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中的心理演变与思政教育的自觉策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觉论文,冲突论文,心理论文,文化论文,思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13)02-0039-05
大学是当今文化变革时代文化冲突最为集中的所在,而大学生是感受当今剧烈文化冲突最为直接的群体。多质性的文化在校园内外交织碰撞,不仅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他们或者选择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而走向心灵的解放;或者因为难以选择,又无法平息已然发生的冲突,而陷入心灵的困境。面对这样的状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着清楚的了解,更应该反省自身的文化观念、文化立场与教育行为,并在这些冲突面前做出自觉的策应,自觉的调适。这不仅是解决大学生文化心理冲突所形成的问题的必需,而且是提高自身教育价值的必需。
一 大学生文化心理冲突的基本状态
在近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及心理普查、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大学生群体在大学这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经受着来自于多方面的、不同质性的文化冲击。冲击之下,有的人可能以平和的心态做逐渐的甄别、选择与吸纳,并将其中富于生机的文化元素为我所用;有的人则在冲突之中或偏执一隅,或无法调和,或迷失自我,乃至于酿成心理问题、心理疾患。如果暂时撇开个人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不谈,仅从这种心理冲突的角度来审视,与大学生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文化心理冲突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西文化交织形成的心理冲突
东西文化在思想本质上有许多互通之处,那是人类思维与思想的相通性所致,也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共同追求所致。但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价值观、历史认识论、政治认识论、社会认识论等方面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就是文化的“通性”与“间性”的问题。本文无意于去梳理这些差异的具体所在,却必须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以最为积极的心态接受西方文化,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他们的价值观与认识论发生了与我们的期望不同的改变,而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所坚守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及符合于现代中国需要的特色化的现代文化观念,必然与之形成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人生态度,甚至于伴随着其它影响因素的介入,有可能导致诸如偏激、不满、愤懑等等情绪的形成,并迫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和生活行为。
(二)传统与现代文化更叠形成的心理冲突
虽然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得到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我们正体验着传统与现代文化更叠所形成的心理冲突。比如,传统文化观念中诚信、节义、孝敬等一些重要的人格信条在与特定的新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新人格信条相互碰撞。又如,传统的价值观中君子固穷、以义制利的观念在与急功近利、追逐私欲的潮流相撞击。此外,传统审美观念中以对称为美、以和谐为美、以雅致为美的观念,在与种种反美以为美的观念相矛盾。这些不仅表现在观念形态上,并且以新的格言形式在大学生中流布,甚至已经相当充分地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当中。毫无疑问,文化是一种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的精神现象,我们不能否认古今文化的碰撞,会导致许多新的文化质素的产生,会推动我们民族思想与文明的前行,但我们又不能不重视传统文化观念的良质如果被丢弃可能造成的巨大缺憾。而古今文化更迭所带来的心理冲突,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现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在比较大程度上秉持着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一些精神与观念,我们都在试图用我们曾经认可的那些文化内容匡正不断变异的大学生的观念与行为。我们或可能常常以过来人的口吻和先验者的认识教育年轻人“我们过去如何如何,所以你们应该如何如何”,然而,我们正遭遇着强烈的反击:“这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是老一套的思想!”于是心理冲突就有可能酿成心理深层的难堪,有可能影响到外在行为的叛逆。
(三)政教文化与娱乐文化碰撞形成的心理冲突
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做为公民都必须面对自己所置身其中的政教文化,包括社会制度、主导思想、公众行为等等方面的政教文化都必然以巨大的内在传递力量和外在输送力量到达于公民的心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在大学里传输政教文化的最直接、最核心的部分。我们设置了一批相关的必修性课程,我们规定了基本的课程内容,我们在按照既定的口径与步骤向学生进行楔入性“教育”,我们也按照这种政教文化观念在学生管理之中推行我们的教育。
然而,正像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样,另一方面,以娱乐为主旨,以放弃思想、拒绝崇高为特征的娱乐文化却在以极为强势的吸引力、极为快捷的感染力影响着年轻的大学生。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教育的话,它是以自然化传输与自愿化接受为特征的,而它与政教文化碰撞所形成的心理冲突,也不断地反映在大学生对人生的认知、对世界的评判上。
(四)城乡文化差异形成的心理冲突
大学生来源于界域区别非常明显的两大块:城市与乡村。这个很自然的现象所引起的影响过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但是,在大量的接触中,我们感受到城乡文化差异在大学生中所可能形成的心理冲突。中国的城市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也是经济生活条件远高于乡村的区域,它所形成的文化观念相对来说进步一些,科学一些,虽然城市也存在着诸多的文化缺陷和文化陋习。中国的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然而相对于城市来说,它毕竟还要滞后很多。尤其是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乡村所形成的观念误区还被家长们程度不同地传导给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带着明显的乡村文化烙印来到城市大学中学习,并几乎一致地期望自己通过大学的教育,将来走出农村,融入城市,使自己和后代都成为城市人。
