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9月24日,圆创教育在武汉常青一中面向全国5个省区近100所学校开设了“翻转课堂示范引领”教学观摩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呈现了两节“热力环流”公开课,提供了翻转课堂在地理学科运用的鲜活案例。本文以其中一节课为例,对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导学案”、微视频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特征、要求等进行了分析,并特别对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课前与课内教学内容合理分割”“课堂教学创新设计”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的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江苏省苏州市木椟中学的马莉莉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下。 1.实用的“自主学习导学案”,为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首先,从马老师的“自主学习导学案”结构(见表1)来看,此类学案具有“目标明确、学法具体、过程环节清晰、激励作用明显”的特征。首先,从达成目标来看,其叙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具有可观测、能落实的特点。 达成目标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和完成导学案来实现。如马老师设计的达成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实验视频”和完成任务一,知道并能够说出什么是热力环流。 (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任务二,能够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热力环流的主要环节,比较等压面的变化特征,并能够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可以看出,马老师的达成目标设计,既指明了学习的路径,又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达成目标仅指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并不是本节内容需要达成的全部目标,其余目标需在课堂内完成。 其次,从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来看,学生对课堂上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是能够产生期待的,如马老师的预告:“自主学习检测→切洋葱实验研究→进阶拓展→评价反思”。学生面对这样的预告,应该能够知道课堂上将要做的事情,“自主学习检测”将对学生课前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切洋葱实验研究”将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和尝试的动机”,“进阶拓展”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学习评价”会带来更好的激励作用。 再次,从学习任务的设计来看,有如何学的途径,有学习的具体指导,过程环节清晰,容易上手,利于自主学习。如马老师的学习任务一: 观看“实验视频”,完成下列要求,并填写表2。 (1)观察实验1与实验2中的烟雾是如何飘动的,并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制出烟雾的飘动方向。 (2)观察两次实验在条件上有什么不同? (3)比较两次实验条件与现象的差异,你知道烟雾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吗?请写出你的结论。 很显然,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和完成表格内容,能够完成“知道并能够说出什么是热力环流”的目标。 最后,从达成“目标一”与“任务一”的设计看,两者具有一一对应的特点。这也是“自主学习导学案”设计应特别注意遵循的原则。 2.有针对性的微视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马老师设计了两个微视频供学生课前观看,一是“实验视频”,二是教学视频。其中,教学视频主要体现的是热力环流的环节,气压的细微变化,气温、气压、海拔等的相互关系。这两个视频虽然时间仅几分钟,却创设了重点、难点突破的情境,可以供学生反复观看。 3.创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拓展 马老师的课堂教学共包括“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其中四个环节主要为“自主学习检测→切洋葱实验研究→进阶拓展→评价反思”。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检测”。方法是:用投影展示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提示答案”,学生完成相关题目,自觉进行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后展示答案。教师发现学生答案有冲突,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的任务——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磁贴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组合活动。拼图重点强调了“温度、气压、气流”间的关系。学生热情高涨,讨论、交流到位。最后,教师组织“解惑·抢答”活动,强化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 第二阶段“切洋葱实验研究”。实验用品:每组洋葱两个、蜡烛一对、小刀两把。实验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内化。实验方法是每个学习小组再分为两个实验对照组,要求一组切洋葱时使用蜡烛,一组不使用蜡烛。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描述切洋葱的感受。学生积极性高涨,争相发言,描述自己的亲身感受。在各小组充分交流感受之后,马老师又提出画洋葱的位置以解释实验感受的要求,从而使实验活动进入高潮。最后,各小组均用画图的方法,从热力环流原理的视角进行了充分解释,效果良好。 应该说,实验活动所生成的热力环流图像,即为学生知识内化的体现。这是整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切洋葱实验研究”活动激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归纳、图示,这些活动伴随着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内化”的完成,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高效学习。 第三阶段为“进阶拓展”和“评价反思”两个环节。马老师利用“工厂厂址与绿化带的位置选择”和三国演义中的“上方谷”一战为案例,从应用的层面引导学生对“城市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对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课堂评价反思。如展示了对小组活动的评价目标:最佳学习小组、最有价值的发言、最符合原理的图示……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既归纳了本节学习要点,又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实践的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马老师的“翻转课堂”成功的原因: 1.课前与课内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促进学习的有机结构 从马老师的教学过程看,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与“课堂活动”构成的教学环节“三位一体”,都是指向学生学习的,即指向促进学生“理解热力环流原理”这一目标的,起到的是共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可见,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其除了教学视频外,更重要的是在线互动和面对面的互动,是生生间、师生间一起互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翻转课堂不是用视频取代教师,而是营造一种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翻转课堂也不是用“练习”取代教学过程,而是为所有的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微视频”是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架,“课堂活动”则是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应用、提升,也是参与合作、交流、展示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能避免翻转课堂庸俗化,也能避免“课前学习,课内作业”的简单化现象。 2.课前与课内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割,突显教学活动的内部分层 从马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看,课前与课内教学内容的分割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前,马老师关注的是对“热力环流”含义的感知、主要环节与过程的把握,以及示意图的绘制。因为课前主要关注的都是“可以落实的内容”,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良好是必然的。课内,马老师关注的是“热力环流原理”这一知识的内化及“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与能力拓展,特别是对“温度、气压、气流”关系的深入探究,对“洋葱味道”产生原理的实验论证。而最终取得的良好效果充分说明了其内容分割的恰当。可见,处理好具体教学内容的课前与课内分割,对翻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那如何做好课前和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割呢? 笔者认为,课前学习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原有发展区”,课内学习的基础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前学习立足于“自己能够学会”这一基础,因此,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看会的知识,就应该放在课前学习。而学生课内学习是立足于“最可能学会,而又产生困惑”的地方,因此,自己不能够看明白、存有困惑或者根本不理解的内容,则应放在课内进行学习。 3.课堂教学的“活动性”“探究性”,彰显了知识生成与能力拓展的课堂生态 从马老师的教学过程看,“检测与评价”阶段的“组内交流”“班内互动”“分组磁条信息组合热力环流过程”“解惑·抢答”等课堂活动,不仅梳理了重点知识,而且深化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营造了“合作学习”“交流互动”的课堂生态。“进阶与研讨”阶段的“切洋葱实验研究”“城郊工厂布局”和三国演义中的“上方谷”一战实用案例分析活动,则是在更高层级上的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拓展。 此外,翻转课堂绝不是仅仅把练习搬到了课堂之上,那种在课堂上仅仅以作业和练习为主的教学,只是形式上的翻转,并不能代表翻转的真谛。翻转的课堂是要通过课前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学习的基础”,从而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正是突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佳途径。 回顾“翻转课堂”实践的过程,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若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目标达成与学习任务不能一一对应,就会失去学习的针对性。 (2)自主学习导学案没有任务化、问题化,只是填空、选择等试题的再现,会导致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填一填、选一选,进而失去阅读和思考的热情,自主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3)课前学习任务与课内学习任务的分割不合理。把应课内完成的任务放在课外,会导致学习难度增大,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应课前完成的任务放在课内,势必占用课堂时间,影响知识的内化和拓展。 (4)翻转课堂之后就应该没有作业了,如果仍然布置作业,说明没有真正实现翻转。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_翻转课堂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_翻转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