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翠竹小学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小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从被授予的知识量的堆积,转到有效地运用种种资源、积极的与他人合作,求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学力目标从“知识量”到“实践力”的刷新与转型。
【关键词】:课堂研究 音乐教育 音乐核心素养
【背景分析】:“核心素养”作为当今国际教育界的潮流,勾勒了未来新人的形象— —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规约了学校教育的课程发展与教学实践。倡导给予“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与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诉求,这种诉求说到底就在于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课堂研究“的成效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对于课堂世界的洞察,以及他们对与课堂创造的挑战精神与实践智慧。
一、课堂研究新视点
1、课堂规范——从“失范”到“规范”
21世纪是课堂变革的世纪。新课程改革已经10多年了,但我们的基础教育界,有人还在振振有词地坚持“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其实,道尔顿曾经批判,把课堂沦为一片墓地的“墓地式课堂”与“墓地式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培养真正的人才的,这些人不看看我们今天正身处怎么样的一一个时代。
“课堂改革’是当今世界课堂变革的现实,也是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要从课堂规范切入,结构国事的课堂规范,建构新的课堂规范,包括音乐教师研修的规范。想要变革必须要靠音乐教师自身的变革,靠学校层面的草根式变革,保障每个学生的基本人权——“学习权”,保障每一位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以“课例研究”为核心的校本研究让每一位教师将“听课堂、评课堂、读课堂,写课堂”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这样有效的教学课堂就打造出来了。
2、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新支点
单元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他是一个需要经历重重迷茫、困惑、冲突、感悟、发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由此产生新的变革、扩大、深化和再创造。作为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正是需要这样的过程来修炼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智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单元设计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结合音乐教材制定合理有效的单元设计就决定了单元目标的解决成功。
3、课堂评价——打开课堂潘多拉盒
学校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分三个阶段: 计划、实施、评价,这三个阶段当然下是线性式的,而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展开的过程。因此,探讨课堂评价的目的是实现课堂变革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些问题对于每教师而言,无异于一个严酸的挑战打开“课堂评价”的潜多数盒的挑战。
二、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音乐教师的课堂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根本路径。“授业研究”是以学校的基本活动--授业——为对象,旨在改善授业、锻造教师的实践能力。授业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实践。
“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这三者的关系唯有有了授业的实践,才可能结合起来。有了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才得以成立;而”授业“本身,自然意味着教师的参与。也就是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必须记录并反思自身的实践。
进行考察与反思:应当怎样理解学习内容;(3)旨在促进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互动的影响方式。同学习者的互动,不仅是建构关系的手段,而且是准确把握学习者的理解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音乐课程中,教师授业分析合理到位绝对了音乐课的成功,紧密的将教师、学生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授后并进行及时的反思与分析,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音乐课堂教育。
在课堂研究中,作为音乐教师借助日常的课堂研究,不仅打造自身的教学实践力,同时也打造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研究“是同那些扭曲课堂研究的思想及其市里展开博弈的一场斗争。”应试教育“最后的堡垒就是课堂教学,课堂不便,教师不会变;教室不变,学校就不会变。换言之,课堂变了,教师才会变;教师变了,学校才会变。整个音乐教育大环境才会焕然一新。
论文作者:于萍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音乐论文; 素养论文; 学习者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核心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