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陵原中学,721001)
摘要:目前,语文教学投入与产出成反比。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改变之:既要科学设计问题,又要努力实现由教师提出问题逐步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过渡,更要促使学生不断“生疑”。如此持之以恒,定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科学设计 过渡 不断生疑
语文教学由于它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特点,所以在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又要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因此任务繁重,所占的课时最多,教师花费的精力也是最多的。然而,其教学的客观现实,却不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尽管广大语文教师做了不懈的探索,但许多陈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因此,冲破死板的语文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充满鲜活气息,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当前的首要任务。而问题教学法则不失为一条好的策略与途径。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对此可以做这样的界定: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呢?笔者认为:
一,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的任务。
提出的问题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但是,几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整堂课,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科学设计,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问题性水平高,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低,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必须有一个弹性限度,不能高到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智力操作任务那样一种程度。问题性水平的高,应高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这就足够了。否则,学生的智力操作难以启动,到头来是徒劳无益。
二,必须实现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过渡。
语文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就是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起来,最后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要达到这一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要促使学生不断“生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人说的“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等话,就是阐述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可能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师来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生疑”呢?我认为:其一是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例如鲁迅作品《故乡》这一篇课文,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教师可以这样点拨的: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但却要他来做劳动的帮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吃不够?如此连串的几个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立即会明白:原来这一句话里还潜伏着这么多的问题,怎么我都没有想到呢?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点拨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代学生发现问题,倒不如说是鞭策学生认真读书,促其在今后的读书中自己生出疑问来。其二是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学生由于闭锁心理、爱面子、爱虚荣等心理因素往往不敢提问。所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可以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问的实例启发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且是取得学业进步的关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体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教师在对待学生提问的处理上应该是多鼓励多引导,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细小和琐碎、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无关等,不要指责,而要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提问质量不高,往往是对所学内容尚未仔细研读造成的,因此要提“明确目标、仔细研读、瞻前顾后,探微发疑”,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对课文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细细体察。要求他们从这个熟读精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三,应以“问题教学法”为龙头,带动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任务,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多样性,任务的综合性决定了方法的综合性。因此,把问题教学法孤立起来,以为用它可以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以致于排斥其它方法的运用,这是不正确的。客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的。因此,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其它教学法的带动作用也是必然的。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也为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开辟道路。目前许多传统的讲读正在逐步向“导读”转移。而整个导读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实质上就是问题教学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读”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和笔者前面给问题教学法界定的“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这么说,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实际上也为“导读”法及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开辟道路。
实践证明,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有才智,从而为学好语文知识和各门学科奠定了智力基础。现在大家都把眼光盯在教材的改革上,想从教材的改革上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材固然重要,但教法更为重要,一部好的教材可以把它教“死”;反之,一部较差的教材也可以把它教活、教好,关键在于怎么教。语文教学出路在于教法的更新,而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好方法。
论文作者:焦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智力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发现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