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恢复效果分析论文_朱志勇,李颖,李利飞

(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92-02

为了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文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这84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并确诊为急性期脑卒中,入选标准:84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病程<30d,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无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和肢体活动能力障碍;排除标准:有意识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患者,存在骨关节疾病或者其他对肢体关节活动能力有影响的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小脑病变、双侧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在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在2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7±12.4)岁;在研究组的42例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2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7±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42例患者进行颅内降压、溶栓、营养神经细胞以及对神经细胞代谢功能进行改善和治疗,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确定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48h内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不在进展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采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为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并加上Brunnstrom运动疗法和Rood治疗技术进行配合,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良肢位的摆放、异常姿势的控制、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床上体位的变化训练、坐位及站立的平衡、坐位起立、步行训练、上肢和手功能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每天的康复训练以100min为定量,根据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进行适当调整[1]。

1.2.2研究组的治疗方法 研究组的42例患者在上述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根据经络辨证,选取病变经络的郗穴、交会穴及原穴针刺:如肺经的太渊穴、尺泽穴、孔最穴,大肠经的合谷穴、曲池穴、肩髃穴、温溜穴和手三里,心经的阴郗穴,小肠的养老穴,阳跷的跗阳穴,阴跷的交信穴,阳维的阳交穴,阴维的筑宾穴,胃经的足三里、梁丘穴、丰隆穴,脾经的地机穴,膀胱经的申脉穴,胆经的解溪穴、风池穴、承灵穴,督脉的神庭穴、百会穴,三焦经的角孙穴。选定针刺治疗的穴位后,然后以提插捻转复式手法针刺入穴,并结合患者患侧补法和健侧泻法的原则对患者的穴位进行针刺,针刺的强度和刺激量以患者的可耐受为限,一天一次,一次留针20min,每周进行5d的针刺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持续4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如表1所示。

3.结论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具有高病发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几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显著进步使得脑卒中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致残率依然很高[2]。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以经络的循行、病候辩证为主要依据的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对患者机体的主要经络和穴位进行针刺,然后通过针刺的方式改善患者局部的脑血液循环,提高患者大脑的代谢功能,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显著提升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更好的诱发肌张力,能够显著减少患者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徐文清,易莉,刘汉波,袁泉英.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96-98.

[2]蔡静敬.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8):25-26.

[3]孙玉萍.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165-3167.

论文作者:朱志勇,李颖,李利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恢复效果分析论文_朱志勇,李颖,李利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