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临床意义论文_李艳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在近几年快速上升,WHO据统计冠心病是造成的人群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造成血管腔变狭窄、增厚及弹性减退,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每年因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同时心肌梗死有着向低龄化的发展。心电图对诊断心肌梗死敏感性好,特异度高,如ST段动态改变,T波的高尖,病理性Q波改变都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目前有研究指出Ⅱ、Ⅲ、aVF导联压低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有重要恶价值,此类患者更容易发生致病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分析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

1.2 入选标准

(1)通过实验室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变化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临床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1)近期有重大手术、外伤者。(2)血液系统疾病者。(3)电解质紊乱、房扑、房颤者。

1.4 心电图测定方法

采取GE MAC1200心电图仪器,连续测量5个ST段,取平均值。

1.5 药物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4021217,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300mg,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5,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0mg。行急诊PCI手术,术后抗凝、扩冠、控制心率。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基础临床数据;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

1.6.1 心血管事件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病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及心因性死亡。

1.7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临床数据对比

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群饮食的多样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脉狭窄和闭塞导致[1]。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对于预测心肌梗塞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心电图中ST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发生透壁性心肌损伤;非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不全闭塞,从而引起心内膜下损伤有关。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临床中最为多见的梗死部位,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阻塞有关。Ⅱ、Ⅲ、aVF导联代表下壁导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时的发生机制为“罪犯”病变部位导致高侧壁心肌梗死,Ⅱ、Ⅲ、aVF下壁导联与高侧壁导联相垂直,表现为呈镜像性ST段下移。此外还有学者通过解剖学指出:左冠脉前降支部分供应左室下壁部分心肌,一旦发生闭塞,侧支循环血流中断,表现为心电图上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还有学者指出前降支中段发生堵塞时,有35.4%的患者伴有下壁导联 ST 段压低。

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安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有差异。可能与ST段压低程度越低,反应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脏射血分数降低,越容易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心电紊乱。

因此,本文认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参考文献:

[1]徐琳,胡大一,吴江,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 PCI 后心电图 ST 段回落幅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25:21-29.

[2]王新,康占海,柳景华.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 ST 段不同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5:561-597.

[3]吴京兰,苏又苏,方红城,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13,28(19):14-16.

[4]李卫红.心电图对应导联 STD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2.22:6079-6081.

[5]黄耀月.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 导联 ST 段压低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13,14(13):1673-1674.

[6]李永旺,邓根群,曲鹏,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 ST 段下移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6(15):1007-5410.

[7]贾晶,黄同伟,于付,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 ST 段压低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2:2820-2821.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临床意义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