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湖南平江 4145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扣眼穿刺法在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患者48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区域法穿刺,观察组患者给予钝针扣眼穿刺法穿刺,观察2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应用扣眼穿刺法,并给予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护理
对于临床肾衰竭患者后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液透析,通过血液透析过滤机体内难以代谢出的毒素、电解质及水分,部分取代肾脏功能,使机体维持有效运转。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础条件,动静脉内瘘是其中较为典型的血管通路,它操作相对来说简单易行、使用寿命较长、安全性能高[1]。而穿刺方法对于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及使用时间有很大的影响,随后的护理方法对于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也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中,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在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应用扣眼穿刺法及相应的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需行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54~72(61.24±8.37)岁;病程2~7(4.43±2.21)年。对照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52~73(63.17±7.94)岁;病程3~6(4.12±1.28)年。
入选标准:(1)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竭需长期血液透析者;(2)生命体征平稳;(3)动静脉内瘘为新成熟内瘘或已经是成熟内瘘但使用次数不超过5次。(4)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心肺、肝等器官功能不全或其他系统疾病者;(2)认识障碍、精神异常等不能正常交流沟通者。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对比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区域法穿刺。
观察组患者给予扣眼穿刺法穿刺。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根据工龄及穿刺经验决定穿刺人员。指导患者体位及肢体摆放尽量与上次穿刺时一致,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采用17G穿刺针以相同的角度、深度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8至12次,直至隧道形成;换16G钝针穿刺,从扣眼穿入后清除上次遗留的痂皮,再次消毒;以距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cm处选为动脉穿刺点,距离动脉穿刺点5cm处选为静脉穿刺点;嘱患者不可摆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皮下隧道移位,绷紧皮肤,穿刺时先进行静脉穿刺点穿刺,进针角度为30°至40°,回血后放平,从扣眼位置捻入钝针进入窦道内[2];继续推送针梗进入隧道,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固定内瘘针。
护理:(1)在穿刺前向患者解释进行动静脉瘘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接受不良。(2)患者因长期经受疾病困扰及血压透析穿刺的痛苦,加之经济、社会、生活压力,均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排斥的心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协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的配合度。(3)在清除血痂皮时,可适当用碘伏湿润痂皮,注意保持痂皮的完整性[3];钝针穿刺手法应慢、轻柔;在由隧道进入血管遇阻力难推动时,禁止强行进针,退出后重新穿刺。(4)指导患者在清洗手臂时注意避开穿刺部位;在机体允许范围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指导患者健康科学饮食。
1.3 观察指标
以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为评比项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用(%)表示文中所有数据,用X2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6.9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将前臂靠近手腕区域的动脉与并行的静脉进行缝合合二为一,使吻合后的静脉中融入动脉血,为患者治疗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美国肾病基金会在2006年临床指南中提出,扣眼穿刺法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防止动静脉瘘相关并发症有积极作用[4]。进行内瘘的血管选用原则一般是先上肢、后下肢,先远心端后近心段,先非惯用侧手臂、后惯用侧手臂。临床上先选择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进行穿刺,后逐渐向上发展,对于多次前臂血管动静脉内瘘失败或者前臂血管条件不允许进行内瘘的患者,只能选择肘部周围的血管进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高位内瘘较低位内瘘更难穿刺成功。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肱动脉等位置高且较深、相对的血流压力大、延长线短,穿刺部位容易出现渗血及血肿,久而之形成了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
普通区域法穿刺,使用锐针进行穿刺,因针尖锋利,可能损伤隧道,造成穿刺点出血,降低动静脉瘘使用时间。扣眼穿刺法采取钝针穿刺,钝针针尖为椭圆形,边缘圆盾,降低损伤隧道的概率。扣眼穿刺法主张在穿刺时进行“三同”穿刺,即同一个进针眼进针、同一个进针角度进针、同一个进针深度进针,避免了不同人员不同手法穿刺对隧道产生损伤[5];且因此形成固定的皮下扣眼,从扣眼捻进钝针,可避免血管血栓及血管瘤的形成,防止穿刺点渗血及内瘘感染,保证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钝针扣眼法穿刺的关键在于皮下隧道的形成及钝针经由隧道进入血管腔。在实施穿刺过程中,确保皮下隧道成功形成,然后将钝针推入血管腔,前者是后者的能实施的基本条件。
本文中,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可看出采用扣眼穿刺法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了穿刺时间,减轻穿刺人员在穿刺时的焦虑进而减少了穿刺失败的主观因素。钝针的采用减少了血管损伤,降低了血栓形成几率,避免内瘘堵塞;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了发生感染的人为因素。
综上,扣眼穿刺法及相应的护理对于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是安全有效的,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并发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连华,连敏玲,汤光化.专人和非专人穿刺对动静脉内瘘扣眼形成的对比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72-74.
[2]晏晓英,陈松,王菊,蒋文勇.护理经验交流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4):246-247.
[3]胡蕊.穿刺技巧和护理方法在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1):185-186.
[4]何丽云,何东娟,欧阳惠清,等.改良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1):142-143.
[5]石梅,陈林,曹晓翼,余雯雯,熊小红,刁永书.2种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3):410-412.
论文作者:李玫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扣眼论文; 患者论文; 动静脉论文; 高位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管论文; 隧道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