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再探讨_期货市场论文

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再探讨_期货市场论文

再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货市场论文,风险控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期货市场的试点过程中,风险控制始终是业界的一个中心话题。有许多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如控制风险是交易所的中心工作、期货市场的永恒主题是风险的控制等等,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交易所都以不出风险为首要任务。这种谈风险色变的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对风险和风险控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改变一些不科学的观念,才能够解放思想,推进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事件的反思

谈风险色变源于我国期货市场的试点初期,当时出现了几次著名的事件,如苏州红事件、天津红事件、327国债事件、海南天然胶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使得国家决定对期货市场治理整顿,并且实施了最严厉的行政、法规措施,直接导致期货市场的萎缩。

我国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不按期货市场的规则去交易期货品种而出现的问题,典型是327国债事件,上海证券交易所用现货的规则和交易系统交易国债期货,没有实施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等,违背了期货市场的规律性,所以受到了惩罚。另一类是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去调控期货市场的风险和价格而造成的风险事件。如苏州红、天津红、天然胶事件是典型的案例。在交易所刚开始试点时,领导者们对价格有一个主观的看法,利用交割手段调控价格,主要是限制交割的实物量、控制会员的交易头寸来影响价格,若交易所领导人的主观判断出现了错误,市场交易就会不正常,引起上级领导干预。此时,交易所又不得不出台临时措施,反谓控制风险,使市场出现崩市或强行平仓,真正地出现了风险。总而言之,这些风险是交易所对价格的调控和规则朝令夕改出现的问题,和期货市场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我国期货市场上出现的风险事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长官盲目决策,张冠李戴,用现货市场的办法上市交易期货品种,最明显的例证是国债期货在上证所交易出现了问题,而在几个期货交易所上市运行则非常正常。(2)交易所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办法管理期货市场,往往出台一些临时措施调控期货价格,在调控价格中积累了风险,导致市场出现违背“三公”原则的事件。(3)初期的期货市场构造不合理,当时大多是区域性市场,大客户直接进场交易,没有形成市场的金字塔构造,交易所直接面对客户,并且指导或影响客户尤其是大客户交易,一旦一方交易方向出现错误,交易所只好出台临时措施不让它亏损过大,也就是以控制风险的名义直接调控期货价格,出现所谓风险事件。因此,每一次风险事件的发生,都会有碍于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4)对期货市场运行规律认识浅显,市场的主体行为错位,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一旦行情变动不利于另一方,交易所直接上阵,出文件控制风险,交易所无所无包,作用万能,将“权利”集于一身。

二、治理整顿后风险控制的变异

治理整顿之后,期货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1998年之后,没有再出现大的事件。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监管思路发生了变化,按市场的运行规律办事,不再听信所谓“期货价脱离现货价”、“多逼空”、“空逼多”等个别的市场参与者的告状,不再对价格变动进行政干预。(2)交易所规则和行为规范化,在交割方面,不但不控制卖方的实物交割,也不控制买入交割,并且交易规则一旦确定,不能任意修改,出台临时措施。(3)期货经纪公司行为规范化,依规经营,诚信经营。(4)投资者理性化,盲目投资、听信谣言做单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

然而,我们在实践中仍然听到关于风险的议论,那么,它又源于何处呢?

第一个原因是过去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市场的发展有思维定式,如某月持仓量大,就被认为有风险,出现一些危言耸听的传言,什么期货价脱离现货价等等。而CBOT某一个农产品的持仓量是我国的10多倍,交割量达上百万吨,也没有出现问题。实际上,期货价与现货价不一致是因为限制交割所造成的,若放开交割,对进入交割月前一个月的持仓有追加保证金的制度和有序的减仓制度,而且是制度在前,不出台临时措施,不可能出现什么期货价与现货价脱离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交割环节和交易规则还有一些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地方。在交割环节,交割库的行为现在仍不规范,一方面是我国一部分交割库没有职业道德,不遵守规则,参与期货交易,而且主要参与交割月份的交易,以套期保值为名,大量进行实物交割;另一方面,我国的交割库大多是国储库,存在着将国储的粮食借用或用轮库的名义变成仓单,即期货市场上广为流传的“假仓单”。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这些假仓单的制造者们临近交割月即抛出“假仓单”,待市场价格暴跌后再买回来,粮食未动即可赚钱。

