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程师培养与航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对接模式研究①
马锐 武婧岚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航空行业需求,结合毕业生问卷调查与用人单位反馈的分析,在借鉴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能够对接航空工程师培养与航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企业需求;培养方案达成度;培养方案满意度;校企对话机制;企业参与度;校企联合培养
一、 引言
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培养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的人才成为了民航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2016年民航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意见》(民航发【2016】40号),指出民航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行业需求,注重发展新兴急需行业,强调要“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加适应民航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同年,民航局在《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意见》(民航发【2016】116号)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的接轨融合,贯通民航各层次教育,构建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由此可见,民航局将适应行业需求、符合行业标准确立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分析社会及行业对航空工程师的不同需求,结合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的办学经验,以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各方反馈,探索航空工程师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对接模式,以期对航空工程师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 社会需求与行业需求
中国民航大学坐落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天津都承载着构建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聚集高端航运要素,推进航运制度创新,优化航运发展环境的历史重任。为满足区域经济对航空运输、航空金融、航空维修、航空商务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以及“打造对接全球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发展目标,培养掌握航空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
当u
《中国民航人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指出,目前民航人才队伍在专业人才数量与人才结构和布局方面还不能满足民航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也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对此现状,中国民航局将2010~2020年全行业人才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确立了“以民航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立与民航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
1. 毕业生反馈
式中sign为符号函数,sQ为正交支路信号,k的取值范围为{1,2046},floor为取整函数,floor函数保证信号下标为整数且不随时间而产生累加偏差偏移,通过上式可获得正交支路授权信号伪码序列.
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看,学院培养方案更符合事业单位与外资企业的需求,与国有企业的需求匹配度最低。分析其原因如下:就职于事业单位与外资企业的毕业生主要工作职责是技术支持类与商务管理类,而国有企业的工作职责大多是机务维修类,因此,在多学科交叉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外语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等能力上匹配度相对较低。
三、 航空工程师培养
(一) 培养方案的制定
执行能力包括:使用工程的方法、工具和实验手段,利用科技资源的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专业操作的能力,组织开展项目的能力,调动人力、技术和资金的能力,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随着我国公务员需求量增加,编制又越来越少,因此,出现了合同工、派遣工等多种的用工形式,其薪酬差异十分巨大,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对同工同酬做了相关表述,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政府部门编制内外用工同工同酬的诉求,却极少得到法律的支持,其理由均为在编员工适用《公务员法》,而编制外员工关系受《劳动法》调整,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显然违背了《宪法》的精神,违背了人人平等的最基本现代价值理念。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四十年的今天,在我国即将进入发达国家的今天,这种由于身份导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这是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
为了解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与达成度,笔者对学院的首届毕业生(2014届)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知识体系、执行能力、团队合作交流能力三大方面进行考察,请毕业生就具体内容回答“该岗位是否需要具备该能力,毕业生是否通过学院的培养获得该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二) 航空工程师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与达成度分析
由于航空领域的国际化程度高,航空工程师需要适应与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工程师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具有国际性的问题,并能够应对国际化为工程带来的挑战,因此企业对员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较高,需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突出学科交叉、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并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趋势及要求,细化各项培养目标;同时,根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对其进行定期修订,保证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不脱节。
知识体系包括:掌握该专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该专业的基础与前沿知识,具备多学科交叉、复杂问题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判断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洞察问题本质并提出科学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基于上述需求分析,无论是区域经济发展还是行业发展都急需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航空管理人才。所谓的国际化人才应具备跨文化知识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性思维、笔头交际能力和灵活性),并能够将之应用迁移至不同语言、学科、文化、职业和生活(Stephens,2009)。从知识、能力、素养的角度来讲,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国际知识、语言知识,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王雪梅,2014)。
融入职业环境的能力,与专家与非专家交流的能力,迅速获取国内与国际信息的能力,管理能力、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与理解能力。
本项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采用: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成本法。在评估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评估计算,综合确定评估值。
而刚刚掌握解开这个世界“方法论”的孩子们首当其冲,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同学们正确分辨虚假信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成为了新加坡中学老师们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1.3.1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40份问卷,收到了24份有效答卷,基本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类型与岗位类型。其中,事业单位4份,主要为空管局、研究所、航空技术类公司;国有企业11份,主要为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外资企业5份,主要为外资大型航空企业与航空公司;合资企业4份,主要为飞机维修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岗位的需求度,还是毕业生自我评估的达成度来看,学院的培养目标基本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并且岗位需求匹配度高的能力与知识体系与达成度高的能力与知识体系相符,其中“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匹配度与达成度均为100%;而岗位需求匹配度最低的“专业操作能力”(匹配度61%)恰好也是达成度最低的能力(达成度33%)。
