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新刚[1]2003年在《实验性急性脑缺血时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动态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Wistar大鼠36只,体重230~26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30)。实验组以急性脑缺血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随机又分为5组。急性脑缺血模型由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同时烧灼闭塞右侧椎动脉造成。检测肝功能(ALT、AST、LDH)及血钙和肝组织钙,血清TNF-α、血清及组织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检测肝组织TNF-α免疫组化,应用TUNEL法原位检测及光镜、电镜检测急性脑缺血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和损伤。结果:大鼠在急性脑缺血60min即出现血清及组织丙二醛(MDA)的升高(P<0.05~0.01),血清TNF-α、肝组织钙升高(P<0.01),血钙及ALT、AST在缺血90min升高(P<0.05~0.01),以后上述指标逐渐升高,缺血180min达到高峰(P<0.01)。LDH在缺血120min升高(P<0.01)。肝组织TNF-α免疫组化30min即有表达,180min达到高峰(P<0.01),血MDA与血清TNF-α及肝组织钙呈正相关(r=0.58,P<0.01;r=0.657,P<0.01),血清及组织MDA呈正相关(r=0.873,P<0.01),血钙及肝组织钙呈正相关(r=0.545,P<0.01)。TUNEL法显示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急性脑缺血后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肝细胞点状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染色质边集。电镜下见30min肝细胞染色质凝结成块并聚集在胞核边缘成环状。结论:急性脑缺血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
王继萍[2]2007年在《rhKD/APP对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rhKD/APP是人源型蛋白酶抑制剂,与抑肽酶有43 %的同源性,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经过基因重组技术筛选出的稳定高效的工程菌株rhKD/APP在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我们分别建立了大鼠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和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rhKD/APP的干预治疗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肝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rhKD/APP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rhKD/APP对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和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从血清酶学、肝重系数变化、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方面,均可明显减轻肝损伤;研究结果同时提示,rhKD/APP的保护作用与增强氧自由基清除、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参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本实验首次证实了rhKD/APP对大鼠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和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首次从氧自由基、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凋亡角度深入探讨了rhKD/APP肝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hKD/APP对大鼠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明显减轻急性肝损伤的程度,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给肝损伤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实验性急性脑缺血时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动态变化的研究[D]. 苗新刚. 新疆医科大学. 2003
[2]. rhKD/APP对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继萍. 吉林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