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岩土工程的建设来说,地基与桩基础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才能确保地基与桩基础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而为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本文笔者就针对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桩基础;处理技术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由于岩土工程施工建设要求的提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与桩基础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积极引进各种新技术工艺与设备,并加强技术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的技术水平。
一、岩土工程的概念
在现代工程建设体系中,土木工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各个不同的类型,城市建设中的绝大多数工程项目都与土木工程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土木工程主要包括水下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地上工程三大类,其中岩土工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土木工程,其主要负责开展岩土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并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多种技术。岩土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施工现场的岩土特征与类型进行准确分析,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隐患,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根据岩土问题类型的不同,主要可将岩土工程划分为边坡治理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工程等,作为土木工程范畴内的一个主要分支,岩土工程早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技术类型,但我国的岩土工程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发展台阶,与此同时,岩土工程技术的成熟度也进一步提升,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岩土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
(一)岩土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前导性
所谓前导性,指的就是能对施工的结果进行反向推论,可借助公式计算、后期设计等方法进行,这是一种衍生技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应当尤其关注岩土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及公式等,与土建工程等相比较,岩土工程的独立性要弱得多,其往往需要与其他领域的工艺技术、理论知识等相融合,这样才能使技术的前导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岩土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当前,尽管岩土工程的相关技术设备、工艺等已经逐渐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但是土建工程仍然属于专业性与独立性较强的一类分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依赖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工艺。此外,由于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技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彼此相互贯通、相辅相成,这就使得其他相关领域工艺技术与学科理论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
(三)岩土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岩土工程技术涉及到锚杆技术、连续墙技术、桩基础技术与地基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应用中都表现出一定的隐蔽性特征。岩土工程的大部分都位于地表之下,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进行直观性观测,这也是其隐蔽性的一大体现,正是由于技术上的隐蔽性特征,导致岩土工程在运行中很难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风险,导致其整体运行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四)岩土体的不稳定性特征
岩土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很容易受到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而致使岩土的参数、性能、结构等出现变化,站在工程施工的角度来看,岩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的外部影响因素呈现出多样化与多变性特征,一旦外界荷载、周边环境湿度与温度等发生改变,都会致使岩土的整体特性发生明显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一)换土垫层技术
在开展岩土工程建设工作的时候,地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基基础的土体无法适应施工要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地基土进行科学处理,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换土垫层法,所谓换土垫层,指的就是借助砂石等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对原来的软土地基进行更换,从而达到提高低地基整体强度的目的,避免地基在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后出现大幅度沉降的问题,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保障。在应用换土垫层技术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碎石垫层、砂垫层等来对原有的地基土进行替换,这一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具有季节性冻土或者软土地基的区域,例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施工人员在开展垫层替换工作的时候,应当尤其关注填土方式的选择,最好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地基土体密实度的最大限度提升。
(二)碾压技术与夯实技术
现代建筑中绝大部分都属于高层建筑,而此类建筑对地基的要求往往都非常高。若在实际施工中遇到施工现场地基土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则可采用碾压以及夯实的技术方法来对地基进行加固,此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强地基土的密实度来使地基基础的强度达到施工要求。在开展碾压和夯实工作的时候,应当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及材料,这样才能确保加固效果。通过有效的夯实处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基础的性能,同时还能使建筑物的沉降幅度得到良好控制。一般来说,常用的碾压和夯实方法主要包括振动夯实法与机械碾压法两类,所谓振动夯实,指的就是借助振动机所产生的动力,对地基土体进行夯击,这一方法虽然需要花较长的时间,但是能达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对于松散型土体、砂土地基等的处理来说比较适用。机械碾压就是指借助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对地基土体进行碾压,按照分层碾压的原则,每层土体应碾压8~12遍。
四、岩土工程中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
(一)人工挖孔桩处理技术
在岩土工程桩基础处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技术就是人工挖孔桩技术,简单来说,该技术指的就是采用人工进行挖孔筑桩的技术,其主要应用优势为成本较低、效果较好,且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噪声干扰,施工垃圾也比较少,相对来说是比较环保的一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人工挖孔桩处理技术的时候,应当参照施工现场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水量大小来进行扩孔,对于一些含有透水层的地质来说,应当首先设置环状的钢筋圈,之后再开展混凝土回填工序,同时,在桩护壁施工环节应尤其重视护壁本身的牢固性。
(二)钻孔灌注桩处理技术
在采用钻孔灌注桩对岩土工程桩基础进行处理的时候,应当首先进行详细地实地勘察,全方位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其次,应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并绘制完整的施工图纸,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图纸开展施工工作。最后,在正式施工过程中,应当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系统,确保工程的正常排水,同时,还应当在排水系统中增设垃圾过滤装置,以免出现垃圾堵塞,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的建设要求显著提高,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地基与桩基础的处理技术水平,把握好岩土工程技术所具备的基本特点,针对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地基加固技术方法以及桩基础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明.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49.
[2]杨运博,张学明.试析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房地产导刊,2018,(6):90.
[3]姜楠.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环球市场,2017,(34):258.
[4]贾鹏程.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消费导刊,2017,(35):32.
[5]刘磊.试析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商品与质量,2017,(25):74.
[6]贾志宏.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研析[J].价值工程,2018,37(10):152-153.
论文作者:杨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地基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岩土论文; 桩基础论文; 夯实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