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初探论文_黄国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 528000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国外引入,给国内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好的补充,让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受到广泛的欢迎。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实验阶段,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受我们一些基础学科老师的青睐,也受到一些培训机构的追捧,几年来各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技术学科深受学生的喜欢,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我学习和创造能力不高。现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基本是讲授型,老师讲一次操作步骤,学生跟着做,这种被动式教学已是常态,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诟病,在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上也落后于基础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变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尝试着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中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先进行探索学习,在探索中自我尝试、自我创新、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比我们老师讲多少次记得还要深刻,做出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让我更加坚信把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 重复命令REPEAT

LOGO语言包含许多规律和思考方法,让儿童们在自己喜爱的、熟悉的活动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学习中不只是学习已有的规律和概念,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根据规律、概念进一步发现它们,就像数学家思考数学那样去思考数学问题。要这样做,计算机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提供各种各样学生喜爱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又是严格地遵循物理、数学等规律的。LOGO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根据学生喜欢,又在严格地遵循物理、数学等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学习行为。因此我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LOGO语言学习中进行初步的探索,希望能找到一条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在教授《画正多边形》一课时,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画正多边形》一课是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顺德区)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把简单命令转变为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学习过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用重复命令(REPEAT)画任意正多边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教学中的一次尝试,验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效果。

二、教学实践

1.任务驱动,确定学习目的

《画正多边形》一课是让学生从单一简单命令到用重复命令画图的过程。画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将本节课之前的命令变成用重复命令。

上面是画正三边形的过程,如果画十边形就要把这重复的命令做十次,如果是三十六边形就有36行。这不符合我们的学习规律,因此要学习重复命令(REPEAT)。用重复命令来画三边形的命令是:REPEAT 3[FD 100 RT 360/3]。十边形:REPEAT 10[FD 100 RT 360/10]。三十六边形:REPEAT 36[FD 100 RT 360/36]。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重复命令来画正多边形。翻转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电脑,由于一部分家庭因素,不可能在课外进行翻转,因此我选择在课内进行翻转。根据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节课微课的时候尽可能让学生快速学习,因此我设计了“知识屋”“学习探究”“一显身手”“大展拳脚”等环节。

2.学习探究,达成学习目的

学习探究部分是关系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因此在微课制作的时候我采用视频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根据从视频中得到的知识自己尝试操作,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从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

(1)探究“边”与“角”的关系

画正多边形,关键就是“边”与“角”的关系。能理解好“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掌握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等边三角形(正三边形)(如图1)的特征是“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度,内角和180度”。用LOGO语言画图形的转角是外角(如图2)。正三边形的内角是60度,那么它的外角是180°- 60°=120°。三角形有3条边,转了3次,每次120度,所以3次共转了360度,这也就说小海龟转了1圈360度。四边形(正方形)每个角都是90度,那么它的外角也90度。四边形有4条边,转了4次,每次转90度,也一共转了360度。学生根据上面的探究可以得出,在画任意多边形的时候都是用360÷边数。

(2)由繁到简,重复命令(REPEAT)登场。

当一组命令重复出现的时候可以用重复命令REPEAT来表示,这种把繁琐的重复的事情变成了简单的命令(上图所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如下规律:

格式:REPEAT N[需要重复的命令]

功能:把方括号里的命令重复执行N次。

注意:方括号里重复内容的所有命令必须写成一行,命令间用空格隔开。

画正多边形的命令是:

REPEAT 边数[FD 边长 RT 360/边数]

REPEAT N[FD 边长 RT 360/N]

当学生总结出画任意正多边形的规律后,他们那开心的一瞬间,我觉得我的尝试是成功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画出的正多边形就越像圆。

虽然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经常出错,没能很好地理解边与角的关系,出现一些图形的不完整,或者不是正多边形,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很快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肯定能正确使用重复命令画任意正多边形。

3.大展拳脚,检测学习效果

目标测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8道题目。这8道题有判断有选择有连线有填空,每题都有判断答题是否正确,并有鼓励语言,检验结束后会有评分,会有结果评定,对题目可以进行回看(这些功能我是使用STORYLINE软件制作的微课,其它视频微课应该很少见)。通过检测能判断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的不讲,对少数不过关的学生进行点拨,体现出分层教学。让有能力的学生继续自我尝试,对基础没过关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再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对策

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化,对教师对学生带来一些改变,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对于教师来讲,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教材,还要花时间去做微课,反正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重视;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技术不是主科,学得好不好家长都不会说什么,家长更不会让孩子在家里学信息技术的内容。

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在《画正多边形》一课的尝试中,很多学生能认真尝试、探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学生的兴奋度比较高,情绪不易控制,没能静下心来继续探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也有些同学不知道怎样操作,看到其他同学都得出了结果,自己还没掌握好,心里比较着急。我也比较着急,对一些完成比较慢的学生引导不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通过本次尝试,我觉得将这种模式引入课堂不难。要想上好一节这样的课,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微课的制作、学生情绪的引导。只要准备得当,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本节课转换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学生在探索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己得出的知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学生在尝试中肯定会出错,对于这些同学我更多的是给予鼓励,让其再尝试。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得出了正确的方法。看到学生完成作品那开心的时刻,我告诫孩子们,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失败,也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尝试,肯定会收获成功的。

角色的转变,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直激励着我去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奥妙。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一种教学风格的形成,让我与学生一起成长,让花朵开得更灿烂。

参考文献

[1]殷飞 王彤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2]张键 基于智慧课堂的翻转课堂实践——以小学美术《正负图形的画面》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10),20-23。

[3]王华刚 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23。

论文作者:黄国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初探论文_黄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