然而,他们又要经受城乡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冲击。比如:在福建农村非常顽固而普遍地流行着男儿传宗接代的观念,读书是为了赚钱,会赚钱不必太多读书的观念,上大学就是为了改变农村身份的观念等等,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弟,使他们在大学与城市文化的氛围之中,就多了一些包袱,形成一些不易排除的焦虑。焦虑或可能转化为压力与动力,又有可能转化为心理障碍与问题。
如此等等,这些文化心理的冲突,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诱因。而“这些冲突不仅难以认识,不仅使人感到无助无望,还具有叫病人害怕的分裂其人格的力量”[1]。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或者关注到了,认识到了,或者还没有予以应有的关注,没有对这些激烈的文化心理冲突予以清醒的认识。
二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文化心理冲突应有的文化省察
在充分认识这些文化心理冲突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关系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则应该进一步作出自身的文化省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处于改革之中,但是,往往只是一些枝节的、方式方法上的有限改革,要面对大学生如此剧烈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冲突,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对自身进行必要的文化省察。之所要进行这样的文化省察,思想前提是,大学教育在整体上应该是一个既配置科学而又充满了内在自由的文化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被安置在这个体系之中,所以,应该通过自身的省察发现与这个体系的矛盾之处,发现其与学生文化心理冲突的纠结之处,以便寻求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该省察到在这些文化心理冲突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为冲突的一方,强行介入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之中,还是做为冲突的分析者与调停者和学生一起面对这些冲突,并寻求冲突的解决办法?这样讲所涉及的事实是,纵然学生的文化心理冲突是由各种社会影响、各种文化因素介入所形成的。但是,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些冲突的时候,我们或可能没有把自己当做冲突的分析者与调停者,以科学教育的心态和智者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冲突,平息这些冲突,甚至学会从这样的冲突中获得思想与情感的生机,我们相反地可能因为自身的文化立场、文化观念的束缚,恰好成为介入这冲突的一方,加剧了这样的冲突。因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守明确的教育目标,要坚守主导性的价值观念,要坚守既定的思想认识。
其次,应该省察到,大学教育的文化体系是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思想的自由论争为特征,以智慧探寻与传导为目的的文化体系,这是它得以构成的必然规律,也是它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其课程教学,还是其管理教育,都应该融入这个体系之中,并与这个体系在思想上、认识上达成实质上的一致。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放弃它的主导性价值观,放弃它对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是说,它应该在思想本质上,把自己也化为大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同样用科学研究的态度、自由论争的方式来开启学生的智慧,来传导自己的主导性价值观,并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遗憾的是,我们在这一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够,或者还留有巨大的欠缺。比如说,当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及其规约下的社会政治意识,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得到体现的时候,我们明显感到我们的社会政治意识受到了社会政治现实的严峻挑战,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直面这种挑战,却期望以大剂量“说教”与“道德独自”来赢得大学生的教育信任,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目前大学的教学方案中,普遍设置了五到六门之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在事实上都往往与其他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处于不太容易契合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对此进行省察,那么,在整个大学教育文化体系面前,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可能变得既强悍而又无力,既丰富而又苍白。再次,应该省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楔入性、重复性教育与拒纳性接受的冲突,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曾在拙文《接受心理的时代变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指出“不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怎样的主导性、原则性、严肃性等等特征,都应该追求它的实效性。而当今大学生接受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引起了他们心理期待的改变,如果我们不重视这种改变,并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我们的改变,就极有可能引起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失落,并逐渐演变为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对待和疲惫应付,自然就会降低我们的教育效果。”[2]我认为,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变。
非常清楚的事实是,现今学生从中学起,就要重复地面对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教育,要接受许多相关的考试。这种教育到大学阶段更为密集,更为强化,并一直延伸到他们的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研究的硕士、博士阶段,他们的接受心理已然疲惫,甚至于产生了拒纳性心理。所以,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没有足够的察省,改革的效果自然难能体现。同时,在前文所提到的“政治文化与娱乐文化的心理冲突”之中,如果我们还是简单地据守着政治文化的立场,却不能适应大学生中已经普遍形成的“愉悦接受的心理文化”[3],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化现象恐怕难以改变。相反地,有一些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他们的课程之所以受到普遍欢迎,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了这样的文化省察意识,并极力将自身在实质上融入到大学教育的文化体系之中。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
