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目标_素质教育论文

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目标_素质教育论文

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幼儿园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知识经济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与经济一体化,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含量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5月24 日为“雏鹰行动”的题词写道“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总书记的题词是根据时代特点和对时代精神的深刻了解,向全国儿童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对未来社会主人翁的素质要求。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存在着如何面向未来的问题。因为这一阶段与“未来”的时距相对更远,更需要有“超前意识”。一些地区提前把计算机教育和外语教育引进幼儿园,许多家长也致力于艺术教育,所有这些当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实际举措,但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更为重要。未来社会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又是什么呢?

1996年,颇具权威性的教育研究机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或手段。就是说,人既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智能,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报告认为“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创造性地工作。工作即“做事”的能力,不仅包括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因此,学会做事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处理信息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密切相关。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重点在于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样性,相互了解和平等价值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报告特别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所有的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应抓住各种机会来进行这种双重教育。”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即学会发展自己,因为生存不仅是“活着”,而且是有尊严的生活和工作着。因此,要从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授受教学向问题解决转变,充分发展摄取信息、改造信息和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报告》指出教育必须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和组织。无疑这四种基本学习可以看作是面向21世纪的基本教育目标。究其本质,这四种基本学习的着眼点都是人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的素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也只有突出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面向未来的原则。

一、着重培养幼儿创造力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它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儿所说的知识不是累积性知识而是创新知识、批判性知识。知识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创新。因此,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重点在于培养其创造力。

学前期是创造力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首先通过身体的动作、对物品的实际操作及与人们的交往来认识和表现外界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构成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条件。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重要表现是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本教育场所,而教育者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教师应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视幼儿为安静被动的接受者。其次,要尊重幼儿个性。有关研究表明,从众性是与创造性有负相关的人格特征之一。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因材施教,这不仅表现于知识传授,更应表现在对儿童个性差异的认识上。教师应帮助幼儿确认某种发展方式以使其个性及智力上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和创新。师生关系的性质主要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更多的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儿童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第四,应通过多种实际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如在音乐舞蹈中,幼儿可为现有歌曲编新歌词,可自编歌曲,可为音乐配动作等。在实际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为幼儿的创造活动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进行适当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发展创造能力。最后,应树立多元创造力观,发展幼儿多方面才能。创造力具有多元性,它不仅表现在那些人们普遍予以重视的学术性和表演性方面的突出才能上,还表现在其他许多并不为人们看重的方面。因此教师应全面评估儿童能力,发现其创造的潜能所在,以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多方面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作为基本的哲学范畴,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活动中的主体,概括地说主体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特指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去认识变革客体,是主体活动的目的和选择性的体现。它是人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是和动物的被动适应性相对而言的。自主性指的是主体根据主客体的特性及相互关系进行自由的认识、发展,它表明人具有支配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创造性是指主体按照主客体运动规律去改变客体原有状态,创造新的客体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人的主体性的培养规律是教育自身的基本规律。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弘扬人的主体性问题,实为办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深化教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幼儿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体,幼儿在其主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令人惊奇的。我们很难判断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音乐游戏同成人表演的歌剧哪个主体性水平更高。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品质。培养幼儿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权利,真正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六条的精神,“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其次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做到面向全体的同时,因材施教,进行个性个别化教育。最后应强调要重视幼儿的活动,尤应坚持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原理。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在操作物体和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自由、主动地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注重发展幼儿的情感智慧

研究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一幼儿园里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孩子们“路边有只要死的小花猫,你看见了怎么办?”孩子们异常兴奋地答到:“踩死它、踢死它、用石头砸它……”。只有极少数几个说:“救救它。”还有几个类似问题,孩子们都表现出很强的自私、报复心理、而缺乏同情、谦让之心。南京有个女孩,学习很好、家境也不错,爸妈只要求她学习,很少与她交流。她说她唯一的感觉是孤独,她说她周围的世界太平静以至平静地令人生畏。有时她竟用刀片割破自己的腕部,看着鲜血一滴一滴流出,心中无比兴奋。

以上两则事例令我们震惊,令我们心寒,更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到底错在哪里。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才是心理发展的全部。然而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主宰,人们只注重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使得他们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自我中心,一切以自己为重,缺乏同情心;具有孤独、自卑、怯懦等性格特点。为了使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为了避免幼儿的情感缺失,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还应突出情绪智慧的培养。

1983年,哈佛心理学家嘉纳在他的《心理架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人的智能有七方面,即: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能力、体能、音乐才华、人际技巧及透视心灵的能力。人们将这第七种能力称为情绪智慧,并指出人的成功有80%决定于情绪智慧。情绪智慧的高低以情绪商数(EQ)来衡量,所以情绪智慧常简称EQ。EQ有五方面的内涵: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EQ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家长、教师)的EQ素质和EQ教育技能技巧密切相关。幼儿期是EQ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计划有组织的EQ课程对提高幼儿EQ水平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要注意人际智能的培养。3 岁以前的婴儿对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物十分敏感,如果这时缺乏交往机会,日后在生活中便很难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情感关系。当幼儿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幼儿可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结交友谊,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安全情况下,应创造机会让幼儿园同年龄层次的人交往,尽早让孩子进入社交圈,让他们长见识,消除其交往中胆怯和恐惧心理,培养交往能力。其次,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利他精神。发展心理学认为婴幼儿出生之日起,就有人类同情心的最早表现,但后来的差异主要在于婴幼儿期成人的教育方式。因此,父母不要让孩子总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中心,应结合具体事例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父母午休时不要看电视;当楼上楼下有病人时,应让孩子随大人或自己去看望,并启发他安慰病人,培养同情心和利他精神。最后,应培养婴幼儿的自制力。自制包括三方面相互联系的要素:即:“抗拒诱惑”的能力,忍受延迟满足的能力和自己提出成就标准。在幼儿期可采用诱因、说理、心理训练及行为训练等方式来促进幼儿自制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更应强调面向未来发展幼儿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应是发展人的素质,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素质教育应是一种旨在求得理想人格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倡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的教育。针对当前幼儿园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本文拟就培养“完整人格”所必需的又为常人所忽视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因此不成体系。目的只在以期引起各界同仁对此问题的关注,还望共同探讨,以求发展。

标签:;  ;  ;  ;  ;  ;  ;  

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目标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