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娟娟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 100025)
摘要:金融风险防范成为金融市场的重点,深入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风险防范和法律制度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我国银行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管理模式多元化,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也面临着挑战,风险管理能力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制度完善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管理策略,旨在提高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银行;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引言:金融改革持续进行,银行发展模式多样化,内部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成为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在深化金融环境下,在激烈的银行竞争形势下,银行需要防范激烈的竞争风险,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效率,这样银行才能走上健康道路。现阶段,银行的风险因素较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存在较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1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1风险防范环境不够优化
我国部分银行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不够重视,不能营造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环境,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优化程度低。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不加强内控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极易导致银行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1]。然而部分银行忽略了内控的全面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仅仅是财务部门或内控部门的职责,缺乏上下全员的协同工作,其他部门无法配合,管理难以取得成效。另外,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企业并未有风险防范建设。
1.2风险防范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大多数银行未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制度仅仅是基本的银行制度,关于内控和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并不健全,不完善。大型企业银行虽然存在内控制度,但制度不完善和不到位,形同虚设。另外,中小型银行大多数不具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的能力,对内控规范化建设也仅仅是点到为止,银行内部具有的内控制度陈旧或过时,不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在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落实过程中,缺乏监督和管理,落实情况为应付完事,只是形式主义的落实情况,难以实现银行的风险防范效果。
1.3风险防范和管理模式落后
银行的运行风险种类多样,风险程度不一。当前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模式落后,风险防范模式采取的是多年以前通过成立风险管理部门来实现的。然而,风险管理部门在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与风险防范工作时,与内部控制制度脱节,缺乏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体系相联系的工作态度。另外,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不具有独立执行的权力,受制于上层领导。导致风险防范和监管缺乏科学性,且落后的模式不能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
2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对策
2.1完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监管体
随着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增加,银行的风险资产上升从而导致信用风险(RAT)的提高,增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法律监管及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以有效监管银行从事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避免银行从事风险过高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
2.2优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
首先,优化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环境,将环境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其次,认清当今金融市场和金融新形势,结合当今的金融背景营造符合时代发展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再次,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内控管理的全面和系统,丰富多种管理模式,确保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贯穿到银行运行的始终,并成为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涵盖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2]。另外,在银行内部要加强内控和风险的相关知识培训,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普及性,培养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实现紧密的联系,促使两者合力推动银行内部建设,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
2.3完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
制度有着制约的作用,在管理中有基本作用,制度能够引导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正确方向。首先,银行要健全内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内容的规范性。其次,制度的制定要结合金融市场以及当前最新形势,随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另外,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要对风险进行前瞻性的认知,评估风险的种类、风险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与此同时,制度要落实,要常态化,将风险防范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贯彻银行来运行,实现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最后,银行管理层要密切关注行业内控中所出现的新风险点,并在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对自身所实施的风险管理和防范制度进行优化调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将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内控工作要求的内容予以剔除,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概率降低。此外,内控风险管理与防范制度要想发挥作用,有效执行是关键。因而银行要在该制度落实中,在具体部门与人员工作考核上采取绩效奖惩办法,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银行所制定的内控风险防控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2.4创新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模式
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要具有创新性。金融市场和金融形势也是瞬息变化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创新管理模式。首先,银行设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标,要将背景因素充分考虑;紧密结合银行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内控风险管理部门;使其具有独立性并只对董事会负责,高层领导对其不具有领导作用。这就确保内控风险管理部门不受约束开展工作。其次,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创新性,提高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监管体系。全面建立风险识别监测控制系统,完善风险系统的各个环节,引入风险防范技术,创新内控和风险防范模式,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对银行内控风险的收集预测和防范。
3银行法律制度完善
3.1科学确立银监会行政主体地位
重新定位银监会的法律地位,增强其派出机构的独立性,明确银行业监管主体的职权划分、加强协作。要合理划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责[3]。
3.2建立健全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针对银行业领域进行立法的关键,首先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指立法意识和守法态度,形成法律对于银行业的普遍约束力,使法律能够对银行系统进行公正完整的监督约束[4]。首先在立法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并充分的权衡利弊,在此基础上,对金融系统进行大胆的改革,在法律的完善过程不断规范银行业市场。其次就是继续坚持进行银行业与法律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此确保金融立法的合理有效性,使法律发挥更大的成效
3.3规范银行业监管行为
树立经济法理念,完善银行业行政许可机制,提高监管的实施效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市场竞争代替行政许可,实现有效监管。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立足点应是强调市场规章,维护公平竞争,符合经济法的本质特点。因此要用经济法理念指导监管行为。
结束语:
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对经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内控风险予以降低。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采用科学化的手段,利用信息化职能技术,营造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系统,用制度来制约银行运行,实现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练艺锋.银行内控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04):97-98.
[2]马佳.内控视角的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谭诗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银行内控体系问题研究[J].湘潭大学,2016.
[4]张栋.银行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2(04):110-111.
论文作者:乔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