,我很后悔。以后每当有小朋友来串门之前,我都会先和辛辛商量:什么玩具可以给小朋友玩,什么玩具应当收藏好,以免被弄坏。这样做,既让宝宝懂得作为小主人应该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又尊重了他对要分享玩具的选择,这种有限度的分享是正常的和应被允许的。
专家点评:分享应该是互相的,宝宝既可以愉快、大方地把自己的物品与别人分享,又应该体验到分享别人物品的满足和快乐,但有的体验却会让宝宝感到分享并不愉快:玩具可能被弄坏,玩具可能被霸占,自己没有玩具玩等。为此,宝宝往往会不顾家长的面子,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拼命抢回自己的玩具。魏女士能细心地了解实情,体谅宝宝的心情,采取适合宝宝心理状态的做法值得借鉴。
镜头1:瑶瑶家
静静来到瑶瑶家玩,瑶瑶的妈妈端出洗好的草莓,说:“静静,来吃点儿草莓吧!”瑶瑶立即大哭起来:“草莓是买给我吃的,不能给静静吃!”谁知静静也不示弱,她一把将装着草莓的盘子搂在怀里,说:“我最爱吃草莓,谁也不给吃!”两个“小公主”都很厉害,因为在家里,她们都是一个人“霸占”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准别人碰一丁点儿。
通过分配东西学会分享
黎女士(服装设计师,儿子5岁):
我是使用分配东西的办法,教儿子源源学会分享的。源源也很喜欢吃草莓,不过,我总是把草莓分成相等的三份,全家三口人一人一份,让他懂得好吃的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独占。如三条大小不同的新毛巾,问他谁用哪条毛巾最合适。源源看了看说:“大毛巾给爸爸妈妈用,小毛巾给我用。”如果小朋友来做客,我会让源源给大家分水果和点心,并及时给予鼓励。通过这些方法,源源初步学会了分享,同事们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专家点评:黎女士的方法很有创意,做得也很用心。通过分配东西,宝宝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分享,并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从错误中学会分享
景女士(会计师,女儿4岁):
一次,我家妞妞为了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和邻居家的菁菁大吵起来,并任性地将图书撕成了碎片,菁菁委屈地哭起来,我非常生气。为了让妞妞懂得犯错误必须要受到惩罚,我就买了一本同样的图书,告诉妞妞:“因为你既不懂得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又不懂得爱护图书,所以,这本图书是妈妈给菁菁买的,你不可以看。”妞妞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我把图书送给了菁菁,从中体会到不与别人分享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行为。
专家点评:让宝宝知道不与人分享的结果是会被别人排斥,自己也会受到损失的做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宝宝体会到不愿与人分享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时,您要帮助他分析原因,进行引导,使宝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镜头2:星儿家
星儿在玩遥控坦克,小表弟球球来了。球球伸手去拿坦克:“星儿哥哥,让我玩一会儿吧!”星儿抱起坦克说:“不行,坦克是我的,只能我自己玩!”
专家提示:像静静、瑶瑶、星儿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有些家长不当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使幼儿习惯了独占,习惯了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给予的一切,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分享,为什么要分享。其实,分享是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能力,学会分享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
使用交换式分享的方法
邝女士(外企职员,女儿3岁):
宝宝不愿意与人分享有时是出于对分享后果的担忧:东西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或是数量少了。我的经验是:使用交换式分享的方法。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弟弟来玩,我让女儿丫丫把她的芭比娃娃给小弟弟玩,女儿丫丫虽然痛快地答应了,但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你要把玩具柜里的那只玩具小熊给我玩才行。”丫丫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她感觉自己没有损失什么,同时又有了一个别的玩具,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没有损失的分享体验。如我让丫丫请客人吃水果,当盘子里的苹果都分给了客人时,我就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橘子,告诉她:“丫丫,你请大家吃苹果,妈妈请你吃橘子,好吗?”这种交换式分享的办法可以避免孩子因吃亏产生消极的分享体验。现在,女儿丫丫虽然刚满3岁, 但是小朋友都喜欢拿着玩具来找她一起玩,因为丫丫提出的交换玩具的主张,能使大家玩得很开心。
专家点评:交换式分享的办法对教宝宝学会分享很有益处,您可以根据宝宝的接受能力,提出恰当的要求,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分享的要求,如把自己的东西都分给了别人,仍然保持愉快的心情等,并对宝宝的表现进行引导和赞扬。
让宝宝自己建立分享规则
孙女士(电脑操作员,女儿3岁):
在一次生日聚会时,女儿格格把奶奶送给她的娃娃给了好朋友雁儿玩,这时,姨妈家的望望、叔叔家的勤勤、邻居家的月牙儿都抢着要玩娃娃,格格为难地看着我。我拍着她的肩膀说:“大家都喜欢玩娃娃,可是你只有一个娃娃,想想怎么办呢?”格格想了想说:“每个小朋友只能抱一次娃娃,然后就让娃娃到玩具柜里去休息,好吗?”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问题迎刃而解了。看到格格能够自己考虑并建立起一条分享规则,我很开心。
专家点评:宝宝在学会分享的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往往会干扰宝宝的情绪。孙女士通过让宝宝自己想办法,在协商中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定,从而建立起恰当的分享规则,这个办法很有特点,效果很好。
与宝宝体味分享的乐趣
高女士(记者,儿子5岁):
因为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教儿子乐乐学会分享,所以,他已经习惯了与别人分享,但是我仍然时常与他一起体味分享的快乐,以便不断地巩固宝宝的良好个性。当乐乐把东西分给来做客的叔叔时,我会有意识地问:“叔叔刚才对你说什么了?”乐乐会很自豪地说:“叔叔夸我是好孩子!”这样可以使他的行为再次被强化。当看到他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时,我也会问他:“这跟你在家里一个人玩有什么不一样?”引导乐乐回忆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乐趣,使他得到加倍的快乐。另外,我还注意用动作、表情等表示对乐乐良好行为的赞赏,使他处在被鼓励和由此带来的快乐中,由此,不断地强化和巩固乐乐的良好行为。
专家点评:不断地强化某种行为是使其得到巩固的保证,高女士的做法值得提倡。让孩子在快乐的行为过程中感受到良好体验,并能和家长一起分享快乐,宝宝当然乐不可支,同时,宝宝也在与人积极地互动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