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我国MBA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在我国论文,作用论文,案例论文,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催生了中国的现代管理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中国的管理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中国的管理教育,尤其是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1998年的招生工作来看,全国已有56所院校得到了MBA教育授权,比1991 年国务院学位办刚刚批准试办MBA教育授权的院校数目(9所)净增47所;1998年这56所院校共招收了4000名MBA学生,大约是1991年招生人数的47倍,在校MBA研究生从最初的86人发展到今天近7000人。MBA 研究生招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例从1991年的0.3%提高到5%,增加了15倍。1998年,报考MBA研究生的人数达2.2万,比1997年翻了一番,约占1998年研究生报考总数的8%。MBA教育在我国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欢迎。目前,社会上已掀起了一股“MBA热”。
MBA教育在我国正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 值得提醒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MBA教育还刚刚起步,在师资、教材、 课程等方面还很落后,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上,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对复合型、创造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努力改革MBA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迅速提高我国MBA教育水平,切实保证MBA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在这里想就在我国MBA 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1.什么是案例
(1)定义。 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明显特点是在教学中使用案例。那么,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实际管理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案例通常是从一个有关的决策人的视角来写的,同时允许学生想象性地站在有关决策人或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或角度来作决策或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案例的内涵,让我们来看看国外一些知名的案例问题专家对案例的解释。
Charles I.Gragg 说:“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个被企业决策人实际面临的企业问题(同时还有决策所需要的环境情况、各种不同意见等信息)的记录,这些真实的特殊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认真分析、分开讨论和对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作最后的决策。”
Paul R.Lawrence补充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 通过它某些现实情况或问题被带进教室供班级和教员研究,让大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进行讨论。它是某些综合的、复杂的情况或问题的记录,在这些情况或问题能被理解之前,它们肯定是完全分散的,而后将其组合在一起,其目的是将表达各种不同态度或方式的思想带进教室。”
(2)案例与例子、练习的区别。 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不以为然或简单视之,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在教学中用点例子、做做练习就行了,殊不知案例与它们的本质区别。虽然这些例子和练习也是有益的教育手段,但误解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案例这个概念的把握。首先说例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或多或少的对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经过人为加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甚至有一部分是凭空想象的,没有任何实际根据,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而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另一种代表类型是一些练习,它们也许用或不用实际组织的数据。例如:把去年的汽车资产负债和损益总表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某些比率,这就是一个练习,而不是一个案例。还可就某个报刊或杂志上关于一个特别公司的文章展开一个大的课堂讨论。但在我们的定义中,这不是一个案例课堂。
虽然案例教学的许多方面可能与在班上使用这些“近似案例”的例子、练习或文章的方法技巧是相同的,然而给这些东西贴上“案例”的标签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它将会使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为他们面对的每一个案例基本上是由真的和假的案例揉合在一起经过人为加工的东西。让学生积极地为一个虚假的案例作必要的充分的准备是困难的。
(3)构成一个案例的五个关键的决定因素:
①来源。每一个案例来源于那些涉及到决策问题的管理组织中有关决策人。这些人可能是在某个企业、政府或其它管理环境中工作或任职。重要的是,教员喜欢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与他们一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来思考和决策。这才叫案例。
②收集过程。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这就意味着要获得真正的案例,研究者在他的收集过程中要进入实地收集数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的辨别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要记录和报告所见所闻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另一个特点是案例在使用之前必须经由案例资料来源处负责人许可同意。这种同意或许可意味着这个案例真正代表实际情况,同时那个组织同意它为教育目的而公开。
③内容。案例的内容自然因教育目的不同而不同。通常而言,它有一个决策重点。一个案例可能长、可能短、牵涉面或宽或窄,其主题范围几乎没有限制。在案例中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便于学生了解某个组织、情况和有关的人。
④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是一个案例必须通过的另一个关口。对案例的最终评价取决于它的应用。这一点可能因教员、班级、学生不同而不同。“案例完成了教育目的吗?”这是所有案例材料都提出的一个难答但是重要的问题。
⑤时效性。在每一个案例中,环境变化和与今天的管理问题的联系程度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多数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陈旧过时。包含在案例中的管理原则可能长久适用,但是其“外包装”难免会过时或陈旧。
2.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1)起源。案例方法其实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在西方国家, 在法律和医学上人们将案例方法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使用了很长时期,只是用在管理的教学上到本世纪初才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1910年,哈佛商学院院长Gay建议Copeland博士除讲授外采用学生讨论方式。 从1909年至1919年,一些实际部门的经理应邀来到教室作报告并被提问和要求介绍分析。第一本成文的案例书籍是由Copeland博士在其新任院长Wallace B.Donham的推动下于1921年发表的。Donham院长,原是受过案例方法训练的律师,由于看到在管理教育中使用案例的重要性,于是在全院极力推动使用案例方法。
