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宁乡县农村调查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乡县论文,农村论文,急待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天赋的工业化的资源,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的。农民是中国农村的主体,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例达60%,因此,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落后性日益显露出来,并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一大瓶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经济怎样快速发展,农民如何致富奔小康,是当前农村面临的普遍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为此,我们到宁乡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工作,走访了宁乡县的流沙河镇、灰汤镇、道林镇、朱良桥乡等4个乡镇的5个村。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比较真实地了解了目前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我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在中国农村,目前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在我国流行了几千年之久的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除农民自身的因素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充分发挥领头作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这么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心目中是否有地位和威信,最主要的在于能否带领他们发家致富。《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部工作内容所在,也是老百姓最为盼望的。如在宁乡县的道林镇共同村,1999年减负风波后,原在县城经营摩托车修理业务的共产党员蒋配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由于该同志有文化,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会经营,因而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很高。上任不到2年,就将历年所欠的债务23万元全部还清。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生产劳动以及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党政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从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情况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致出现“上级领导不满意,农民不满意,甚至连干部们自己都不满意”的情况。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发挥不出先锋模范作用。从流沙河镇的调查看,该镇共有党员2463人,其中50岁以上的占了70%。镇党委也看到了这一情况,加大了对年青党员发展的力度,但在近三年新发展的113名党员中,50岁以上的也有22人,接近20%。在48个村支部书记中,50岁以上的17人,占33.1%,其余31人也全在40—50岁之间。而在该镇的莲花村,70岁以上的党员占了20%多。在灰汤镇,一位负责党群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形象地说:“现在农村的党员,白头发的多,黑头发的少。”该镇40~70岁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0%左右,其他乡镇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不可否认,老党员能吃苦耐劳,有实干精神,为农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文化素质低,适应新形势慢,带头致富的能力更差。如宁乡县曾提倡发展烤烟生产,但在如何提高烤烟的产量、质量方面,老同志跟不上形势,一直到现在烤烟业在宁乡还未形成一种产业,从1996年开始试种,到现在全县还没有达到2000亩。
二是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工作抓得不紧,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必须下大功夫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农村中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下降,其原因不是偶然的。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上上下下都淡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农村中为数不多的党员也都在想着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立足于自己的发家致富,忘记了党赋予自己的职责,发挥不了党组织应有的作用。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党组织的协调能力得不到发挥,党组织的号召无人响应,甚至导致党组织的瘫痪。1999年8月,宁乡县道林镇发生了减负风波,由于有活动能力的党员都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是一些老党员和不管事的党员,并且党内派性严重。因此,事件发生后,党组织不能有效地开展疏导工作,导致班子的瘫痪,致使事态不断扩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从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都建立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制度等,但是党组织开展正常学习教育活动的条件基本不具备,党员活动室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份报纸和几本党建方面的杂志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灰汤镇也是如此。
三是党员概念淡薄,学历层次较高的年青人对加入党组织的要求不迫切,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几天的调查中,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党员不党员,每月两毛钱”。这是对农民党员的形象说法,足见农村群众对党组织认识的不深刻。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乡镇党组织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新发展的党员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且学历层次偏低,导致党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党员文化素质的偏低又导致党员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的极不深刻,难以准确地理解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是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工作缺乏力度,面对新形势如何开展农村工作主意不多、办法不多,大多数凭借过去的经验,适应能力较差。许多党员干部将整个农村工作简单化为向农民收取各种费用(主要是“三提五统”),一段时间还出现了乱收费的现象,以致出现“要钱要粮要人命,防火防盗防干部”的民间顺口溜,也是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二、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关系到农村发展大计的基础教育和水利建设方面的投资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口多,可耕地数量有限,粮食需求量大。因此,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农业生产除了水、天气等自然因素外,还要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在当前特别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水利设施、道路交通、通讯、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曹思源主编:《WTO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变化及对策》,团结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我国《农业法》规定:“保证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为此,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看,中央的政策在农村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片面强调城镇建设,将有限的财政都用于工业和城镇建设,对农业的投入极少。各地普遍抱怨:政府现在对农村的政策没有任何优惠,税收也一分不能少,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却是极少的,导致农村山塘、水库年久失修,新的水利项目无法上马,这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在农村仍十分普遍,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同时,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生产,规模大大减小,农民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正如一位农民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农业仍然得益于毛泽东时代修的水库、水渠”。因而目前农村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下降,一遇到洪涝灾害和旱灾,损失就比较大。宁乡县2001年6月9日发生了洪灾,死亡1人,倒塌房屋几十间,冲毁公路近20公里。据流沙河镇情况统计,该镇的水利设施光恢复到60年代的水平就需要20多万元。在上级政府不能给予投入,又不能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该镇感到无能为力。镇党委书记在谈及这一事情时说:“我现在体验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真正感受了。”