由此可见,深厚的数理基础与宽广的专业领域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不仅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知识体系的要求,同时为学生不断深造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对于航空领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工程师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上文中提到的“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其次,所有的毕业生都具备外语交流能力(100%),并且在获取国际信息能力(71%)与跨文化交流能力(91.5%)方面也都有较高的达成度,说明学生具备了语言知识与跨文化能力。至于“专业操作能力”,虽然这是岗位需求匹配度最低的一项,但仍然占到了61%,是因为一部分被调查的毕业生所在岗位是机务维修,所以对专业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由于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航空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因此在培养方案中,与“专业操作能力”相对应的模块确实所占比例很小,企业实习环节中也很少涉及操作领域。
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期间宣布实施“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支持中国企业与非方建立合资航空公司,提供民用支线客机,共同发展非洲区域航空业,目前海南航空、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中资企业积极拓展非洲市场,在合资航线运营、民用飞机出口、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已取得积极进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引进具备法语交流能力的航空工程师。
同时,请毕业生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评价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中欠缺的模块与受益最多的模块。
远程监控技术在淄博市太河供水输水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郝 岷(18.47)
2. 用人单位反馈
用人单位无论是对实习的在校生还是对入职的毕业生都很满意,尤其是学生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开放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对他们的外语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航空公司与飞机维修企业等认为中欧学院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与外方客户沟通的语言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团队沟通能力”“在项目介绍时所表现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资企业认为中欧学院的毕业生“因为在语言和文化知识上的优势,能够顺利融入工作”。从用人单位的反馈可以看出,无论是中方企业、合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需要具备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而且中欧学院的毕业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另外,与毕业生反馈结果相同,企业也提出了学生在某些技术能力方面的缺失。
四 、航空工程师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对接模式的探索
(一) 建立企业与院校对话机制
工程师培养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匹配度与达成度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对培养过程保持“一贯式”参与模式,从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模块的设置,到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教学,再到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与就业,最后到双方的反馈与改进。这样的对话机制保证了工程师的培养始终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合适人选。另一方面取决于院校,航空工程师的每一个培养环节,都应体现行业需求;每一位参与培养的教师都应了解行业需求,实时追踪行业与企业发展动向,才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
(二) 深化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职能
在企业参与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中方企业的参与度与配合度均远远不及欧方企业,一方面是工程师培养体系在欧洲得到了高度认可,欧方企业中相当比例的骨干员工都来自工程师学校,他们对该体系的运行模式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教育领域的参与度普遍很低,校企合作更多与职业教育挂钩;而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是希望通过学生在企业中三次不同层次的实习——蓝领实习、精工实习、项目实习,最终能够以初级工程师的角色参与企业的某个项目,并结合自身科研背景,解决项目中的问题。而且,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企业的技术领袖,还要成为企业的管理领袖。
因此,企业并不只是提供设备与技术,而需要深入工程师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本着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人力资源需求,做工程师培养的“策划者”“参与者”“评价者”,最终成为“受益者”。
(三)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是联系企业与学生的纽带,因此,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也应纳入校企合作的框架中来。首先选择实习配合度较高的企业,打造“校企科研联合基地——教师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的闭环合作模式,使教师能够在企业中了解企业与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将其体现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最终使企业受益。之后在合作企业中推广,促进企业提高在教育领域的参与度与配合度,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五、 结语
航空领域高速发展对航空企业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与相关院校联合,将人才培养的供需机制接轨,保证人才供给符合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
[1]Stephens D(ed.). Higher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Twenty-five Years of Higher Education Links [M].Oxford:Symposium Books,2009.
[2]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外语电话教学,2014(1):65-71.
[3]桑元峰.从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探索外语教学质量监控[J].外语届,2014(5).
[4]丹·斯珀波(法),迪埃珏·威尔逊(英),蒋严(译).关联:交际与认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李克勇,蒲志鸿,傅荣.Xie Yong,Representation de la France et des Francais. trajectoires et construction d’une competence interculturelle en contexte sino-francais[C].Jean-Jacques Richer,Claire Saillard,Synergies Chine,法国:Revue du GERFLINT,2008:191-192.
[6]John R.Searle.表述与意义:言语行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
①本文为中央高校中国民航大学专项 “航空企业人力资源与航空工程师培养深度对接研究 ”(项目编号:3122014H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中央高校中国民航大学专项 “复语型航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3122014H007)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
马锐,武婧岚,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
标签:企业需求论文; 培养方案达成度论文; 培养方案满意度论文; 校企对话机制论文; 企业参与度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论文; 中国民航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