(2)内涵。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方法的对比, 可了解案例方法的主要内涵。国际知名案例问题专家Donald B.Schoen和Philip A.Sprague说:“案例方法用的是关于特定企业情况的记录或描述材料而非课本;与传统的既定的讲授方式不同,案例方法下的教员引导学生对上述企业情况进行讨论。”在一篇哈佛商学院有关的文章上,案例方法是如下定义的:“它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们和教员一起参与对企业案例或问题的直接讨论。这些来自于企业经理人员实际经历并通常以书面形式准备的案例在学生们中间阅读、研究和讨论,他们在教员的指导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因此,案例方法包括一个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特殊技巧。”实际上,在案例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责任中心。其一,教员有责任选择教学所需要的材料。他可以从已有的许多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假如他发现上课材料还不够,他可以自己写。他也可以在材料选择工作完成后,按自己的意愿对它们进行任何排序。其二,学生们也有一个责任。“给他们特定的事实、原始材料(在现实生活中,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必须作出决策),要求他们想象性地站在现实决策人的角度或位置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逼真地和有益地作出结论。”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必须为上课作充分准备,因为对每个人来说有义务在课堂上作出自己一份贡献。学生们在教员的指导下互相学习。案例课堂通过实例教学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面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训练的场所。学生们被提供这种解决实际问题和对他们的答案获得迅速反馈的机会。这种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人能够经受得起在课堂上犯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是因为其中没有真正的风险。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就某个案例所作出的“决策”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因此而真的付出经济损失或其它代价,因为那毕竟是一次“预演”而非“实践”。并且其“决策失误”将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或老师指导而得以当场纠正。但以后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作决策将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一个工作或荣誉可能是一个赌注。所以,学生们有责任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并提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在这方面,学生必须“承担起这副重担”并利用这个机会努力进步。在上述两个责任中心中,案例教员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是说要教员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尽量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教员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
(3)步骤。案例方法涉及一系列步骤,见下表
参与者
教员 学生
过程
课前 1.布置一个案例或阅读材料让 1.接到案例和阅读任务;
学生准备;
2.个人阅读和准备;
2.上课准备; 3.( 可参与一个对案例
3.(可以与同事就案例进行商讨) 的小组讨论);
课中 4.对布置的案例或阅读材料中 4.就布置的案例或阅读
的有关问题进行解析;
材料提出问题;
5.通过提问、记录、促使学生 5.通过参与对案例的分
讨论及提供可能有益于班上思考 析和认真听取其他人
和学习的数据、理论或见解来引 的谈论参加课堂讨论;
导案例讨论;
课后 6.对学生的参与进行评价并记录6.将原先的准备情况与
对课堂讨论的印象; 课堂讨论结果进行对
7.根据原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和 照检查并记下学习的
其它材料进行评价并更新教案主要观点和思想。
以上是一个普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或过程。应该声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案例教员都同意必须按上述步骤来做,有人可能认为有些重要的步骤被遗漏了,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
从前面“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可知,这主要是一种通过实例讨论、练习来学习临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灌输式的讲授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主要侧重学生的分析和决策技能以及内在素质培养上而非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知识获取。这并不是说,这些知识不重要,相反,它们的获取通过诸如讲座或课本、读物等其它手段可能更有效。
关于这一点让我们还是来看看一些国外的案例问题专家是怎么说的。哈佛大学的Robert W.Mery说:“概括地讲, 我认为案例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极好地发展(他们)不同的思想,加深(他们)对涉及管理问题的各种因素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和决策技能……。”
Dennis说:“学生不仅在学习那些已知的东西,而且在体验当经理所必须对付的事情。他们在教室里发展包括说、辩论和解决问题等在内的一整套技能……。”
Mark说:“案例方法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学生所学的是内在的东西。他们不能写下来但他们能学习如何尽力处理棘手的问题……。”
可见,案例方法侧重的主要是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知识的获取。
2.培养学生的口才
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因此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磨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实用性强
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练习,学生不仅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企业情况或问题,而且,案例练习使学生获得对“管理”的总的感觉,它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预演或排练,而这些针对性的演练对学生日后真正走向社会,在管理的舞台上大展宏图无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4.教学效果好
这种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记忆,并能保持长久,甚至刻骨铭心。“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有责任在课堂上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因此,他必须预先充分准备,认真分析弄懂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进行决策。在课堂上他要积极参与讨论、发言,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怎能不对自己亲自参与的课堂内容深刻理解并铭记在心呢?二是学生积极性较高。首先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很多还可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真正面临的实际情况或问题,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其次案例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复杂深奥难懂的概念、公式或理论,自然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再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演员”,老师只起一个“导演”的作用,不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老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生充当的是“观众”角色;最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直接成为对其考评成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也不得不在案例课堂上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可能还有其它许多作用,如学习怎样管理时间,教育学生学会在不完全信息和模糊情况下作决策,教育学生保持与现实世界或社会的接触以及注意开拓新的视野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以上可见,“案例教学法”的诸多作用与我国MBA 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正好不谋而合。因此,在我国MBA 教育中大力提倡和尽快推广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真正保证MBA教育质量,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广大工商企业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的管理人才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