从教育经费看,农村目前的教育经费开支(包括教师工资)基本上是靠政府拨款和收取农民的教育附加费来维持的。而在教育附加费的征收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现在的收取办法是以农民的总收入为基数的,人均不超过2%,80%以上的农民认为这个比例太高了。对于农民负担问题,党中央是十分重视的,曾三令五申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从所征收的比例来看也确实不算高,包括所有的“三提五统”在内,不超过农民总收入的5%。以流沙河镇为例,该镇2000年人均收入为1131元,在全县居中下水平。每个农民应上交的款额为56.35元,而教育附加费则在11元左右。对此,农民则有自己的看法:其一,国家对农民收取的比例太高,城市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只对超过800元的部分收取,而农民则按实际收入收取,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其二,如果说农民因为占用国家的土地等生产要素而需要征收税费,那么城市居民呢?他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社会公共设施比农民要多得多,两者相比,农民的负担显然要超过城市职工。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做法是不管你有没有小孩上学,教育附加费都是要交的。这就引起了部分农民的反感甚至抵制,导致整个税费征收的困难和农民与政府间的矛盾加剧,成为目前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对于农村的“三提五统”,农民对其中的大部分项目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愿意上交的,只是对个别征收项目感到不合理,其中就包括教育附加费在内,从而导致对所有的征收都不交。其实,这部分经费的数目也不是很大。据宁乡县统计,每年的教育经费总数在1亿元左右,其中县财政拨款7000万,教育附加费只有3000万左右。因此,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其他方面节省一点,让农民少交甚至不交,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花几千万能保一方平安也是值得的。
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在调研中,不少农民告诉我们,现在的农村是“386061部队”唱主角,它的含义就是,农村目前经常在家的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其他人都外出经商或打工去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农村中的优秀青年都通过高考的途径考上了大学,稍微优秀一点的到外面经营闯世界去了,再剩下的都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而真正在农村的都是一些素质较低的了。这就导致了目前农村的一种恶性循环现象:农村人口素质的低下导致农村的落后,而落后的农村又导致落后的教育,最终又导致人口素质的低下。要改变这一落后的面貌,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宁乡县的教育水平一直名列全省前茅,但农村人口素质的低下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在基础教育中,必须以培养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农村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农民为导向,切实抓好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都达到了要求,初、高中的入学比例也都很高。如流沙河镇,2001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毕业生合格率为82%,小学升初中的入学率达到了99.87%,其他乡镇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但在教育思想方面,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由于师资、设备、场地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开展得比较落后,电脑、英语、文体活动等开展得并不普及,各校教学条件急需改善。
三、加大科技下乡力度,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出谋划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广大农民对科技的渴望也日益迫切。党中央曾组织过多次科技下乡活动,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宣传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每次都倍受农民朋友的青睐,说明了我国农民对科技致富的殷切期望。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农业发展无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单纯依靠数量上的扩张无法满足膨胀的农产品需求。只有通过全面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实现农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宁乡县尽管靠近长沙,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县。前几年利用广东需要大量牲猪的机会,大力发展养猪业,“宁乡猪”一时成为该县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发展县域经济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近几年由于猪肉价格方面的原因,牲猪饲养呈滑坡趋势,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受到极大伤害。所以,农民基本上还是以种田为主。农民依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以分散的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着自己的责任田。在调研期间,除了发现为数极少的经过改装过的打稻机(在人力打稻机上安装动力装置)外,根本没有其他任何机械设备。由于该县为丘陵地带,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因此,在插秧、收割等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上实行机械化几乎为零。由于农村用电同网同价任务尚未完成,电价高于城镇,因此机电排灌面积所占比例极少,大部分农田还是靠天吃饭。在经济作物方面,宁乡县主要以种植柑桔为主,宁乡的柑桔也是颇有名气的。但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导致品种单一,柑桔质量不高,产量也依赖于气候条件,使得柑桔价格很低,每公斤批发价不超过0.4元,一亩地柑桔收不到1000元,由于价格太低,有的年份甚至出现大量柑桔烂在地里的现象,因为卖柑桔所得还抵不上请人采摘所花费的工钱。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但由此对我国农业带来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而要应对这种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变被动为主动,最主要的就是要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在调查中,通过走访几个村干部,我们欣喜地发现,至少村干部们已经有了WTO的概念,他们也了解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会给农业带来影响,尽管其认识是肤浅的。村干部们也明确表示了对科技的渴望,并希望科技机构,特别是农业科研机构多到农村去,多了解中国的农村,将科技带进老百姓中去。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让农民及时获取新技术,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在农村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升,建立现代农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四、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短缺曾一度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施了适应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成功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基本满足了占世界22%的人口总量对农产品的需求。在告别全面短缺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过去将重点过分放在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上,忽视了农产品结构调整和品种的优化,导致农业生产性结构失调,引起供给结构型过剩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对农民增收产生负面影响,出现了农业增产而农民不增收,甚至增产与增收严重不平衡的局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这种结构性失调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国农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农业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关键所在。
宁乡县是典型的“粮猪型”农业,农民除了种粮外,主要从事养猪业。近几年来,该县积极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1996年开始,在全县农村试种烤烟。该县的流沙河镇还抽调出50多名干部专门抓烤烟生产,尽管由于农民嫌付出的劳力多、技术要求高而导致积极性不高,至今仍未能突破2000亩,但毕竟在调整产业结构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灰汤镇利用天然地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渡假产业,他们还利用温泉水发展热带名贵鱼类饲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也发展得比较快,对活跃地方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阻碍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利因素:一是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从单个农户来说,要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简直是天方夜谈。在宁乡县,除了灰汤镇的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外,其余都是单个的分散经营。二是规模小,设备落后,对资源的浪费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尽管宁乡县的“加加集团”和“忘不了服饰”基本上走出了小规模经营的模式,并创造出了知名的品牌,生产效益也甚为可观,在大部分农村,则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作坊式生产阶段。三是产品品种单一,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困难,消费对农村经济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因此,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宁乡县仍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宁乡县紧临长沙,是长沙的西大门,区位优势较为明显。319国道、长常高速和长石铁路穿越其间,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长期以来,建立了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只要切实解决好目前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宁乡县的经济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大的飞跃。
标签:农民论文; 农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宁乡论文; 三农论文; 党组织论文;