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企改革在国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在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改革,基本措施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

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 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国企改造成本并增加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实践中制定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 国有企业职工收入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意识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得到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是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中也存在着问题:(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 )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有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二、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1.与西方国家不同,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具有自身特色:(1)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比重相对较大。(2)具有体制转轨的特征, 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应地需要培植、扩大私有产权。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是体制转轨需要,有利于市场体制建立及完善。与西方国家相同之处在于,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深受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影响,以其为模式并强调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接轨的同样的私有化改革。

2.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主要采取内部私有化和外部私有化以及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形式进行。所谓内部私有化是将股票出售给本企业职工从而实现企业私有化改造的一种方式。外部私有化是通过股票上市办法,即在证券交易市场出售股票办法实现私有化,小私有化则是对国有商业、服务业以及小型工业企业私有化,主要通过商业招标和租赁方式进行。大私有化则是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私有化。

3.从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看,俄罗斯主要采取了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重点私有化改造方式。在俄罗斯小私有化中,主要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主,有偿转让比重很小。在大私有化的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又称“证券私有化”。第二阶段,从无偿转让国有资产过渡到按照市场价格公开出售国有资产。除私有化改造外,俄罗斯还保留了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实行私有化改造,对这些国有企业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机制、国家控股等手段加以改造,相应地强化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有助于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并参与市场竞争。

4.与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方式不同之处,匈牙利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有偿转让国有资产改造方式,其原则是国有资产出售而不分配。具体做法和经验:(1)以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造的首要形式,相应地国家保持控股地位。(2)企业改革配套进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外贸体制和金融体制,注重其与市场经济接轨。(3)注意利用外商投资改造国有企业。

纵观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大致有如下值得重视和借鉴的经验:依法改造、加强领导、形式多样。各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皆不同,没有统一固定模式,具体改革方式也灵活多样化,由于国情异样,企业盈亏状况也不同,相应地采取了不同的改造方式。一般对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采用股份制改造形式,通过股票上市或职工内部持股及参股等方式改变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及管理体制;对濒临破产的国有中小企业则采用公开招标拍卖出售、集体与企业合股经营等方式加以改造。通过私有化改造所反映出的问题在于:

(1)内部私有化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部私有化则使旧体制中的隐性收入显性化,其有利于同旧体制有联系的权势阶层迅速致富,从而引起社会不满。

(2)据俄罗斯学者分析,私有化进程过快,与此相应的市场体系、 法律制度及经营管理方式难以迅速形成并与之相配套,因而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3)相比较而言,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比大型企业要顺利, 大企业改革相对缓慢,从而使整个私有化进程延迟,其结果使多数国家面临巨额预算赤字、失业人数剧增以及社会贫困面造成扩大。总之,从世界范围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一个没有既成模式的全新课题。一种新体制的完善建立需要时间,当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建立、旧体制影响依然存在时,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阻力及成本必然加大。因此,不论是过于激进改革还是相对迟缓改革,都不利于体制转轨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重要在于选准国有企业改革范围、模式、力度、速度及时机。

三、其它国家国有企业改革

1.80年代以来,出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世界性浪潮,从欧洲到亚洲,这股浪潮波及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外,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纷纷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革。日本则通过民营化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亏损国有企业,如日本国铁债务问题。

2.日本国有企业改革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1)国有民营。通过民营化改革,使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得以彻底分开。(2)人才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技术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3)股票出售。通过出售被改造国有企业的股票,改变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使民营化得以彻底实现。(4)分担债务。通过对亏损企业债务区分,政府和企业各自承担一部分债务,联合清偿。

3.新加坡对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出售国有股权等私有化政策筹集巨额资金,再将其用于高技术部门的国有企业的发展;二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等手段,使国有企业向高技术领域转让,从而实现对国有企业结构性再造。新加坡国有企业改革突出特征:(1)强化对高技术部门国有企业的改造支持, 并以高技术改造来带动一般国有企业改革,使之实现结构转换及产业升级。(2)强调国家控股,尤其对高新技术部门国有企业股份实行绝对控制,规定国家控股不低于30%,不允许个人和外国投资者控股。其中个人不得拥有该类型国有企业5 %以上控股权,外国投资者持股不得超过总额的15%。(3)强调国有企业减少与私有经济竞争。这与其它国家通过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使之最终能够参与同包括私有经济在内的市场竞争有很大不同。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国有企业效益最好,这与新加坡政府利用高技术与市场机制改造国有企业不无关系。

4.美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出售国有资产。战后曾把大部分军工企业出售给私有垄断企业。80年代以来,又相继先后出售了包括联邦铁路货运公司、部分国有土地、电力销售机构、全国铁路客运系统等在内的一批国有企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放松市场管制。 政府重点取消了对国有通讯业及公共汽车业管制,取消了对绝大部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电讯服务方面的限制。美国具有自由市场经济传统,一向比较重视私有企业发展。美国政府国有企业改革突出特点:政府转让职能,即把本属于政府职能转让给私有企业。政府相继通过国有资产出售、私有企业承包或改善经营管理等办法改革国有企业。一般地,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出售国有资产,州与地方政府则着重于转让政府职能。政府转让职能后,企业效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市政服务方面尤其明显。总之,通过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使国有企业获得了自由经营自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改善了政府财政状况,对消除财政赤字从根本上解除政府财政负担,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情不同、企业状况有别,其改造方式及变革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目标主要有两个:(1)政府能够摆脱财政负担。(2)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率,竞争力跃升。总体上看, 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国有企业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改革不能不付出一定代价,如失业者增加、居民社会福利受损等。但通过改革,大多都扭亏为盈,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政府财政状况得以改善,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素质以及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出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利大于弊。由国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1.债务及资金问题。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诸多难题,其中一个十分关键问题是企业负担过重。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中国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已达一万多亿元人民币;从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教训可知,市场经济成功转轨,需要巨额原始积累资金启动,正反两面情况说明资本市场建立及其迅速发育成熟事关重大,在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应不断拓宽各种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积极促成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注意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防止金融泡沫出现,尤其注意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及抗风险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问题。与西方国家有企业问题有所不同在于中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基本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目前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正在建立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后滞效应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因此,一方面企业忽视市场作用的逐利行为,致使热门产品和热门项目重复生产及重复上马,导致资源极大浪费及市场配置资源低效和无效;与此相关的另一面,市场信号失真,统一、合理、规范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没有形成,致使市场存在着大量无序竞争现象,弱化国有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从根本上看,国有企业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市场问题,市场竞争不规范与自身市场机制不健全,制约着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解困必须“双管齐下”如规范市场同时,健全企业适应市场机制。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产权改革和发展多种所有制问题。由于国情不同及社会制度差异,西方的非国有化或私有化并不构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可行出路。衡量所有制结构变化合理性标准,从根本上在于生产力发展。其中生产力标准进一步具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应逐步确立自身市场标准,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小和市场占有率高低,作为衡量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好坏标准;同时作为衡量是否“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及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具体标准。

标签:;  ;  ;  ;  ;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