当我们对当今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冲突有了足够的省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有了足够的省察之后,应当进一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策略上的改变,尤其要思考文化融入的问题。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是指当它与理想的大学教育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的时候,应该考虑从一些根本的方面对自身做出重大调整,力求使自己能够成为我们理想的大学教育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能够与之相通相应,相得益彰,使整个教育文化体系发挥出更大的实践能量。
当然,这里之所以用了“理想的大学教育文化体系”的说法,又是因为,我们现今的整个大学教育文化体系同样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即使是本来纯粹的科学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主导思想上、教学方式上也都有明显的或特别重大的缺陷,因而也有纠错补漏的必要,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这种理想的教育文化体系的间隔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更需要积极地调整自身的姿态,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个体系之中,至少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间隔,既实现自身的教育目的,也为整体的教育文化背景下更优质的学生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从大学生文化心理冲突的现实出发,从理想的大学教育文化体系的构想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刻的文化省察之后,要实现自身的融入,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新的思考和作为:
(一)实现从思想楔入到思想交流的改变
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冲突,其实最主要的不是心理感受的深层冲突,而是思想认识上的深层冲突。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中据以为准则的思想与当今大学生多元的、不同质性的思想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冲突,甚至还刺激出一些尖锐的对立,这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的事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还是坚持思想楔入式的教育立场,我们不仅解决不了与他们之间的冲突,反而有可能加剧这种冲突。所以,必须实现从思想楔入到思想交流的转变。
这里所说的思想交流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思想交流,而是指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推出自己的思想,而是直面我们的思想与学生的真实思想的差异,将这些差异作为我们教育的前提和认识的前提,去力求寻找缩小这种差异的途径,即使我们还没有办法说服那些和我们隔着代沟、发生着心理激变的年轻人,让她们认可我们的思想,至少要让他们能够明白:我们和他们所秉持的思想都有存在的理由,都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各自修正自己,使双方在朝向真实、朝向真理的探寻中各自都能有所进步。
(二)实现从文化自守到文化包容的转变
这是与前一种转变相随而来的另一层面上的思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长久地向受教育者楔入我们的思想,而且还坚守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立场,我将其称为文化自守。而当我们要将其转变为真正的思想交流的时候,那我们就必须同时做到从文化自守到文化包容的转变。
所谓的文化包容是指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各种质性的文化在大学生心理中发生的回应,容许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文化立场面对世界,面对我们,面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大学教育文化的精神本来就应该是学术自由、思想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融入其中;而且是因为即使在主导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包容能够在质性不同的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或交锋中激发出新的思想,产生出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当然,也能够展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自信。
(三)实现从思想教化到智慧开启的转变
大学教育文化的本质是启人以思,更是启人以智,也就是说必须是一种充满着智慧的以启迪学生更高智慧为目标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融入这个体系之中,当然也必须是以自身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如果仍旧以教化为目的,就有可能游离大学教育文化的根本精神。
而从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来说,同样地,我们必须在直面这些冲突的时候,以充满睿智的政治观、历史观、社会观或者价值观,以充满着睿智的表达方式释疑解惑,激浊扬清,来帮助他们建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信仰与热情,建构对于自我、社会、历史、政治等等方面的科学认识,那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教育文化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也才能在解决学生的心理冲突、心理问题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应该解决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与学生心理、与大学教育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这样的冲突解决了,才能去面对学生的文化心理冲突,面对学生种种的心理问题。“能够在体验冲突时又意识到冲突,尽管这可能叫人痛苦,却可以说正是一种宝贵的才能。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更大的力量。”[4]这应该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收稿日期]2012-11-30
标签:教育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冲突管理论文; 心理冲突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文化论文; 政治论文; 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