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型社会理念_课程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型社会理念_课程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学习化社会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论文,教育课程论文,理念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化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Hutchins R.W)在1968年提出来的。他强调指出,学习化社会是以“社会全体成员充分发展自己能力为目标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念,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同时,“要使个人继续成为有人性的人,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自70年代以来,迈向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性教育思想。进入90年代,学习化社会理念正在发达国家逐步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和策略。

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迈向学习化社会重要途径的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使其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正如波兰著名教育哲学家苏科多斯基(Suchodoscki)所说:“着眼于未来的教育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条:目前的现实不是惟一的现实,因而不能构成教育的惟一要求,着眼未来的教育精神超越了目前的范围,以共创明天的现实为目标。”我们应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日本已将发展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和教育政策。无论重视程度,还是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措施的完备程度,均处于世界前列。它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以“重视个性”为原则,以构筑“终身学习化社会”为目标,这样就要求以下诸方面的配合:各类别教育要成为水平整合的系统;各阶段教育应成为垂直连贯的系统;个人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要规划个人终身学习的课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实践中就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适应全民需求,增加各种类型的教育设施;适应终身学习,提供人生各阶段不同的教育机会;适应继续发展,规划积极创新的教育形态,充分运用终身学习资源,适时提供学习咨询辅导的机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终身学习导向的教育设计相当重要,而且必须有整体性的规划与协助。尤其是要落实到学习者个人的能力与习惯,必须有妥善的课程规划,才能事半功倍。就教育实施的体系而言,大略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类,具体到整个课程规划和实施特点如下。

1.家庭教育——固本强根

①通过亲职教育,加强父母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了解,从而在家庭中培养终身学习的基本观念;

②加强家庭的文化环境气氛,提供多样化信息渠道,以启发子女终身学习的态度与习惯。

2.学校教育——扩展领域

①以终身教育作为指导原则,改进学校教育的目标、课程、教材、教法及评估,以奠定终身学习的必需知识,建立知识学习的态度,并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②高等教育机构宜开设非传统学习课程,采取多种入学方式,以鼓励成人重回学校就读;

③学校教育资源宜向社区民众开放,提供民众继续学习和进修机会,支持民众终身学习活动,使学校与社区相结合,成为学习社会化的共同体。

3.社区教育——全面成长

①建立专门性成人教育机构,以提供成人进修生活与工作之新知,满足民众继续学习的需求;

②鼓励非正规教育机构及大众传播媒介加入学习提供的行列,以扩展民众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个人的继续成长;

③建立社区学习资源中心,提供自学教材,支援民众的终身学习活动。

4.建立制度——持续发展

①通过大众媒介宣传终身学习,启迪民众将教育作为人生全程的规划;

②各级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采用远距离教育策略,运用传播媒体与电脑网络,发展远程教育体系,提供开放学习机会,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相同层级的平行转换以及不同系统间的直接转轨制度;

③正规、非正规及非正式教育系统宜开拓相互交流及衔接的渠道,使各种教育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④建立学力鉴定制度,以鼓励成人自学,并成为非正式学习活动转换为正式教育活动的重要渠道。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当前教育存在如下问题:(1)囿于教育阶段的概念,欠缺终身学习的理念;(2)偏于零碎知识的记忆,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3)限于学校教师的教导,欠缺自我教育的训练;(4)仅于升学文凭之追求,未及目标理想的追求。为此,课程规划重点突出了以下几项内容:以终身学习为教育目标,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关键能力为学习内容,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以自我教育为学习方法,帮助每个人规划自己的休闲生活和学习内容;以学习能力为评量指标,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观念、态度、方法和技巧。

1997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汉堡召开了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主题就是:“成人教育:21世纪的关键。”并且指出:“成人教育将变得更加有力量。它是通向21世纪的钥匙。”“成人教育已不仅仅是更新和丰富知识的手段,也是促进有效的民主和积极的公民意识的工具。”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必须调整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估,培养国民终身学习的习惯、态度和方法,使他们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方法与习惯。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终身学习资源,适时提供学习咨询和辅导机会。

1.在课程目标上,树立网络系统意识

学习化社会既是一个系统,又是一个网络。在这种网络中,学习者对生活采取一种学习的取向,学习网络运用于广泛的教育资源,帮助学习者发展学习兴趣并认同学习。1996年范德济(Van der Zee.H)提出实现学习化社会的支持系统,即实现并充实学校环境,重新设计课程,这就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弹性要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这就使课程目标的网络性显得更为突出,即课程应考虑到学校、家庭、社区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到多方面的需求,既要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原有知识,又要掌握好现代知识;既要处理好理科知识与文科知识的关系,又要实现个人需要的发展;既要培养教育对象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又要注意到教育周期性和有效性。

2.在课程内容上,树立成人教育意识

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其他任何教育课程所无法企及的。这是因为成人要尽快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尽快适应个人角色转变的要求。因此成人课程必须注重超前反映,保持高新水准;针对不同对象,确定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动态调整。我们应该拓宽课程领域,在保证课程质量前提下,做到应用型与学术型课程的有机结合。成人高校在课程内容上应开设成人取向(adulted-oriented)的学位课程,其方式有:(1)提供自我导向学习的机会;(2)承认经验学分;(3)重视课程的结果,而非过程;(4)多样化的行政安排;(5)师资多样化:从个别的、业余的到专职的均有。

3.在课程设置方法上,树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意识和远程教育意识

社区教育是实现并完善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促进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集合、协调和互动,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网。成人高校要从社区成员观念更新和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的内在动力出发,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使社区真正成为成人教育富有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上海师大黄云龙教授提出一套四类课程体系构想,即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课程、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家政教育课程。另外,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特别是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成人高校要注意多媒体课程系统软件的开发,使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进入互联网,取得指导和反馈,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成人教育要以高技术互动的形式展示、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学习的过程,通过参与实现自我发展。

4.在课程评价上,树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意识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可测性,即在运用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评估,及时了解其实施情况和效果,从而采取措施,保证其质量;在其教育结束后,可采取追踪调查等了解教育对象在实际工作中能力提高的情况,从而调适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应该从质量与效果两方面对课程作出价值判断及提出改进对策措施,主要有两个层面意义:评价学习者的满意度和课程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作用。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到成人高等教育培训系统的划分。由于终身学习化的影响,我国的终身教育系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系统、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行业规格教育系统、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教育系统。而第二种课程设置将成为时代的永恒主题,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职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法》)对家庭和个人而言,职教“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黄炎培)因此评价时,要注意企业的学习化组织问题,实现“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团体学习”,从而使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由学习者推动的过程”。□

标签:;  ;  ;  ;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型社会理念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