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双重意蕴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双重意蕴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双重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3)04-0034-04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挑战

(一)全球化在经济方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经济安全面临挑战。国家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国防安全、军事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成为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一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从而使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二是金融安全面临挑战和风险。参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最为直接的冲击来自金融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之中,国际金融对我国金融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旦某个经济体发生金融动荡,金融风险就会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区域甚至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金融受到外来金融危机冲击的可能性增大。“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社会的不稳定,而金融和工业的基础结构从最乐观的方面来看往往也是不稳固的。”[1]

2.我国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优势的强大压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在这些方面,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经济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优势。虽然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全球第二,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是高度发达的、高度集约型的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水平都比较高。而我国的经济仍属于发展中的、粗放型的经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水平比较低。科技方面,特别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高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占有巨大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全球化在政治方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全球化条件下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2](P311)这已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所证实。但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面临着当代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由于苏东剧变所引起的当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更加助长了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一些敌视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气焰。他们亡我之心不死,一直对社会主义国家存有敌意,并长期推行遏制、西化、分化与和平演变的战略,企图消灭社会主义以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邓小平曾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2](P311)可以说,当代全球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说,这对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2.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与安全构成威胁。在国际交往中,“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2](P348)。苏东剧变以后的当代全球化对包括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这些国家主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支持全球化的人还是批评全球化的人都认为,各国的日益一体化导致了民族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独立程度的降低或者国家主权的丧失。”[3]因为全球化仍然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本身又具有开放性和渗透性,而国家主权具有排他性和专属性,很显然,这两者之间会发生矛盾。当然,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绝不意味着主权过时和民族国家的终结,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融入全球化只是为了获取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成果,绝不能因此丝毫损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4]

3.党的执政能力面临全球化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与核心地位。这种地位决定了其对我国的政治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球化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主要来自于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国内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民众政治认同的影响和冲击。一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腐败问题严重威胁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我国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国内的政治经济根源,也与对外开放中的消极因素直接相关。“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5]二是全球化引起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增大了执政党对人民群众政治思想整合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时他们也拥有与执政党不同的利益和理念。这样,就增加了执政党整合民众思想的难度。

(三)全球化在文化方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我国主导意识形态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进程中,已经深深地在中国社会扎根,成为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的共同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各种文化的涌入,这种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由于全球化过程的加深和文化交往的加大,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在文化问题上暴露得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上、科技上取得了在全球的优势。它们正是凭借这种优势在全世界推广其文化产品,加强文化渗透,借口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竭力传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严重冲击了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2.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念、精神、价值、理想的重要支撑,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新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6]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文化产品向我国大量倾销,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尤其是美国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皮尔·卡丹时装、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消费性文化在中国流行,挤压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资本主义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软件和联系。它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交流空间。”[7]

二、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全球化在经济方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

1.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为我国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5](P519)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也必须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2](P90)。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加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我国必然获得更多利用国外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人才等)的机会。

2.积极参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在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最终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的同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从而开启了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为了在国内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而且在国际上,也为我国积极应对和融入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条件。然而,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够完善。因此,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关市场经济的做法,为我所用。在这方面,当代全球化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巨大机遇。

3.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8](P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和它的历史进步性,就是不顾一切地发展了生产力,在外延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内涵的即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是以同时牺牲和破坏环境与资源以及劳动者的生存条件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尽管很不情愿,但是,为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也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融入当代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当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维护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全球化在政治方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

1.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的机遇。“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8](P25)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本质区别,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9],但两者又有一定联系。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虽然按其阶级实质来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的共同的阶级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形式上,毕竟也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在坚持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体性质的前提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主政治”建设的“政体”方面的某些形式和经验,就仍然可以值得我们去借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全球化为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机遇。

2.全球化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推动作用。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根本上来说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相适应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支持;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配套进行,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改革大业的成功。

3.全球化对我国的法治进程起着推动作用。在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法治和民主一样,也都具有自己的阶级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必要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任务。同时,这也是我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人权和法治等领域内开展国际对话和交流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立法与资本主义的立法在本质上本来应当具有根本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性质。但这并不排斥在立法的形式上对于资本主义立法的借鉴。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多地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立法的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立法体制的民主化、立法行为的程序化、立法技术的规范化等法制建设水平。

(三)全球化在文化方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

1.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事业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一个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现代文化正在形成和发展。

2.全球化有助于丰富我国的文化生活,增强我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为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交融,可以使这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从中借鉴和吸收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因素,必将使我国文化增添生机与活力。

3.全球化有助于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文化积淀较为深厚,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这些文化成果经过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指导下的批判继承、发展和创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和广大,这些文化成果不仅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全球化为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全球化这个平台,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宣传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特别是文化成果,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彰显出其自身价值及全球意义。

标签:;  ;  ;  ;  ;  ;  ;  ;  ;  ;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双重意蕴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