第三个原因是期货市场的构造还有不合理之处,风险控制的主体易位。在治理整顿过程中,我们为了查处大户、让交易所更有手段进行监管市场,基本上将期货公司的作用取消,使期货市场的金字塔构造出现了变异,交易所直接面对客户或只有一个经纪层次,将风险集中于交易所,中间缺少了层层化解风险的机制。期货市场是一个化解风险的市场,它本身存在着多空双方的交易,用保证金制度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然而,价格的变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时受世界政治、军事、经济事件的影响,将会很剧烈地变化,从而引致某一方的一些客户出现支付问题,若期货市场是金字塔型构造,层层动态地分散风险、控制风险,不可能有大风险传递到交易所。否则,就有可能因价格客观上的变动而引发交易所出现风险。

第四个原因是我们目前有一些规则还有悖于期货市场运行的规律性。我国期货市场的法规是以借鉴国际市场的惯例为基础的,最早的规则设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的专家们借鉴CBOT和LME的规则,结合我国的贸易实践而形成的,后来在治理整顿的过程中,用许多计划经济的办法对期货市场加强了控制。有许多规则如客户的编码制度、会员的限仓制度、一级代理制度、期货公司的权力和义务不对等、期货主体易位等等都必须尽快修改。

三、还风险和风险控制本来的面目

期货市场的风险可区分为:(1)正常的价格波动风险。它指由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作用而引致的价格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例如农业气候变化、种植面积、需求状况、经济政策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价格变动,中东战争、欧佩克的减产等因素变动导致石油价格上升,都是正常的风险。投资者如贸易商对这些因素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投资,无论盈亏都是正常的。(2)受非系统性不正常因素造成的价格风险。如交易所朝令夕改导致的价格就动、交割环节有人借用国家储备粮打压市场、多空的某一方造谣引致市场的恐慌而导致价格这变动等等,都不是系统性风险,是外生变量强加于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东西。

在区分两类风险之后,风险控制的重点就不言而喻了。所谓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是控制那些非系统的风险,防止这些因素进入期货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之中,保障期货市场发挥功能。这也是期货交易所的一项重要职责。控制了非系统性风险,交易所才真正的规范化运作。若交易所去控制正常的风险即价格就动,则只能酿成人为制造的风险事件,重蹈历史之覆辙。

非系统性的风险还与宏观经济运行密不可分。从我国期货市场的实践来看,1993~1996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矛盾是治理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经济条件在期货市场上表现为交割月空盘量和交割量较大,即在某一个时点上空头认为远期某月价格已超过了目前的现货价,于是便抛空保值,并没有计算时间的持仓成本,被套后将现货注册成仓单交割。1997年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矛盾是治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在期货市场上表现为临近交割月空盘量小而交割量大,即由于资金有限谁也不愿在近期交易,害怕接货,于是,有些投机者便借用仓单的砝码找压市场获利,使期货市场的交割率大大高于国际期货市场。此时风险控制的重点应该是控制投机性打压市场的实物交割,不让储备粮转换、陈化粮进入市场。因为此类投机者可以无本经营,即借国储轮换之机,将无资金成本的粮食抛入市场获利,4个月之内买回仓单货不动而盈利。

控制非系统性风险还需改革现行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则,按国际惯例办,对于大户、中户、小户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实行大户报告制度即可,即某一个大户持有头寸超过全场15%之后,可以向监管部门讲明理由,只要理由充分,监管部门要保证其合法交易权,而不是去查什么分仓,对会员限仓。

标签:;  ;  ;  ;  ;  ;  ;  

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再探讨_期货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