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悖论视域下新闻媒体伦理建设的逻辑进路
常琳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普及,新闻传播的媒介与手段日益多样化,新闻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也不断加强,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伦理问题。本文从新闻媒体伦理的道德悖论角度出发,试图剖析新闻媒体在传播资讯时出现的“自我矛盾”现象,通过分析虚假新闻产生背后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成因,提出我国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伦理的逻辑进路,从而在国家、社会、行业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四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我国新闻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闻媒体伦理;道德悖论;新闻媒体;伦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岀:“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提升、展现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传媒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战略层面已有所显现。
当我已经买好了电影票和爆米花时,叶子却爽约了。她在电话另一头歉然地说临时要去朋友家补课,所以不能与我看电影了。我的心情一瞬间由晴转雨,孤身在街上迷茫乱逛,不知不觉逛回了学校。
一、新闻媒体伦理的道德悖论与伦理失范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在重商主义的行业环境下,新闻领域出现了许多伦理失范现象,例如虚假新闻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出某些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愚民”心理,弘扬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极易引发社会范围的伦理道德失范。据此,新闻媒体伦理研究在社会、行业以及从业人员方面至关重要。此外,道德悖论作为道德领域研究“自相矛盾”现象的“类悖论道德困境”,在其基础上探究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现象,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这种例子有很多。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也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L和Y两个人都没通过。L觉得无所谓,而Y则伤心欲绝。为什么?因为L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Y却认为: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我真是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
(一)新闻媒体伦理的内涵
新闻媒体伦理包含新闻伦理与媒体伦理两个层面的含义,它是新闻传播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用伦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析新闻媒体运行过程中的思想道德问题,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传播行为准则的总和。[2]所谓新闻媒体伦理,简而言之,就是媒体人在报道新闻时应当恪守的“伦理纲常”。[3]王军《传媒法则与伦理》一书中阐述了新闻伦理的本质:“新闻伦理是系统研究‘道德善’的大众传媒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是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的学科。”[4]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善与恶”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从业人员及其媒介行为的抉择,更多的是探讨在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视域下“大众传媒”是否符合“道德善”的范畴。
(二)新闻媒体伦理的道德悖论
(4)Increasing fiexibility versus changes in each subsystem.
当我们从悖论视角探讨新闻媒体伦理时,首先要做的是明确何谓悖论。我们通常指学术研究中的逻辑悖论为严格意义上讲的悖论,对此,张建军教授在其《逻辑悖论研究引论》一书中写道:“(逻辑)悖论指谓这样一种理论事实或状况,在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下,可以合乎逻辑地建立两个矛盾语句相互推出的矛盾等价式。”在日常语境中,人们论及的“悖论”往往是更加宽泛的,不具有逻辑悖论的严格性,“我们谈论某种令人感到困惑、超出预期和直观或者让人感到荒谬或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使用‘悖论’一词去指谓它。”
从道德悖论的视角探讨新闻媒体伦理,是从日常语境出发,探讨新闻“真实性”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悖论。那么,何谓道德悖论?学界对于道德悖论的认知不外乎两种:其一,道德悖论是逻辑悖论,其二,道德悖论是“类悖论道德困境”。根据上文所讲可以看出,构成严格逻辑悖论不可少的三要素是: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能够建立矛盾等价式、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所以,道德悖论作为一种从现实语境出发,将日常生活中令人惊讶、困惑的事情作为探讨对象的现象,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逻辑矛盾,不能形成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同时,“道德悖论之所以不能看作逻辑悖论,理由在于道德悖论的导出并不是从‘同一’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出发”。据此,笔者更倾向于将道德悖论界定为“类悖论道德困境”。并从此视角出发,探讨新闻媒体伦理。
二、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要解决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与新闻媒体求真的本质要求构成的道德悖论困境,其着眼点应放在如何规避新闻媒体伦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失范现象。但是,要保证新闻媒体伦理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或者行业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行业与个人共同努力、鼎力合作。只有形成良好的新闻媒体伦理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此道德悖论解悖。
(一)法律法规缺失与政府监管不力
主义价值观。
(二)新闻行业商业化与社会道德功能缺位
新闻行业的发达导致新闻机构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同时,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入媒体行业,导致行业门槛降低,尽管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壮大,但是从业人员水平的良莠不齐所带来的问题也让人们深思。
首先,国家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以规制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仅仅依靠个人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品德维系行业秩序,力度较小,不足覆盖整个新闻行业,这就导致了新闻行业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业行为进行规范。其次,政府监管不力。新闻时效性的特质导致了新闻稿件审查往往不能面面俱到,以至于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新闻媒体可以对事实进行新闻报道,却无法对新闻报道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了新闻媒体行业的监督缺位,进而引发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
(三)高层次人才流失与非职业传播者素质低下
首先,新闻行业商业化。自我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不少媒体为了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受众的目光。其次,新闻行业社会道德功能缺位。一些新闻行业以利的为先行为,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而且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重利
三、加强新闻媒体伦理建设的逻辑进路
笔者在此引入虚假新闻这一概念,据此,道德悖论视角下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主要表现为由于虚假新闻与新闻求真之间的“自我矛盾”形成伦理失范现象。何为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指新闻媒体行业或从业个人,以主观臆想或推断进行事实加工和传播的过程。这些主观造就的“事实”往往不具备时效性和真实性,具体可以表现为“捕风捉影”“张冠李戴”“过度夸大”“隐瞒真相”四个方面。下面将基于道德悖论从三个角度分析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八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的评选,首次引入网络评选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网友与专家相结合的评选方式,经过数月的评选,共有300多万人次在线投票,产生了新一届的十杰摄影师以及提名奖获得者。其中既有影楼从业者,也有新闻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
(一)重塑伦理观念,提高从业人员道德素养
在国家、行业的双重规范下,新闻媒体伦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要落脚在从业人员“伦理观”的培养上。一方面,对于职业传播者来说,提高其薪资待遇和晋升空间,重塑其伦理观念。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新闻从业人员,如何增强其抵御诱惑的能力,对于保证新闻媒体队伍的水平来说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对于非职业传播者来说,加强其新闻伦理建设,通过岗位培训等手段,不断提升其作为新闻媒介的整体素养。
(二)提高准入门槛,实行内部规范
在国家制度、立法保障,社会监管的前提下,一方面,提高新闻行业的准入门槛,考察从业人员的资历资质。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非职业传播者数量占据行业从业人数的绝大部分。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握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伦理道德水平,可以从来源方面有效控制虚假新闻的产生。
另一方面,行业内部形成对从业人员的规范机制。通过全方位监督,将侥幸心理扼杀在摇篮中。最后,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还原事实真相的新闻予以奖励,对于报道虚假新闻的现象予以惩罚。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国家层面建立一套新闻媒体的行为约束机制,给予新闻媒体伦理法律方面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通过进一步加强国家、政府对新闻市场的监管,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监督机制,从而改变一些新闻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状,不断提升新闻媒体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2]方艳梅,杨润忠.新闻媒体伦理失范原因及规避策略[J].中国报业,2014(16):82-83.
[3]程逸.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大新闻伦理”观[J].新闻研究导刊,2018(16):132-134.
[4]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39.
作者简介: 常琳(1994-),女,汉族,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专业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标签:新闻媒体伦理论文; 道德悖论论文; 新闻媒体论文; 伦理论文;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